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文字学论文 >> 正文

】“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内容的人,如表示“那三本鲁迅的书”等等。
  下面是一些其他的例子。
  (11)a.那三本左边/桌子上/前边*(的)书
  b.左边/桌子上/前边(的)那三本书
  (12)a.那三个其他/如上/另外*(的)问题
  b.其他/如上/另外(的)那三个问题
  (8)和(11-12)中“张三”、“左边/桌子上/前边”、“其他/如上/另外”有三个共同的特点。首先从意义上看,同名词核心(所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密切关系,基本上是指示性、定位性的定语。其次,它们通常的位置是在指别词前,这也是由它们较强的区别性决定的。最后,它们在区别性高的句法位置上,即前置于指别词—数量词时,很容易省略“的”字。因为“的”是描写性的标记,当区别性高的定语在区别性高的位置时,由于“描写性”被区别性掩盖了,“的”就特别容易省略。将这三点联系起来,很容易看出“的”跟区别性的不和谐。(注:说“的”是区别性标记,比较难处理的例子是“别的”。按理说“别”的功能是区别对象而不是描写事物性质,为什么非带“的”不可呢?而语义上接近的“另外、其他”作定语,则可以不带“的”。能否把这种区别归结为音节数目的区别呢?看来不能,因为同样是单音节的“这、那”就不必带“的”。
  不过,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别的”和“另外、其他”的分布差别,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在指别性上的确有程度的差别。下面(1)和(2)反映了笔者的语感。在和数量词同现时,“另外、其他”似乎只能前置于数量词,而“别的”则两可。
  (1)a.另外(的)几个学生  b.?几个另外的学生
  (2)a.别的一些学生  b.一些别的学生
  不过初步的语料搜集显示,“另外”通常前置于数量词,而“别的”似乎从不跟数量词连用。
  在《英汉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修订版)中,发现如下两个例子:
  (3)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
  (4)另外两个人我不认识。
  在《汉英双解词典》(王还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中发现有关的两条:
  (5)除了小红,还有另外两个学生,都考了满分。
  (6)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要请教你。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1980年)发现:
  (7)公社书记到另外的几个大队去了。
  (8)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这里可以不谈。
  (9)今天的报纸我们只拿了一份儿,另外一份儿不知谁拿去了。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发现“另外、其他”在数量词后的格式。
  这样看来,“另外、其他”的指别性比“别的”的强。这种差别使“别”的必须带“的”至少不是完全不可解释的。事实上,“另外、其他(的)”的意义跟英语中表示定指的、出现在数词前的the  other相似,而“别的”跟表示不定指的、出现在数词后的other相似。英语中可以说the  other  three  students(另外三个学生),但不能说other  three  students,除非说成three  other  students(三个别的学生)。换言之,“别”虽然描写意义不明显,但是其区别作用不如“另外、其他”大。这至少可以部分地解答它必须带“的”的现象。)
  当这些定语偶然后置时,往往有其他的隐含意义。例如“桌子上的”隐含“经常要翻看的”等等,不像前置时只有纯粹的区别意义。又如“其他的”后置时往往表示“其他类别的、其他性质的”等等;“如上的”后置时隐含“如上那样的”。这些具体的隐含意义带有较强的描写性。总之,即使基本上是区别性、定位性的定语,在后置于“指别词+数量词”(以下简称为“指量成分”)时,多少增加了一些描写性,因此也更容易需要描写性标记“的”。还有一个例子是“昨天的那份报纸”和“那份昨天的报纸”。“昨天”在“那份”前,往往有临时的区别意义,可以理解成“昨天我们提到过的”等同报纸内容关系不大的意义。它在“那份”后面,则很可能是“昨天出版的”,这个意义同报纸的内容密切相关,就有了较大的描写性。
  张敏(1998)曾指出这些成分前置于指量成分时,指量成分把它们同核心名词隔开,起了“的”的作用,因此才可以省略“的”。这只是说出了部分因素,并不能回答为什么“比较聪明的那个学生”中的“的”不能省略。事实上能省略的都是原本就区别性比较强的定语。下面是又一个类型。
  (13)a.这个去国外旅行*(的)计划
  b.去国外旅行(的)这个计划
  这是包含“同一性”定语的例子。“同一性”这个名称本身表明,这类定语的主要功能是“认同”,而不是描写。
  最后,少数“非谓形容词”也可以前置于数量词并省略“的”。试比较:

