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一种推想,不要说左翼,包 括自由主义作家当时都提出了“中国文艺向何处去”的问题。战后有一个“文艺重建” 的问题。中国文学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格局,性质是什么样的,各种文学力量、派别在文 坛上建立起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围绕这些问题,形成了40年代后期的紧张关系。解放区 的文艺领导,在这个时期也开展许多活动,如对苏联文艺政策的介绍。在1948年和1949 年,苏联的许多文艺方面的文件,报告,像日丹诺夫的那些报告,苏共中央关于文艺问 题的决议等,都几乎同步地翻译过来,结集出版了。我原来以为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的《苏联文学艺术问题》是最初的译介,事实上不是。在解放前夕,解放区已经在为新 中国的文学(文化)政策做设计、准备工作了。现在虽然有专门研究解放区文艺的刊物、 学术机构,但在研究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很大问题。总是站立在“辩护”、“捍卫”的 立场上。这也影响到材料搜集上的视野。
钱:这是缺乏“史识”所致。没有自成一家的独立的文学史观,就没有穿透力、摄取 力,面对资料时就只有跟着最初形成的“前理解”(或思维定势)来了。
洪:史料的挖掘,究竟什么样的史料是重要的,会发生变化,和我们的观念有关系。8 0年代我看《文艺报》的时候,就不大注意有关通俗文学的部分,也很少注意《说说唱 唱》、《民间文艺》、《故事会》这类刊物。通俗文学在20世纪文学的地位等问题被重 新关注之后,才逐渐认识其中一些史料的价值。如解放初丁玲他们主编《文艺报》时, 召开过一个通俗小说家的座谈会,明确提出如何占领“小市民读者”这一块的问题。参 加的既有“旧通俗小说家”,也有赵树理这样的新通俗小说家。这反映了当时在吸纳、 改造“通俗小说”上的一种设想。但后来实际上没有完成这种设想。
钱:我们八九十年代以来文学实践中所遇到并引起争论的问题,实际上在以前的文学 探索中很多都触及过。说到通俗文学,我记得90年代听到一个观点,说“通俗文学就是 针对所有人的欲望”。当时激动得不得了,以为是前所未有的新思想。后来与苏州大学 研究通俗文学的专家徐斯年谈起来,他哈哈大笑,告诉我民国的时候谁谁谁就这样讲过 。当时我就感到,历史感、历史意识真是很重要。文学史家真是令人敬重。
洪老师,说到文学史研究,我看到李杨在评价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时,认为90年 代以来,文学研究者算是为“外部研究”恢复了名誉(大意吧)。
洪:不知道他是在哪说的?所谓“外部研究”,近十多年来,许多人都在做,而且做得 很出色,如王晓明对现代社团、刊物的研究,陈平原对晚清小说的发表、作家身份、稿 酬制度的研究,孟悦对商务印书馆的研究,等等。李杨的评价,其实也包含了批评我的 成份,就是在“内部”上,文本分析上,下的功夫不够。这是存在的。当然,原先我还 是想做好的,也花了很多力气,但看来不怎么行。
钱:我认为您在内外两方面都下了不少的功夫。在当代一些艺术形式本身的问题上, 您就曾经做过专门研究。而像文化生产机制、当代文学精神气质的谱系,这些既是外部 的,但更是内部的。你无法想象一部没有内部把握的文学史研究将如何进行。成熟的文 学史家,应该有内外兼修、打通历史的硬功夫。从历史的眼光看,总能发现一些没有终 极答案的文学问题反复出现,而且它常常就是内部的。文学史的研究其实离不开具体的 &n
《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907.html
钱:这是缺乏“史识”所致。没有自成一家的独立的文学史观,就没有穿透力、摄取 力,面对资料时就只有跟着最初形成的“前理解”(或思维定势)来了。
洪:史料的挖掘,究竟什么样的史料是重要的,会发生变化,和我们的观念有关系。8 0年代我看《文艺报》的时候,就不大注意有关通俗文学的部分,也很少注意《说说唱 唱》、《民间文艺》、《故事会》这类刊物。通俗文学在20世纪文学的地位等问题被重 新关注之后,才逐渐认识其中一些史料的价值。如解放初丁玲他们主编《文艺报》时, 召开过一个通俗小说家的座谈会,明确提出如何占领“小市民读者”这一块的问题。参 加的既有“旧通俗小说家”,也有赵树理这样的新通俗小说家。这反映了当时在吸纳、 改造“通俗小说”上的一种设想。但后来实际上没有完成这种设想。
钱:我们八九十年代以来文学实践中所遇到并引起争论的问题,实际上在以前的文学 探索中很多都触及过。说到通俗文学,我记得90年代听到一个观点,说“通俗文学就是 针对所有人的欲望”。当时激动得不得了,以为是前所未有的新思想。后来与苏州大学 研究通俗文学的专家徐斯年谈起来,他哈哈大笑,告诉我民国的时候谁谁谁就这样讲过 。当时我就感到,历史感、历史意识真是很重要。文学史家真是令人敬重。
洪老师,说到文学史研究,我看到李杨在评价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时,认为90年 代以来,文学研究者算是为“外部研究”恢复了名誉(大意吧)。
洪:不知道他是在哪说的?所谓“外部研究”,近十多年来,许多人都在做,而且做得 很出色,如王晓明对现代社团、刊物的研究,陈平原对晚清小说的发表、作家身份、稿 酬制度的研究,孟悦对商务印书馆的研究,等等。李杨的评价,其实也包含了批评我的 成份,就是在“内部”上,文本分析上,下的功夫不够。这是存在的。当然,原先我还 是想做好的,也花了很多力气,但看来不怎么行。
钱:我认为您在内外两方面都下了不少的功夫。在当代一些艺术形式本身的问题上, 您就曾经做过专门研究。而像文化生产机制、当代文学精神气质的谱系,这些既是外部 的,但更是内部的。你无法想象一部没有内部把握的文学史研究将如何进行。成熟的文 学史家,应该有内外兼修、打通历史的硬功夫。从历史的眼光看,总能发现一些没有终 极答案的文学问题反复出现,而且它常常就是内部的。文学史的研究其实离不开具体的 &n
bsp;文学内部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