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考古论文 >> 正文

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国地图考释


méng@①江口至永安州城水程路线、里距的。可见此时清军的注意力在永安州的南部。据朱哲芳考证,官村之战后太平军的转移方向“主要还是在南路方面”,所以“清方兵力重点一直都摆在南路”,直到巴清德“督兵由平乐、荔浦进至新墟、古排接应刘、李二镇之兵”之后,才使“敌人北路进攻兵力猛增至一万数千人而大大超过了南路,也就改变了敌人原先南重北轻的兵力配备”(注:朱哲芳:《太平军永安战场考释》,郭毅生主编《太平天国历史与地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第24页。)。据记载,巴清德是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1851年10月28日)率军入古排的(注:《姚莹致乌兰泰函牍一》,《乌兰泰函牍》卷下,《太平天国》第8册,第692页。)。若朱说不误,则此图应绘成于1851年10月4日刘长清进驻古排以后、10月28日巴清德到达古排之前。
  另外,FO931/1947号图上清军注重南路防线,殊堪注意。联系到太平军进军永安时洪秀全等率领的水路军是从平南大旺出三江口而沿méng@①江逆溯至州城的,陆路军先锋罗大纲在藤县樟村以北进军的路线(即经新开、黄村、古眉峡、水秀、长寿墟诸地)也是沿méng@①江河岸北上的,均在南部。其时清方将领对太平军进军永安的路线一清二楚。同时清军还防范着太平军由原路南窜,如咸丰元年闰八月十九日上谕内有“至洪秀全等欲由水路潜逃、严密防范”之言(注:《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7,第37页。),《清文宗实录》卷42则云“再据贼供,洪秀全有乘小舟欲驶出méng@①江上之信”,均非凿空之言。这也是对这幅地图的最好注脚。
  FO931/1949号地图(参见图2),亦系手绘,黑白,纸地,无图名、作者、比例尺等,尺寸为36.5×26cm。原图未标方向,绘出永安州、荔浦城、阳朔城、恭城、昭平县、修仁县、平乐府七座城池,标出各城间的距离,并用形象法绘出各城间的山、水。水路标出“此水通桂林”、“下通梧州”等字样,笔者据此判断其方向为上西、下东、左南、右北。图上共有四个贴红标签,内容分别是:
  阳朔城红签:钦差赛中堂督带湖南兵壮五千名驻扎该城相距永安州一百余里。
  新圩红签:广西姚臬台督带柳州兵壮二千名驻扎该处相距永安州四十里。
  古排塘红签:李、希、刘三位大人督带湖南兵丁二千名寿春兵壮一千名潮勇三千名广西兵丁一千名云南兵丁一千名在该处共扎营盘十八个相距永安州十余里。
  平乐府红签:杨大老爷督带柳州兵壮五百名驻扎该城防守。
  此图的绘制时间,英国国家档案馆在线目录作1851.9-1852.4。按:这等于仅确定为太平军占领永安州时期地图。揆诸实际:钦差大臣赛尚阿于咸丰元年九月十一日(1851年11月3日)进驻阳朔,十二月十八日(2月7日)又从阳朔移驻荔浦(注:丁守存:《从军日记》,《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2册,第303页;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商务印书馆,1946年,第138、148页。据郦纯先生考证,移驻阳朔日期为11月3日。(见《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上编第1册,中华书局,1982年,第49页注1)郭氏《日志》作11月4日,恐误。),阳朔城红签内容表明赛尚阿正驻该城。古排塘注出的李、希、刘三位大人分别是指临元镇总兵李能臣、凉州镇总兵长寿(字希彭)、川北镇总兵刘长清。李、刘二总兵是这年八月初十(1851年10月4日)进扎古排塘的,共扎营盘六个;10月28日,巴清德、长瑞率军入古排塘;随后,长寿、松安、董光甲、邵鹤龄、李孟群等也率部开进古排塘,所以图上红签写“共扎营盘十八个”。值得注意的是,向荣复出后于咸丰元年十月二十七(1851年12月19日)到达古排,接替刘长清主持北路军务。十一月二十四日(1852年1月14日),向荣令李能臣部进驻二岭口,李惧,被革职拿问,改派松安所率寿春兵前往,十天后松安移营二岭口外(注:丁守存:《从军日记》,《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2册,第302页。)。而地图上的李能臣、寿春兵均尚在古排塘,“向荣”未予表示,因此可以推断该图应绘成于1851年11月3日赛尚阿进驻阳朔之后、12月19日向荣进驻古排塘之前的一个半月之内。
  附图
  图2 FO931/1949号地图
  FO931/1949号地图表示的内容,是太平军占领永安州前期的清军北路布防形势,计阳朔驻兵5000名、新圩(同“墟”)驻兵2000名、古排塘驻兵8000名、平乐府驻兵500名,共计15500名。有的学者据文献记载统计,“至1851年底综计集结于永安北路的清方兵勇,已超过二万之数”(注:见钟文典《太平天国开国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40页。),甚至认为已超过46000人(注:见史景迁《“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朱庆葆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第229页。),显然有些夸大,应据地图予以订正。
  FO931/1939号地图,彩色绘制,纸地,无图名、作者、比例尺等,尺寸为60.5×57.5cm。原图未标方向。从周围绘出的城池梧州府、浔州府、平乐府、修仁县、荔浦县、平南县来判断,应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出四方形黑色城墙而未标名称的城市应为永安州。永安州城周围的山岭绘以青色,青色以外的山岭绘以棕色;除州城方框为黑色外,其余所标方框如水窦、新圩、仙回、黄村、龙寮岭、新开村等均为红色。各地之间的交通路线用红色虚线予以表示,并注出具体里距。
  关于FO931/1939号地图的绘制时间,英国国家档案馆在线目录仅作1850s。因该图在水窦处标注“贼营”二字,这足以说明是一幅清军围攻占据永安州太平军的军事地图。水窦是太平军的南大门,由勇将秦日纲把守,清军乌兰泰迭次攻打水窦,均未得手。又,州城之北、上龙村西的山岭上,标注“可立炮台”四字,州城西北相当于龙眼塘的位置标注“山后有炮台”五字。按:后者是指太平军修建在龙眼塘的炮台(注:太平军在龙眼塘安设大炮台事,见姚莹《中复堂遗稿》卷3《至荔浦言事状》。),对清军来说自然属于“山后”;而前者的位置,恰好是1852年1月5日向荣移营驻军之

