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解析
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据此,本单元设立“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和《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两课。
“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是一个将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综合运用两课教材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遵守国家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7.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预防违法等内容。
(1)第一框:“走近法律”。由“我们身边的规则”“生活离不开法律”两目组成,分别介绍法律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主要介绍什么是法律。首先通过漫画的形式,采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其次说明了在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如道德、规章、纪律等。然后指出,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由国家制定、具有强制性、具有普遍约束力。最后准备了两个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主要说明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首先通过舞迷夫妇受到执法部门警告的事例与漫画切入,引出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然后具体说明了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表现在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最后通过两个情景引出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2)第二框:“法不可违”。由“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违法、犯罪、刑罚等内容。
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
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首先通过小勤的事例说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不能违反法律。其次通过三个违法情景并填写表格说明了违法的含义及类别。所谓违法行为,就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第二目:“犯罪必受惩罚”。
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关于犯罪行为,首先说明了刑事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其次简介了刑法及其性质;最后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这三个特征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标准。关于刑事处罚,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有5种,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3种,即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最后,设计了一个乘飞机开玩笑的讨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3)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和远离违法犯罪等内容。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
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其次,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然后,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8.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本课由“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两框,分别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等内容。
(1)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由“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两目组成,分别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
第一目:“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主要介绍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的有关内容。通过小晨的经历引出国家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是必要的。关于家庭保护,首先阐明了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对他们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有极大关系。然后介绍了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职责;主要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分溺爱或不当管教。关于学校保护,首先说明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然后介绍了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即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第二目:“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主要介绍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有关内容。关于社会保护,首先通过某企业雇佣童工的案例,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社会保护的必要性,指出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其次指出社会保护包括社会、文化、身体健康、自由权、劳动权等五个方面的保护,并以两幅照片介绍社会保护中的两条规定。关于司法保护,首先指明“司法机关”指的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其次指出司法保护中主要有哪些保护,如设立少年法庭、对未成年犯罪不公开审理等。本目最后设计了两个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本框介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分别介绍非诉讼手段、诉讼手段等维护权益途径以及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的方法等内容。
第一目:“求助有路”。
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13岁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拒绝的案例,指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请求相关的机构给予帮助,从而引出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课文还列出了一些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列出了一些可以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解决争议、处理问题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第二目:“敢打官司”。
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小苗在学校擦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并致残以诉讼的途径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引出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诉讼手段,并介绍了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学生可以大致了解三种诉讼适用的范围。最后,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以消除学生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如以为打官司是丢脸的事),鼓励他们勇敢地状告侵权者,因为这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第三目:“善于斗争”。
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本目首先告诉学生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然后,通过中学生小平遇上小痞子的案例,告诉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接着,以女学生小娅智斗小流氓的事例告诉学生,对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最后,设计了一个活动来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解析(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629.html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据此,本单元设立“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和《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两课。
“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是一个将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综合运用两课教材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遵守国家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7.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预防违法等内容。
(1)第一框:“走近法律”。由“我们身边的规则”“生活离不开法律”两目组成,分别介绍法律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主要介绍什么是法律。首先通过漫画的形式,采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其次说明了在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如道德、规章、纪律等。然后指出,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由国家制定、具有强制性、具有普遍约束力。最后准备了两个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主要说明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首先通过舞迷夫妇受到执法部门警告的事例与漫画切入,引出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然后具体说明了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表现在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最后通过两个情景引出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2)第二框:“法不可违”。由“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违法、犯罪、刑罚等内容。
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
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首先通过小勤的事例说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不能违反法律。其次通过三个违法情景并填写表格说明了违法的含义及类别。所谓违法行为,就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第二目:“犯罪必受惩罚”。
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关于犯罪行为,首先说明了刑事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其次简介了刑法及其性质;最后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这三个特征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标准。关于刑事处罚,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有5种,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3种,即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最后,设计了一个乘飞机开玩笑的讨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3)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和远离违法犯罪等内容。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
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其次,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然后,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8.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本课由“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两框,分别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等内容。
(1)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由“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两目组成,分别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
第一目:“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主要介绍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的有关内容。通过小晨的经历引出国家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是必要的。关于家庭保护,首先阐明了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对他们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有极大关系。然后介绍了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职责;主要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分溺爱或不当管教。关于学校保护,首先说明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然后介绍了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即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第二目:“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主要介绍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有关内容。关于社会保护,首先通过某企业雇佣童工的案例,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社会保护的必要性,指出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其次指出社会保护包括社会、文化、身体健康、自由权、劳动权等五个方面的保护,并以两幅照片介绍社会保护中的两条规定。关于司法保护,首先指明“司法机关”指的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其次指出司法保护中主要有哪些保护,如设立少年法庭、对未成年犯罪不公开审理等。本目最后设计了两个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本框介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分别介绍非诉讼手段、诉讼手段等维护权益途径以及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的方法等内容。
第一目:“求助有路”。
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13岁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拒绝的案例,指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请求相关的机构给予帮助,从而引出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课文还列出了一些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列出了一些可以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解决争议、处理问题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第二目:“敢打官司”。
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小苗在学校擦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并致残以诉讼的途径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引出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诉讼手段,并介绍了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学生可以大致了解三种诉讼适用的范围。最后,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以消除学生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如以为打官司是丢脸的事),鼓励他们勇敢地状告侵权者,因为这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第三目:“善于斗争”。
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本目首先告诉学生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然后,通过中学生小平遇上小痞子的案例,告诉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接着,以女学生小娅智斗小流氓的事例告诉学生,对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最后,设计了一个活动来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解析(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