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世界史论文 >> 正文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


学三足鼎立的格局发生 了显著倾斜。以思想上的异质性和艺术上的前卫性为显著特征的精英文学开始了悲壮的 衰落,尽管仍有少许知识精英仍然坚守着精英文学的立场,抵抗着世俗文化的侵蚀,但 已有不少精英作家却从原先精英文学的格局中分离出来,迎合大众社会的需要,开始倒 向大众文学之阵营,还有一部分精英作家则是退入象牙之塔,“告别革命”,埋首于比 较规范、精致的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从原先的政治文化激进主义变成了文化守成主义 。带有强烈的中心意识形态色彩,作为国家权威意志和利益、国家正统意识形态在文学 上之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总以一副不苟言笑的严肃面孔出现在大众面前,在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以政治宣谕为职能的主流文学也是步履维艰,难 与汹涌而至的大众文学分庭抗礼。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以实现娱乐性功能为主旨 的大众文学以“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锐不可挡之势,迅速抢占了文坛,占据了主流文学 的地位,堂而皇之地充当了文坛的“一代天骄”,使90年代成了“大众文学年代”。
  赵树理高举起大众文学、民族文学的大旗,立志做一名文坛文学家,誓为广大民众而 写作,创作了大量富有中国本土特色,深为中国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较好地实 现了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以及外来形式的民族化,在“怎样写”这点上,赵树理的创作实 践在日后文坛仍大有可鉴之处!
  五、结语
  “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早在一千多年前,杜甫即以此诗高度评价了 “初唐四杰”的文学伟绩,今日,笔者聊借此诗以赞颂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上所取得的杰 出成就。历史上,赵树理为解放区文坛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现代文学的民族化、 大众化立起了一座丰碑,今天,赵树理的作品恰如尚未被雕琢的荆山之玉,因不被凡人 所识而一时蒙尘,但笔者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赵树理的价值必定重被世人所惊叹!
  收稿日期:2001-10-27
【参考文献】
  [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戴光宗.赵树理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3]赵树理.也算经验[N].人民日报,1949—06—26.
  [4]赵树理.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A].三复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1.
  [5]黄修记.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6]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吴宏聪.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8]鲁迅.呐喊·自序[A].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百家·鲁迅(下)[C].北京:华 夏出版社,1997.
  [9]鲁迅.中国杰作小说·小引[A].吴子敏.鲁迅论文学与艺术(下)[C].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0.
  [10]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N].人民时报,1947—08—10.
  [11]王嘉良.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1990.
  [12]李茂民.个人化写作的背景、成就与局限[J].东岳论丛,2000,(3).
  [13]李复威.世纪之交文论·总序[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4]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15]陈晓明.剩余的想像[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
  [16]杨剑龙.文学应该如何跨入新的世纪[N].文艺报,2001—01—02.
  [17]张学昕.站稳我们的立场[N].文艺报,2001—06—09.
  [18]杨品.做公众的代言人[N].文艺报,2001—03—27.
  [19]杨匡汉.共和国文学5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55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世界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