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世界史论文 >> 正文

“巴拿马革命”丑史揭秘


1903年1月22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和哥伦比亚驻美代办埃兰签订《美国和哥伦比亚关于通航运河的专约》,又称《海一埃兰条约》,规定哥伦比亚将租给美国横跨巴拿马地峡的一条15英里宽的地区供建造运河,期限为99年。美国则以一次付给1000万美元和每年偿付25万租金为代价。条约在3月17日得到美国参议院的批准。但此约在哥伦比亚却立即引起强烈的不满和愤怒的谴责。哥伦比亚的妹来报》指出,“这样等于把一个强国变成一个弱国……在此种情况下,我们的命运将会置于何种境地?为此决不能让出我们一分的主权,让出我们一寸的土地。”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波丕雷承认,“毫无疑问,哥伦比亚的社会舆论坚决反对批准这一条约”,并指出,哥伦比亚的报刊“充斥了敌视的文章,激烈批评它的签约者,尤其是埃兰先生”。
  
  为此,布诺-瓦里亚四处活动,极力拉拢亲美的哥伦比亚新闻界和政界人士。其中有大地主阿兰戈和他的3个儿子,而尤以时任铁路公司医生一职的阿马多尔最为突出,他曾从布诺-瓦里亚手中接到50万法郎作为活动经费。担任巴拿马州州长的阿巴尔蒂亚公开主张从哥伦比亚分离出去,特别受到美国的青睐。《巴拿马之星和先驱报》的编辑杜克不惜卖身投靠,向美国方面不断提供各种情报。
  
  1903年5月,有大批身份不明的美国人进入巴拿马,使当地气氛顿时万分紧张。9月,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派遣两名海军军官身着平民服装潜入巴拿马,收集当地重要情报。
  
  美国在《海—埃兰条约》签订后对哥伦比亚竭尽恐吓敲诈之能事。1903年7月14日,西奥多,罗斯福告知海约翰国务卿,责成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波丕雷狠狠教训哥伦比亚那些“令人鄙视的小人”,决不能再拖延批准《海一埃兰条约》,否则将受到严惩。9月,西奥多·罗斯福告知海约翰和陆军部长塔夫脱,一旦在巴拿马采取任何行动,完全可以不顾及哥伦比亚政府。
  
  10月9日,布诺—瓦里亚会见西奥多,罗斯福,后者在致一位出版商的信中说:“假如巴拿马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那么我将喜出望外!”
  
  10月16日,布诺—瓦里亚直言海约翰:“一切将以革命而结束,假如您将不准备措手不及,那么您将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而后者则颇有把握地回答说:“我们不会措手不及,因为太平洋舰队已奉命驶向地峡。”次日,布诺—瓦里亚便致函阿马多尔:“我可以使你相信,在地峡共和国成立48小时后,您将得到美国武力的支持。”
  
  布诺-瓦里亚本人在纽约瓦道尔夫-奥斯都里亚大饭店落脚,并把此处称为未来的“巴拿马共和国摇篮”。他的妻子则忙着为巴拿马共和国制作一面国旗(黄底替代白底,两个太阳代替星辰,和美国的国旗很相似)。
  
  他们的活动很快达到几乎公开的地步,以致《纽约先驱报》在9月10日刊登这样的消息,称有人在纽约活动,并和巴拿马的“革命分子”建立联系,准备在那里创建一个新的共和国。
  
  而此时密谋在巴拿马制造叛乱的活动也紧锣密鼓地在进行。10月28日,阿马多尔通报布诺—瓦里亚,11月2日或11月3日,哥伦比亚政府军将到达,因此希望美方从速派军舰来。布诺—瓦里亚立即回答称,两日内将有一美舰到达科隆,4日内将有两艘美国军舰到达巴拿马城,为阿马多尔撑腰。
  
