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音分期综述
一 缘起
讲汉语史,不能不讲汉语史的分期。“如果不解决分期问题,那就意味着我们对汉语的历史发展始终还停留在浮面,我们实际上没有看清汉语是怎样发展的。”(注:见王力(1958:P32)。)中古汉语上承上古汉语,下启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对中古汉语研究的日益深入,中古汉语的分期提到了日程上来。“在吕叔湘关于‘近代汉语’(上限从晚唐五代起)的说法受到学术界普遍重视之后,研究者也逐渐认识到,从‘古代汉语’(主要指先秦汉语)到‘近代汉语’不是突然的飞跃,因此提出了把东汉—六朝作为‘中古汉语’加以研究的设想。”(注:蒋绍愚(2000)。)中古汉语跟上古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而分,已成为共识,但怎样分期,其上限和下限如何,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注:首届中古汉语研讨会(北大,2000年10月)集中讨论了中古汉语分期问题,与会者各抒己见,提交的论文有:张万起的《中古汉语特点和汉语史分期》,徐时仪的《古白话及其分期管窥》,何亚南的《从选择问句的历史发展看中古汉语的时限》,王魁伟的《略谈中古汉语的上下限与语料问题》等。此外,魏培泉最近发表的《东汉魏晋南北朝在语法史上的地位》(《汉学研究》第18卷特刊,台北,2000年)也探讨了中古汉语分期问题。)
中古音是中古汉语的组成部分。相对于中古汉语语法和词汇而言,中古音研究的历史更为悠久,成果也更为丰硕。因此,中古音展示的中古汉语的发展脉络,比语法和词汇的更清晰、更有条理。中古汉语的分期,建立在中古汉语语音、语法和词汇分期的基础之上。解决中古音分期的问题,是解决中古汉语分期问题的一个前提。时至今日,还没有人对中古音分期及其存在的问题,来一个彻底的梳理,讨论问题时难免各说各话。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清代以来的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中古音分期意见进行评述和总结,希望能把中古音分期的讨论引向深入。
介绍诸家的意见,以发表时间的先后为序。同一家在不同时间发表的不同看法,按时间先后排列。不同学者在不同时间发表的相同看法,罗列在一起。中古期的上限和下限分别联系着上古期和近代期,因此不能不谈上古期和近代期的分期意见。
二 诸家分期概说
1.段玉裁的分期
清儒已有古音分期的观念,段玉裁最有代表性。段氏根据古诗文用韵的情况,把《切韵》以前的语音分作三期。他说:“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约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汉初为一时,汉武后洎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隋为一时,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转、音变、四声,其迁移之时代皆可寻究。”(注:《六书音均表·音韵随时代迁移说》,段玉裁(1775:P816)。)
段氏没有专门研究两汉音,但是他敏锐地觉察到两汉音既不同于《诗经》音,又不同于魏晋宋齐梁陈隋音,他分出的魏晋宋齐梁陈隋时期即相当于中古期。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发现先秦声调系统不同于魏晋声调系统:“考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洎乎魏晋,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于是乎四声大备,而与古不侔。……上声备于《三百篇》,去声备于魏晋。”(注:《六书音均表·古四声说》,段玉裁(1775:P815)。)
去声的有无,清以来各家看法不同。去声的变化,是上古音转变为中古音的一个本质特征。段氏据此把上古音和中古音的分水岭定在魏晋,实在是清儒古音分期最有价值的贡献。
2.钱玄同、林尹等的分期