  (14)a.主要两个问题
  b.*重要两个问题
  跟一般形容词相比,非谓形容词的区别性较强而描写性较弱。非谓形容词所表达的属性没有程度差别,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主要”),边界清楚,因此更适合用来分类和区别。(关于形容词性质和程度副词“很”的关系,下面第四节会进一步讨论。)
  非谓形容词虽然不能直接作谓语,但是可以跟“是”一起成为谓语的一部分。而这种合成谓语的性质是判断性、分类性的,不是描写性的。比较“这个问题重要”和“这个问题是主要的”就可以感觉出来。
  前面(11-12)都是这样的情况:通常不用“的”的、区别性很强的定语,在用了“的”,特别是还后置于数量词后时,会增加描写性。相反,通常不用“的”的定语,因为增加描写性而可以用“的”,这样的例子也不少。例如:
  (15)a.三张(*的)纸
  b.三大张(的)纸
  量词“张”变成“大张”后,因为增加了描写性形容语素“大”,当然就具有了比较强的描写性,因此就可以带“的”。
  此外,度量衡单位量词和表示容器的临时性量词,也可以带“的”。其原因,可能是这些量词都更直接地隐含了“长、短、大、小、多、少”这样的形容词概念。这一点表现在它们可以直接加上这类形容词。而一般量词要加上“多少”这样的形容词,需要有更多的条件,例如像(17)中那样再额外添加“这么”:
  (16)三公尺(长)的布
  (17)一百个*(这么)多的学生
  虽然(16)也能说成“三公尺这么长的布”,但是(17)不能说成“一百个多的学生”。这说明度量衡单位同“长”等形容词有无标记的自然联系。
  在下面(18b)和(19b)中,当隐含的形容词以显性形式出现时,“的”就进一步成为必须的了。
  (18)a.三公尺(的)布
  b.三公尺长*(的)布
  (19)a.三卡车(的)士兵
  b.三卡车这么多*(的)士兵
  度量衡量词的描写性,也可以通过后置于正常数量词而增强。这样增加了描写性的量词,必须带“的”。
  (20)三块三公尺*(的)布
  此外,数量词重叠,显然也增加了描写色彩,所以也必须加“的”:
  (21)桌子上摆着三本三本*(的)书。(三本一叠地摆在那里)
  “三本”是区别数量,而“三本三本的”是描写存在的方式。又如“一个”是数量,而“一个(一)个的”是描写分布离散的情形。
  (22)a.我只懂一点点(的)汉语。
  b.我只懂一点(*的)汉语。
  同样,“一点点”比起“一点”更富描写色彩,因此可以加“的”。
  比照(20),也不妨说“三本三本的”和“一点点的”都具有形容词性,而“三本”和“一点”则仅仅是数量词。“一点”的数量性可以从“刚学到的一点汉语”、“一点刚学到的汉语”中看出。“一点”同一般数量词一样,可以同其他定语交换位置。但是可以说“刚学到的一点点的汉语”,却很难说“一点点的刚学到的汉语”;因为一般定语间的顺序比较固定,如动词性定语通常在形容词性定语前等。“刚学到的”是动词性的,因此就倾向于出现在作为一般形容词性定语的“一点点的”前。
  前面的讨论不仅牵涉到“的”的隐现,还牵涉到定语的位置。就位置而言,“的”在谓语

《】“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43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文字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