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史论文 >> 正文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


p;结缘。摇滚青年之所以能表里如一(日常行为和音乐形式)地反叛,不被抽象的意识左右  ,不被形容词化,就是因为他们在形式和内容中加入了肉体和欲望的因素(包括毒品、  性、暴力等自杀性的因素)。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勾起消费欲望的元素,商业看中的正  是这一点。
  第三,艺术与商业的矛盾,最终以商业文化本身的矛盾形式表现出来了。商业秩序害  怕反叛,商品销售却需要“反叛”(它的惊人性,它的新奇性)。“反叛的意识形态”成  了一种商业修辞。文化掮客在批发“反叛”,为的是让更多的消费者在消费快感中放弃  反叛。因为摇滚(艺术)成了一种专业,代替消费者宣泄愤怒的情绪。这是社会分工精细  化的结果。摇滚青年平路,用自己的失败和死亡,揭穿了摇滚(艺术)被收买和消费(流  行)的秘密。
  我还要分析《北京乐与路》中的另两个主人公:来自安徽农村的女青年杨颖(平路的女  友),以及来自香港的资本阶级少爷米高。
  杨颖是一个被摇滚和现实唤醒了的青年农民。在“摇滚村”里,她已经不是一个糊涂  的人,而是一个有“经验”的人了。她的“经验”来源于农村的苦难生活和都市流浪的  遭遇。但“来源”还不是“经验”,而仅仅是“经历”。经历人人都有,无论是农民还  是市民。但“经验”并不是人人都有的。是摇滚(艺术)生活催生了她的“经验”。以至  于她能经常语出惊人,张嘴就是充满火药味的反叛哲理。也就是说,她已经能够把她的  经历,无论是农村生活还是都市生活,抑或正在发生的“摇滚生活”说出来,这就是“  经验”。
  杨颖说:自杀的方式有很多种,嫁给搞摇滚的是其中之一(在当代文化中艺术就相当于  自杀)。乐队的其他成员也说:活着就是等死,摇滚是最快乐的等死方式(这是“自毁式  快感”,馈赠给当代艺术惟一让人着迷的礼物)。杨颖、平路他们将“经验”用格言的  方式表现出来了,增加了“经验”的穿透力和批判性。格言的力量在于,它不但总结了  过去,也预示了未来。当他们对这种格言化了的“经验”既批判,又不放弃的时候,他  们立刻就获得了“自由”。结果只能是,让社会的大卡车,将摇滚的小摩托撞死。这就  是“经验”的代价。
  可是,同样的经历却可以产生不同的“经验”。这就是“经验”的暧昧性,可变性。  它使“经验”批判变得十分迫切。在摇滚村里混过的人,有同样的摇滚(艺术)经历,却  可以获得与平路、杨颖等人截然相反的“经验”,那就是:摇滚(艺术)并不是自杀,而  是众多自救的方式之一;摇滚(艺术)并不是等死,而是通往快乐的康庄大道。比如,大  陆一位与“华纳”公司签约的摇滚歌手,在领取音乐奖章的时候,就说出了这种反面“  经验”。他认为愤怒和反叛,不过是一种形式,并认为这是一种入道之初的不成熟的表  现。将“愤怒和反叛”仅仅当做一种形式,是摇滚(艺术)商业化的“武林秘笈”。也就  是说:唱什么、如何唱的问题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明白,为什么而唱。
  假如没有“签约”的困惑,没有来自金钱的烦恼,还有没有唱的必要呢?这就是优雅的  香港资产阶级歌手米高的困惑。他来到北京之后,惟一的收获就是明白了“为什么要唱  ”的问题。不过,尽管他的脾气越来越大了,还学会了讲粗口话,酗酒。但他不是一位  流浪者,而是一个旅游者。他获得的不是“经验”,只是经历,一种切断了过去与未来  的历险经历。因此,他永远也不会成为摇滚青年。他的生活没有格言,只有“童话”(  一粒墨西哥跳豆)。因此,他成了杨颖的“生活理想”,就像平路是杨颖的“艺术理想  ”一样。“艺术理想”的夭折,使得“生活理想”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起来。这是《北京  乐与路》真正的悲剧性所在。摇滚的死亡,标志着真正艺术的最后一口气断了。
  与进口CD、美国洋垃圾、麦当劳一起进入中国的摇滚乐(包括所有门类的现代、后现代  艺术),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后工业时代的产物。但一进入中国,就给抛到了猪圈边  上的玉米棒子堆里等候处理(一部分就地死亡,一部分变成商品流入都市)。养育它的是  ,充满了牛粪味和血腥味的土壤,还有农民狡猾的喊冤声。要求它的是,产品能够进

入  工业化生产和消费的都市。结果,“摇滚形式”通过了商业质量检查,顺利地进入了都  市。真正的“摇滚精神”(艺术)却被淘汰,被抛弃在农舍里。农民需要摇滚吗?
  尽管他们可以在夜间溜进市区的下等酒吧走穴,表达他们的“郊区经验”。没有包装  ,没有广告,没有发布会,没有狗仔队跟踪。除了吸引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农民的孩  子,以及部分市民无产者的眼球,此外他们几乎没有市场。“郊区”就这样成了一种新  的艺术经验的分水岭。在这里,艺术家一直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当农民还是市民、  进入还是退却、反叛还是不反叛、守住还是放弃、生还是死、签约还是拒签……这是艺  术中“郊区经验”的基本内核。
      三、文学与街道经验
  土地与街道的关系,迁移者改变身份的意图,将自己变成自然一部分的劳动方式与把  自己出卖给都市并从自然中摆脱出来之间的转变,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各种遭遇,都是当  代中国文学必须面对的新的经验。
  街道是因交换、而不是因生产而出现的。它一开始就是农民的异己物。农民刚走进都  市的街道时,他们会显得拘谨、木讷、手足无措。但三天之后,他们立刻就变得玩世不  恭,甚至肆无忌惮起来。因为他们发现了街道的秘密:运钞车一辆接着一辆在街道上呼  啸而过,点钞机整天在呼啦啦地转动;那么多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就摆在眼皮底  下,唾手可得;那么多近乎裸露的美女……但没有一件东西属于他们,尽管他们健康、  诚实,浑身是力气。
  看看那些都市人,一双双苍白无力的手,轻盈地在钞票上滑动,显示出了一种可怕的  阴性力量。但都市需要的不是力气,也不是诚实,它需要的是才智。正是这种神奇的才  智,使他们苍白柔软的手显得威力无比。它一挥,运钞车改变了方向,所有好东西就源  源不断地走进了他们的家门。他们不杀戮,却能优雅地吃肉;他们不抢劫、不偷盗,却  能让邻居莫名其妙地破产;他们不打人、骂人,却能让人伤痕累累;他们将粪便、污秽  和垃圾运到农村,自己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静模样;他们不种稻子,却吃上等大米;  家养的土鸡一到他们手上就身价倍增。这很像奶奶讲的传说故事,充满了神奇和刺激。
  流浪者在都市还发现了一个更令人惊奇的现象:街道上尽管那么多人,但谁也不认识  谁,不知道你姓啥名谁;即使你每天在某个超市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但一拐角,  他就不知所终,消失了。每天都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但你永远也不会  在街道上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87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