处(上垄横岭位置)。所以,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一幅向荣的谋臣策划选择驻军地点的军事计划地图,应绘于1852年1月5日之前不久;但时间向前逆推,似也不得绘于1851年12月29日以前,因为此前向荣尚驻兵古排塘、尚未移营凉亭。以常理而论,向荣到了1851年12月29日移营凉亭之后才会有把握谋划下一步的移营目标。因此,FO931/1939号地图最有可能绘成于1851年12月29日至1852年1月5日的一周之内。
  虽然FO931/1939号地图上没标出清方驻军,但清军方面对各地道路、里距已一清二楚,如东部的昭平县至永安州,图上标:十六里西峡,二十五里雷劈岭,二十里平原,平原至古带卅里,古带村至州廿五里;又如东北的平乐府方向,标出:大广十五里至佛登,二十里仙回,十五里(古束),古束至城五十里;再如永安州城北方,标注:新圩至古排十五里,(古排)至平岭三里,平岭至城十里;又再如南部水路,标注:méng@①江口至太平圩六十里,太平圩至陈村一百廿里,陈村上至新开五十里,新开至黄村廿五里,黄村上至古眉十里,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路线的方向都是指向永安州城的!清军据此地图既可作进军永安州城的参考,也是预防太平军逃出包围圈的可能路线。日后太平军正是由古束一路突围的。由此可见,清军为了对付早期的太平天国,用心可谓良苦。
  FO931/1891号地图(参见图3)为一幅永安州及其附近的手绘地图,黑白绘制,质地为丝绢,无图名、作者、比例尺等,方向原图标为上西、下东、左南、右北,尺寸为45.8×48.6cm。图上标有向提军(向荣)、姚臬宪(姚莹)、乌都统(乌兰泰)、李鹤人(李孟群)等驻兵之所和永安州城、古带村、水dòu@②三处的八个“贼营”,以及黄村、东村、新开村、古良隘、富玉冲、古束六处旧兵营。既然有废弃的旧兵营,则此图显然不是永安战场初期之物。
  FO931/1891号地图的绘制时间,英国国家档案馆在线目录作1851.9-1852.4.6。按:这是太平军驻守永安的时间,长达半年,这无异于没作考证。如上所考,1851年12月19日向荣到达古排,29日移营凉亭,1852年1月5日移营上垄横岭,10日进扎龙眼塘。在这幅地图上,于龙眼岭东的上龙村标出

《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国地图考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45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考古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