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通知
·单元要点分析·
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形
象、富有音乐美。多读一些好诗,对陶冶人的情操,学习语言、丰富我们
的文学素养,是极有好处的。
这个单元让我们主要欣赏的是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所选的诗作
形式不一,旨趣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抒情。学习诗歌,我们
建议同学们要注意多朗读、多背诵,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认
真揣摩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节奏的韵律。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
膀,进人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
1.黎明的通知
艾 青
教学目的
1.把握诗的朗读节奏,理解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把胜利和希望的消
息传播,体味诗的语言简力。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中蕴含的含义,认识诗人对光明的呼唤,
体会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自豪而坚
定的爱国主义感情。
2.教学难点为理解和把握象征主义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祈愿(qi3)灼痛(Zhuo2)街衢(qu2)篱笆(li2 ba)鸡埘(Shi2)
污秽(hui4) 鼾(han1) 渗合(shen1) 叩(kou4) 虔诚(qian2)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愿:请求、希望。
(2)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汹涌澎湃、波涛汹涌。
(3)灼痛:像火烫着一样的疼痛。
(4)街衢:宽阔的街道。衢:大路。
(5)鸡埘:鸡窝。
(6)污秽:肮脏。
(7)殷勤:热情而周到。
(8)清道夫:旧社会称打扫街道的工人。
(9)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1O)慈惠:和善而给予好处。
二、导入
二.作家作品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人。刚出生就因“克父母”而被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寄养。这使他从小
同情农民。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
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广泛接触了哲学和文学,尤其爱好诗
歌。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活动。同年
七月被捕入狱。1933年在狱中第一次用艾青笔名写了著名长诗〈大堰
河——我的保姆》,发表后,誉满诗坛。出狱后第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大堰河〉,抒发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挚同情。1941年赴延安。11
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多次被毛主席召见,约谈文艺问
题。后到延安鲁艺文学艺术学院任教,兼(诗刊》(延安版)主编。延安
文艺座谈会后诗人在思想上和风格上都有明显变化。1945年入党。
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解放后当
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
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代表作品
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宝石的红星》;
诗集:(欢呼集)、(春天)、《艾青诗选》;诗论集(诗论》、(新文艺论集》等。
诗人以象征主义创作了本诗1948年由上海文化供应社出版。艾
青说过:“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相互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
比。”
(艾青《诗论)第20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导语。黎明、是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萌芽。,这自然界的平凡现
象,平时有多少人注意过它?又有谁能用自己的生命去体现、体验那每
一个蓬勃而出的黎明呢?本诗的作者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胜
利、希望的信息。满怀热忱地“寄寓黎明”深情呼唤。请注意理解是:
“黎明”要求诗人替它而不是“黎明”亲自向人们发出通知。我们还当注
意到黎明到来这一自然现象是不可抗拒的,而本诗又一定要诗人提前
通知人们它的到来,其意义又当怎么理解?请朗读这首诗。
三、正课——
1.朗读诗歌。(或听录音,或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诵或齐读)注意
读出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节奏,也可以按意义单位
划分,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节奏的朗读。
。举例: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3.本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歌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按对象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到第六节。
这一段写黎明要求诗人向人们带去它即将到来的消息。
第二段:第七节到第二十八节。
这一段写黎明让诗人告诉所有的还在黑暗里的苦难的奋斗的人们
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第三段:第二十九节到完。
这一段写黎明要求诗人向人类宣告:黑夜即将结束,曙光已在前
头。
4.朗读第一段,想想为什么黎明要求诗人而不是自己亲自向人们
发出通知。
朗读、思考、议论。
明确:艾青是从绘画转向写诗的,他的诗歌创作受到印象派绘画的
很大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感知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基本方式:迅
速而准确地把握感觉印象,并将之清新而明晰地再现为视觉现象。他
的诗情、诗思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被丰富敏锐的生活感受所充实。
明确:黎明、毕竟是自然界的一种平凡现象,如直接由它向人们发
出通知,显得抽象且不易被人们所接受。改用诗人来转达它的通知,此
时的诗人在人们心中已有了较大影响,通知由诗人转达无疑会更具体
更易被人们接纳。大大增强了本诗的战斗性。
5.提问:这一段和全诗一样采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
么?
