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世界史论文 >> 正文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



  (一)热战时期(20世纪初——第二次世纪大战结束)
  本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伤亡近亿人,造成的财产损失难以亿计。交战双方主要为争夺殖民地、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进行争夺战。西方各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军事战略思想和新式武器装备,以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随着坦克、飞机、军舰等新式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战争进行的速度和进程大大加快。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新的军事战略理论与之相适应。于是军事战略理论家在总结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海洋的作用便受到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海洋的军事价值引起了西方军事家们的高度重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美国的马汉。他把战略研究引入到海战方面,提出了“海权制胜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制海权,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注:《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第98页。)这一理论在诞生初期并没有得到西方军界的重视,只是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直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看到海上作战对陆战区的战局和战役产生的重大影响,才认识到“海权制胜论”对军事思想的贡献。一战后,西方各国军队对海军的重视空前高涨,尤其是英美等海上强国对马汉的思想更是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相继出现了“航母制胜论”和“潜艇制胜论”等全新的海战理论。可以说,马汉促成并指导了美国海军建设方针上的一场革命,为英国决定保持海上霸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也给德国发展海军提供了理论支持。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真正”的动力飞行,它标志着人类航空时代的到来。这一发明立即引起少数西方军事家的高度重视,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和英国的特伦查德,特别是杜黑从1909年就开始致力于建立和发展他的空军战略理论。他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锐敏的军事眼光预见到飞机必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主宰”,大胆地提出了“空权制胜论”。他认为:“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制空权是赢得胜利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注:杜黑:《制空权》第19页,第111页。)。这一新的军事战略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验证并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于本世纪初问世的坦克、装甲战车,则象飞机的问世一样打开了西方战略家的思想天窗。这些新式武器装备使陆军的军事理论全面改观,产生了以坦克为主体的机械化陆军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夺取战争优势并取得胜利的一种新的军事理论,这就是“机械化制胜论”。法国的戴高乐、德国的塞克特和古德里安等都是这一军事战略理论的热心倡导者和鼓吹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一理论被西方各国军队充分运用。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9-1938年)短暂的相对平静时期,军事战略理论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是“总体战”战略思想。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为德国准备进行新的侵略战争,于1935年在他的《总体战》一书中,巧妙地把陆海空作战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地提出了“总体战”这一全新的军事战略思想。它的核心是动员全民力量参战,全民力量包括:军队和民众,精神和经济。这一思想几乎原封不动地被纳粹德国的将军们运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成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核心军事理论。能够与“总体战”相提并论的还有“闪击战”理论,这一军事理论既包括战术层次,又包括战略层次。这一理论是本世纪初由德国元帅史利芬在《对法战争》一书中最先提出,并被德国用来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虽然这一军事战略思想在一战中没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德国的军事理论家们没有放弃这一战略思想,古德里安等将领吸收了“空权制胜论”、“机械化制胜论”、“总体战”等军事战略思想中的精华,形成了以装甲战车部队在飞机和空降兵的协同下远程奔袭敌后,实施高速进攻的新的战争战略观念,这一理论在第二次大战初期为德国带来了巨大的战争成果。
  在热战时期,随着战争的发展,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问题日益复杂,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外交等多个方面,单靠武力手段往往很难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尤其是国家的大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提出了“间接路线战略”思想。他主张运用智谋以小的代价获得大的胜利。他认为:“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最完美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注:利德尔·哈特:《战略论》第12页,第453页。)这一理论使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他还提出了“大战略”的概念,使“战略”这个纯军事概念,拓展为涉及到多个领域内容的大概念。
  此外,在热战时期,西方各国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不得不与周边国家或邻国加强军事交往,逐渐形成了系统的“联盟战略”思想。“联盟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强调联盟的“集体安全”。其实,联盟战略思想早就为西方历代军事家们广泛运用,只是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各国间的军事交往和联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联盟战略思想才真正得到较好的运用。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奥、意等国形成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是一次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决战的联盟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次历史空前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联盟战争。
  (二)冷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鉴于两次大战的经验教训,感到有必要组织某种军事同盟,以保证国家的安全。因此,战后初期,西方国家继续奉行联盟战略思想,建立起以美国、苏联为主导的两大军事联盟体系,即北约和华约。这两大组织各自的宗旨都是实行缔约国的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其他成员国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实际上,这时的两大联盟已不象热战时期那样,只实行军事联盟,而是联盟内部各国在经济上互相支援,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此时联盟已成为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
  在冷战时期,西方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军事战略思想就是“核威慑”战略理论。自核武器诞生以来,特别是二战时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实施的核打击所产生的巨大军事效果,使西方军事家们充分认识到核武器的具大威力,认为核武器可以作为国家防务的重要支柱。此后各国竞相发展核武器和核威慑战略理论。在整个冷战时期,西方的核威慑战略思想集中反映在美国的核战略理论中。冷战期间,美国的核战略(或北约的核战略)大体经历了5个阶段。即:“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和“新灵活反应”战略。西方国家通过实施核威慑战略,与苏联为首的华约进行了长期的核军备竞赛,大大地削减了苏联的经济实力,以致最终达到了拖垮苏联的目的。
  70年代后期,随着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天

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研制和开发太空武器,并与苏联开始了太空争霸战,为此提出了“高边疆”军事战略思想。“高边疆”战略强调战略防御,它是“保护美国威慑力量最完善的方法”。“高边疆”战略思想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美国里根政府提出的“战略防御倡导”(英文缩写SDI),即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1984年6月10日,美国从南太平洋的某个岛屿发射了一枚反导弹导弹,在160公里的高空成功地击中了从加利福尼亚洲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一枚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的一个弹头,从而拉开了“星球大战”的序幕。美国为实施该计划投入了350亿美元,苏联为对抗这一计划,也投入了数百亿美元,严重地损伤了苏联的综合国力。
  (三)后冷战时期(从苏联解体至今)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东西方40多年冷战的正式结束。此时,西方军事战略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军事战略的手段还在,可敌对目标却消失了。西方军事战略家们在认真分析冷战后新的战略环境后,认识到冷战后时期最关键的问题是找出对西方国家的“国家利益”构成主要威胁的假设敌,并着手制定新的战略方针。如美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403.html

  • 上一篇范文: 文化与日本外交
  • 下一篇范文: 战后日本缘何美化侵略历史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世界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