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文字学论文 >> 正文

中古音分期综述


分期应该从研究的结果里面定出正确的段落。这个分期目标,王力先生(1985)实现了。
  另一种分期以韵书为标准,分为有韵书以前和有韵书以来两期。韵书以来的古音(相当于以上第四、五、六期),按照时代先后和地域分布,分为南音和北音两大系七类,其中《切韵》、《广韵》、《集韵》、《五音集韵》等属于南音,《中原音韵》、《韵略易通》、《韵略汇通》、《五方元音》等属于北音,《洪武正韵》是南音和北音的混合物。某些韵书的性质确定不当,如《集韵》、《五音集韵》属于南音,《礼部韵略》跟《集韵》不同类。但能够看到韵书的方音差异对分期的影响,在当时国内学者中还是少见的,是一大进步。
    5.王力(1936)对南北朝的分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古音的关键时期。清人王念孙、洪亮吉和胡元玉做过汉魏押韵材料的纂录和排比工作,但是没有什么大的贡献。(注:参见罗常培、周祖谟(1958:P2-3)。)20世纪30年代以前,这一段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1933年,王越发表了三篇论文,大体上承袭清人旧说,发明不多,颇有可议之处。(注:见参考文献,罗常培、周祖谟(1958)和丁邦新(1975)都有中肯的批评。)1936年,王力先生发表《南北朝诗人用韵考》,同年于海晏出版《汉魏六朝韵谱》。于书搜罗宏富,材料完备。虽然他把自汉到隋的音韵演变分为两汉、魏晋宋和齐梁陈隋三个时期,跟后来罗常培、周祖谟(1958)分期相近,但是对押韵材料的分析却不能体现出音变的阶段性,正如丁邦新(1975:P291)所说:“他主要的缺点在于分析的方法,他把一切押韵的字归纳在一部里,不管何者为正则,何者为例外,从他的韵字表上既看不出各部分分类的界限,也无法找到音韵演变的路向,更谈不上与《切韵》音系的比较。”对南北朝语音进行科学的、较系统的研究,王力先生堪称第一人。
  王力(1936:P5-9)从考察南北朝49家诗人用韵入手,以个人为研究的单位,找出个人用韵的情形后,再看他们之间的共同点,由共同点的异同把南北朝语音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宋和同时期的北魏,第二期是齐梁和同时期的北方作家,第三期是陈隋和庾信、徐陵等所代表的北周。王先生还发现,尽管时代对于用韵的影响大于地域的影响,同时代一些诗人用韵的不同仍可归结为方音的差异。
  但是,1985年出版的王先生的《汉语语音史》,把魏晋音和南北朝音作为一个时段的音系来描写,反而泯灭了南北朝语音的阶段性差异。
  王力(1936)做的工作具有开创性:一是首次采用正确的方法揭示了南北朝韵部演变的阶段性特点,把以后的研究引入科学的轨道。二是首次科学论证并确立了南北朝语音在语音史上的独立地位,开创了魏晋南北朝语音研究的新时代,一个完整的中古音分期随后建立起来。
    6.王力(1958)、邵荣芬和向熹的分期
  王力(1958:P35)的中古汉语及其相关的分期如下:
  (1)3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3、4世纪为过渡阶段)
  (2)西元4世纪到12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12、13世纪为过渡阶段)
  (3)西元13世纪到19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这个分期有两个特点:第一,虽然王力先生主张以语法作为汉语史分期的主要标准和根据,但还是兼顾语音标准的,如上古汉语三个特点中有一个语音特点:入声有两类。中古汉语五个特点中有一个语音特点:去声字的产生。近代汉语分期完全从语音标准入手,提取的三个特点全是语音特点。第二,汉语史各个分期不是截然分开的,从上古到近代都各有一个过渡阶段,中古期以前的二百年,即三国西晋看作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过渡期,中古期以后的二百年,即南宋金朝看作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过渡期。
  王先生的分期影响很大,邵荣芬(1979)和国内第二部研究汉语史的力作——向熹(1993),中古期跟《汉语史稿》完全相同,只不过取消了过渡期。
    7.罗常培、周祖谟(1958)对汉魏晋南北朝的分期
  罗常培、周祖谟(1958)将汉初到隋末(公元前206—公元617年)八百多年间韵部的演变分作三个时期:
  (1)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07年),两汉音接近于周秦音;
  (2)魏晋宋时期(公元208—478年),韵部类别既不同于两汉,也不同于齐梁,是承前启后的时期;
  (3)齐梁陈隋时期(公元479—617年),接近《切韵》的分类系统。
  罗、周两位先生的《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原计划出版三个分册,1958年9月只出了第一分册,详密描写分析了两汉的韵部及特点,是两汉语音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好评如潮。1982年起,周先生陆续发表了《魏晋音和齐梁音》、《魏晋宋时期诗文韵部的演变》和《齐梁陈隋时期诗文韵部研究》等,(注:这几篇文章收入《周祖谟语言文史论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这些成果汇聚在他的《魏晋南北朝韵部之演变》(1996)钜册中,分上篇《魏晋宋之部》和下篇《齐梁陈隋之部》,详尽描写了魏晋宋和齐梁陈两个时期的韵部演变,对第一分册提出的每个分期的音韵特点做了全面总结。其中魏晋韵部分合的结论跟丁邦新(1975)大致相同。
    8.董同hé@①和谢云飞的分期
  董同hé@①(1968:P9-12)分语音史为五期,中古音及其相关的分期如下:
  上古音:先秦的语音;
  中古音:隋唐宋初,《切韵》所代表的音系;
  近古音:宋末,《古今韵会举要》的语音是中古到近代的桥梁;
  近代音:元明清初,《中原音韵》为代表的早期官话语音。
  在中古期和近代期之间加入一个过渡期近古音,类似高本汉的近古汉语。(注:针对董先生近古和近代的分期,郑再发(1966)严格按照音韵区别特征给近代音分期。根据各项音变“锥顶”产生的时代,把近代音的上限定在10世纪初,下限定在17世纪初。)两汉魏晋南北朝没有地位,原因如董先生所说:“因为材料留存有限,研究的程度也未臻理想。”
  谢云飞(1987:P7-12)跟董先生的分期基本相同,同时也受到钱玄同和