1918年北京大学出版组出版的《文字学音篇》,是钱玄同在北大讲授音韵学的讲义,也是中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首次提出完整的汉语语音史分期方案:(注:钱玄同(1918:P6-9)。)
第一期:纪元前11世纪——前3世纪(周秦);
第二期:前2世纪——2世纪(两汉);
第三期:3世纪——6世纪(魏晋南北期);
第四期:7世纪——13世纪(隋唐宋);
第五期:14世纪——19世纪(元明清);
第六期:20世纪初年(现代)。
六期又可总括为三期,以韵书为准,第三期韵书初期和第四期韵书全盛时期合为一期,相当于后来的中古音期。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钱氏分期处于语音史研究的初始阶段,当时真正的两汉音研究还没有开展;魏晋南北朝音,知之更少;元明清语音的研究刚刚起步,(注:钱玄同在《文字学音篇·再版序》(1921)中,称这部书是“千疮百孔的著作”,检举书中最不好的几点,其中一点就是:“元明时代底音,竟没有说到!”)已经开始认识到北音著作的重要性。
这个分期在当时的高等学府有很大的影响,影响了一代音韵学家。林尹(1937:P11-12)将历代字音变迁的历史分为六期,跟钱氏相同。罗常培(1956)是根据1924年起他在西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讲义八易其稿、精炼而成的高水平的音韵学教科书,语音史分期的起讫年代一仍钱氏之旧,只是给各期添加一个新的称谓:一期、二期称作古音时期,三期、四期称为韵书时期,五期称为北音时期,六期称作音标时期。
3.马伯乐、高本汉等的分期
马伯乐(1920)提出了汉语语音史分期的看法:
上古音 前期 上古期
后期 汉三国期
中古音 前期 六朝唐代
后期 唐末宋代
现代音(官话) 前期 金元明初
后期 明末清
马氏的分期很有见地,他看到了《切韵》所代表的六朝以来的长安音跟唐末宋代语音的不同特点,将中古音分为两期。把中古音以后的语音看作官话,金元明初为官话前期,也就是后来有些学者所分的近代音或早期官话。
高本汉(1915-1926)的中古汉语及其相关分期如下:
上古汉语:《诗经》以后到东汉;
中古汉语:六朝到唐;
近古汉语:宋代;
老官话:元明。
高氏的中古期,相当于马氏的中古前期,不同的是高氏分出近古期。高氏利用《切韵指掌图》等较晚的韵图构拟《切韵》音系,他的中古音“基本上是韵图的音类”,(注:罗杰瑞说:“《切韵》本身可作为中古音的主要资料,是其他各种资料的核心。尽管有人不同意,我想高氏的构拟基本上是韵图的音类。”见罗杰瑞(1995:P37)。)但是他的分期却表明,韵图时代的音系跟《切韵》有差异。
马氏和高氏的分期在西方和日本的影响很大。日本学者藤堂明保(1967:P32)分汉语史为五期,他的中古汉语(后6C—后10C)跟马氏中古前期相同,他分出的“中世汉语”(后11C—后16C),相当于高本汉的近古汉语加上老官话。
平山久雄先生(1967:P112)认为,广义的中古音,指六朝后期至唐末宋初的语音的总称,这个分期在日本学界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
蒲立本(1970-71)修正了高本汉的分期,他注意到2、3世纪至11世纪汉语标准音的变化,分出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早期中古汉语和七、八世纪形成的以长安标准音为代表的晚期中古汉语。
白一平(1992:P14-15)采纳高氏、蒲氏和司徒
修(1966)的意见,对汉语史分期有较明确的表述:
(1)上古汉语:即高本汉的上古汉语;
(2)早期中古汉语:《切韵》时代的语言;
(3)晚期中古汉语:晚唐宋初的语言;
(4)早期官话:《中原音韵》的语音。
以上各家都没有给魏晋音一个独立的地位。
4.魏建功的分期
魏建功(1935:P3-6)提出两种分期法。一种是细分为七个时期,中古音及其相关的分期如下:
第二时期:约当公元前2世纪——2世纪(两汉);
第三时期:约当公元3世纪——6世纪(魏晋南北朝);
第四时期:约当公元7世纪——10世纪(隋唐五代);
第五时期:约当公元11世纪——13世纪(宋);
第六时期:约当公元14世纪——19世纪(元明清)。
这个分期显然受到钱玄同的影响,新分出一个第五期来。魏先生指出,用“上古”“中古”“近古”来分期,不如标明某时代的办法致密,最合理的 《中古音分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