  美国一方面声称决不干涉哥伦比亚的内政,另一方面又不惜重金收买哥伦比亚的高官,专门拨出5万美元贿赂巴拿马地区的卫戍司令乌埃尔塔斯。
  
  1903年11月3日,美舰纳什维尔号驶抵科隆。当时8时许,美驻巴拿马总领事埃尔曼报告美国国务院,称可能发生“起义”。才过了一小时,又电告国务院,称已爆发“起义”,但有400名哥政府军在科隆登陆,情况紧急。随后,埃尔曼接国务院急电,要他转告到达科隆的美舰纳什维尔号舰长,务必全力阻止哥伦比亚政府军向巴拿马城前进。当天晚上便爆发了所谓“巴拿马革命”。
  
  11月4日,阿马多尔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巴拿马独立,成立共和国,并自荐为共和国的首任总统。他还宣称:“我们的英勇精神使全世界惊讶。昨天我们还是哥伦比亚的奴隶,而今天我们已获得了自由。罗斯福总统援助了我们……巴拿马共和国万岁!罗斯福万岁!”
  
  随后几天,美舰迪克斯号、亚特兰大号到达科隆,波士顿号则驶抵巴拿马城。美军在巴拿马地峡迅速集结达千余人,哥伦比亚政府军则被迫向卡塔黑纳方向撤退,至此美军已完全控制了巴拿马地峡。
  
  11月6日,美国承认巴拿马独立。13日,布诺—瓦里亚任巴拿马驻美国公使,并着手起草巴美协定,海约翰稍作修改便接受了。18日,美国和巴拿马签订《海—布诺-瓦里亚条约》,规定美国为开凿运河有权在巴拿马永久占领10英里宽的地峡,并在该地区实行统治和设防;为此美国立即支付1000万美元,9年以后每年支付25万美元作为经济补偿。该条约在布诺-瓦里亚的怂恿下,迅速获得巴拿马方面的批准,随后美国国会也加以批准,并由美国总统签署。
  
  关于这一场闹剧,阿马多尔事后曾吐露如下真情:“已经结束的事件是华盛顿和巴拿马之间长期讨论,并在美国保护和保证下实施的。”他本人甚至承认,早就和美国建立密切联系,并从美国那里得到250万美元,以供共和国初期的开支之用。
  
  至于奉行大棒政策的西奥多,罗斯福,则于1911年3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演讲时毫不掩饰地说:“我先把运河拿了下来,然后再把这个问题交给国会去辩论,而当辩论继续进行的时候,运河的建筑工程早已经开始了!”而在1915年的一封信中,他更声称:“假如他们(一小群巴拿马人)不起义,我就要建议国会用武力夺取地峡,我的确已写好了适合这一情况的咨文的初稿。”美国的强势面目至此可谓暴露无遗。
  
  根据所谓《海每—布诺-瓦里亚条约》,美国在巴拿马攫取了1432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此开凿联结两洋的运河。在运河区内,美国可以为所欲为,俨然把它变成国中之国。二战期间,在此驻军多达6.8万人。战后在那里设有南方司令部,负责美国和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军事联系,并拥有占地达3.4万公顷土地的12处军事基地。此外还开办一所军事学校,为拉美各国先后培养4万名军人,其中不乏臭名昭著的反动军官,如智利的皮诺切特、尼加拉瓜的索莫查、海地的塞德拉斯、巴拉圭的斯特罗斯纳等。
  
  巴拿马人民坚决反对这一屈辱性条约,并为此展开了长期英勇的斗争。1964年1月,巴拿马掀起新的反美风暴,大批学生冲进运河区,遭到美军残酷镇压,导致21人死亡的惨剧。在巨大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美国被迫同意与巴拿马政府就缔结新的运河条约进行谈判。
  
  1977年,由托里霍斯将军领导的巴拿马政府和美国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底前,美国将把巴拿马运河及运河区的所有权利归还给巴拿马。
  
  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运河交接仪式在离巴拿马城不远处隆重举行。美国前总统卡特和巴拿马总统莫斯卡索代表美巴两国交换了文件。另有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及其他6位拉美国家元首亲临盛典,并作为见证人在换文上签字。
  
  从此,历经风雨的这条国际水道终于回到了巴拿马的怀抱!
  
  

《“巴拿马革命”丑史揭秘(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44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世界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