魏建功的影响。他的分期,“不能硬性地完全以时间为区分之标准,也要看韵书本身的内容来决定”,以《切韵》系韵书的变化为依据,隋唐及宋代前期是中古期,为《切韵》系韵书期之赓续。
    9.丁邦新的分期
  丁邦新(1975:P269-271)把上古到中古的语音分为三期:
  一、上古音:1.上古前期——谐声时代;
        2.上古中期——周、秦(?-207B.C.);
        3.上古晚期——两汉(206.B.C.-207.A.D.);
  二、古音:魏晋宋(?)(208A.D.-478A.D.);
  三、中古音:1.中古前期——齐、梁、陈(479.A.D.-589A.D.);
        2.中古后期——隋、唐(590A.D.-?)。
  刘宋音当时没有研究,故其语音史地位暂时存疑。丁先生的分期,建立在深入揭示魏晋音特点的基础之上,令人耳目一新。有三个鲜明特色:
  第一,把魏晋时期的语音(古音)看作从上古音到中古音演变的转折点,首次将魏晋音定位为一个既不同于上古,又不同于中古的独立分期,对后来的分期有很大的启发;
  第二,首次拟测魏晋韵母系统,开列从上古到西汉、从西汉到东汉、从东汉到魏晋三个时期的韵母演变规则清单,为分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第三,中古音分前后两期,依据是前期的韵部脂之、尤侯幽、虞模、庚耕清(陌麦昔)、冬钟(沃烛)、先仙(屑薛)在后期发生了合并。
    10.坂井健一的分期
  坂井健一是魏晋南北朝字音研究的专家,从分析《经典释文》所引魏晋南北朝经师音切入手,跟《切韵》比较,考订声类和韵类的分合,探求字音的变化。
  (1)上古音期   前期   殷墟文字·谐声文字时代
            后期   诗经·楚辞时代
  (2)中古音期   前期   秦·汉时代
            后期   魏晋南北朝·隋时代
  (3)近古音期   前期   唐·宋时代

《中古音分期综述(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44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文字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