文学创作中,以“我”的身份或角度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抒发情
感为第一人称写法。“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虚构人物并在抒
情性文艺作品中最为常见。
明确:增强诗的真实感。让读者在倾听黎明对诗人的要求中接受
了黎明的通知,同时藉此提高了诗的战斗性。
四、小结
诗歌一开头,就用第一人称“我”,明白地向诗人提出要求,通知人
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并明确地表明“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
将带温暖给人类”,这一写法贯串全诗,显示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
渴望与追求。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第一题。背诵这首诗。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qi2()愿2.街qu2()3.han1()声
4.鸡shi2()5.污秽()6.虔诚()
〔二)朗读诗歌,根据课堂内客填空。
本首诗作者是_____,他出生于______。本诗采用了____
的写法,增强了诗的__,藉此提高了本诗的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以下诗歌,想想二、三段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背诵全诗
二、导入
本诗是一首自由诗。自由诗是一种现代流行的新诗。字数、句数、
行数、段落和音韵都没有固定格式,但有节奏,大致押韵。美国诗人惠
特曼是自由诗首创者。中国“五四”运动后也流行这种诗体。
艾青诗歌在散文化的自由奔放和诗歌艺术所必寓的规范约束之间
保持恰当的平衡,他的诗具有散文美,他所追求的是“努力把自己所感
受到的世界不受约束地表达出来。”(艾青(艾青选集·自序》为了形象
表现的自由,他的诗不押韵,让感情自由地流泻,通过内在的激情来感
染读者。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或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
谐,运动中的均衡,使奔放与约束显得非常协调。(黎明的通知》也遵循
了诗人三不定(不定行、不定节、不定韵)原则:“念起来流畅,像一条小
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的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
题》)他把自由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正课
1.朗读第二段,想想,诗中黎明让诗人把“通知”告诉哪些人们?让
这些人们如何行动起来,迎接它的来到?
讨论、明确:“殷勤的女人、鼾声的男人、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
困倦的母亲、婴孩、病者、产妇、老人、不幸者、爱生活的人、因正义而战
争的负伤者、所有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即所有被战争困扰的人们、所
有受难的人们,他们都是黎明让诗人转达通知的对象。让所有的人们
走出战争的阴霾,脱离暗夜的魔爪,努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哪怕
是“打开窗、打开门”、“呜汽笛、吹号角”、“扫垃圾、贴春联”、“唱歌、跳
舞”来迎接它的到来。
2.黎明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但又为什么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它的
到来呢?
讨论、明确:在祖国正经受严峻的磨难与煎熬的日子里,在民族危
亡的关键时刻,艾青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的
诗人,他坚信光明、胜利一定会来到,尤如黎明之到来是不可抗拒一样,
但诗人也明白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这种黑暗会让人们对黎明的到
来失去信心,有必要让人们在这最黑暗的时刻增强信心.因此作者借黎
明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人们,诗人于是满怀信心地向人们发出“黎明的
通知”从心灵深处奏出一曲深沉浑厚的歌。犹如号角,鼓舞中华民族奋
发起来,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3.怎样理解“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
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的含义?
讨论、明确:这两句诗的含义是:通知那些饱受日寇铁蹄践蹋的沦
陷区的、翘首盼望结束战争的善良的中国人,抗战胜利已经是指日可
待。这是诗人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的宽慰,对抗战必胜这一信念的真
情流露。
4.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是“忠实于时间的”,对此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作为一个成熟的、有个性的诗人,艾青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
艺术视野。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正是因为他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
题倾注了他的心血和精力。此时的诗人不正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而鼓舞人们同仇敌汽,奋起救亡而努力创作,“忠实于时间的则更表
明了诗人,坚信抗战必 《黎明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