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文字学论文 >> 正文

论“万叶假名”、“吏读文”与汉字间的关系


论“万叶假名”、“吏读文”与汉字间的关系
尹允镇(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作者简介:尹允镇,男,吉林省延吉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朝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国古代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韩国语的一种方法。因为这种书法往往使用在官场的官吏之中,所以,叫“吏读”,又叫“吏道”、“吏文”、“吏书”、“吏吐”、“吏札”,虽有新罗的薛聪所造的记录,但不确切。吏读又可叫“乡札”,“乡札”是“吏读”的一种。
摘 要:日本的“万叶假名”与中国的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日语。而韩国的“吏读法”类似于“万叶假名”,韩国的“吏读文”也是利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韩国语。韩国从公元前后开始学习汉语,用汉字记录了本民族的语言,韩国人采用了“口诀式”、“书记体”、“吏读文”等多种方式。日本人也效仿这种方式创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可见在日本的“万叶假名”的形成过程中,“吏读文”给予它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吏读文”就很难想象“万叶假名”,同样没有汉字也很难想像“吏读文”和“万叶假名”。
关键词:万叶假名;吏读文;汉字
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 (2010)04-0006-07
所谓的“记纪歌谣”是收录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诗歌。它作为日本最古老的文学形式,给予“万叶诗歌”以及后来的日本诗歌文学以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记纪歌谣”还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而且使用的是“万叶假名”,而这个“万叶假名”则与中国的汉字、韩国的“吏读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以“万叶假名”、“吏读文”与汉字的关系人手,着重探讨“记纪歌谣”与中国、韩国的古代文字之间的关系。
日本大和民族与其他国家的许多民族一样,上古时期没有文字,所以无论是歌谣还是神话都“口口相传”,一代代流传了下来。但汉字传到日本后,他们的文化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仅利用汉字记录了口口相传的各种神话传说和歌谣,而且创造性地运用汉字创制出了适合于自己的语言文字“万叶假名”,“记纪歌谣”就是利用“万叶假名”写成的。
所谓的“万叶假名”,就是记录《万叶集》时使用的文字,“万叶假名”这一词汇就来自《万叶集》。但是,日本的“万叶假名”其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万叶假名”是指日本在9世纪创制“片假名”和“平假名”之前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日本语的假名,包括《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以及各种《风土记》中使用的假名;狭义的“万叶假名”是指记录《万叶集》时使用的假名。正如有些日本学者所说的那样:“使用在《万叶集》中的文字叫假名。”但是,因为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记纪歌谣”,所以本文所说的“万叶假名”是指广义的“万叶假名”。
广义的“万叶假名”类似于韩国的“吏读文”。韩国的“吏读文”是利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韩国语时所使用的文字。和日本一样,韩国上古时代也没有文字,所以,他们的书写生活全靠汉字。汉字什么时候传人韩国现在尚难以确定,但是,从各种情况推断,绝不会迟于卫满朝鲜时期(公元前194年一公元前108年)。到公元1世纪,韩国人已经藏有《诗经》、《书经》、《尚书》、《春秋》等中国的古典文献。可见,那时汉文在韩国社会相当普及,水平也相当高。但是,汉文毕竟不是他们本民族的文字,因此用它记录韩国语肯定遇到了不少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便创出了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韩国语的一种方法,这就是“吏读”。“吏读”是借汉字的音和意书写韩国语的,所以它使用的尽管是汉字,但却不是汉语。现在韩国语中的许多汉字词也是由此而来的。下面我们引用《大明律直解》中的一段文字试解释如下:
凡奴婢殴打家长者借斬,投者皆凌逞虎死,遏失者绞.(漠文)
凡奴婢家畏乙把打属在乙良,并只靳齊,致投在乙良,并只卓裂死齊,失错投害属在乙良绞死齊。(吏讀文)
引用句中的上一段是汉文,下一段是吏读文,是用吏读文来翻译上一句的。其中“乙”、“为在乙良”、“并只”、“齐”等等就是借用汉字的音标记韩国语的,所以,用汉语来解释是解释不通的。
下面,再引用韩国古代的乡歌和日本古代的和歌来看它们之间及其与汉字的区别,例文如下:
柬京明期月良,夜入伊游行如可
入良沙寝矣见昆,脚鳥伊四是良罹
二胯隐吾下於叱古,二胯隐誰支下焉古
本矣吾下是何焉於隠,夺叱良乙何如属理古。(榔歌)
(诗歌大意是:东京城下月明,游玩深夜晚归。乘兴推开门去,炕上竟四条腿。两条理应属我,多余两条是谁?女人本是我妻,强夺我有何哉。)
这是韩国著名的新罗乡歌《处容歌》的原文。虽用的是汉字,但不是汉语。文中的“良”、“伊”、“如可”、“良沙”、“昆”、“罗”、“隐”、“於叱古”、“焉古”、“是何马”、“於隐”、“良乙”、“理古”是借汉字音的韩国语的词尾,表意的只有“明”、“月”、“夜”、“人”、“游”、“行”、“寝”、“见”、“四”、“吾”、“谁”、“为”、“夺”、“何”、“如”等几个字。
和歌一开始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请看一首:
勿念迹,君者難言
相時,何峙迹知而加
吾不戀有牟。(和歌)

(译文:君言毋念君,言出多方便,再会知何时,焉能无眷恋。)
这是著名的万叶诗人柿本人麻吕的《依罗娘子与人麻吕相别时歌》。和韩国的《处容歌>一样,用汉语是解释不清的,因为其中的“迹”、“者”、“而加”、“乎”是日本语的词尾,和“吏读文”中的“良”、“伊”、“隐”等一样,只借用它的音,而不借用它的意。由此可以推断“万叶假名”和“吏读文”有类似之处。
“万叶假名”和“吏读文”的相似之处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无论是“吏读文’’还是“万叶假名”,都借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了本民族的语言,而且其记述方式非常相似。
所以,李宁熙认为:日本的“万叶假名”是“吏读文”的翻版,用“吏读文”可以解释《万叶集》中的部分诗歌。比如,在《欢歌的历史》一书中,李宁熙用“吏读文”解释了《来目歌》、《日本书纪》、《怕物歌》、《万叶集》等诗歌,


二、日本应神天皇时期,百济给日本送去了《论语》和《千字文》
从历史

《论“万叶假名”、“吏读文”与汉字间的关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39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文字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