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学术语境——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二十年
的汪毅夫,利用大陆的一部分资料 优势,也从广泛的访书入手,连续在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台湾近代文学丛稿》、《 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华文化与台湾社会》三部著作。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从文化 透视文学的研究视角,使他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朴学作风上,融入了人类学、文化学 和民俗学的特征,从而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突出代表。
相对于上述这些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的整合性观念,尚未被人们充分重视的是台湾文学 研究的开放性视野。把台湾文学放在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中来论述,本身就应该是一种 开放性的研究。因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已经不是一种内敛式的传统守成的运行, 而是涵括社会局部碎裂之后文学分流的多元整合,和东西文化不断冲突和汇融的开放式 发展。但这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20世纪是个民族解放和独立的世纪。中华 民族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带给了世界历史发展深刻的变化,也带来了华文的世界地 位的提高。伴随对台港澳文学研究走向深入的同时,掀起了对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热潮 ,并且提出了一个与英语文学、德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阿拉伯语文学等相对应的世 界性华语语系文学的概念。毫无疑问,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中国文学,是这一 世界性语系文学的核心与主体。因此,仅仅把台湾文学放在中国文学的大框架、放在世 界文化思潮的大背景之下来认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放在世界华文文学的大体系中来 认识和定位。关于这一问题,暨南大学饶péng@①子教授在她一系列关于世界华文文学的论文中,已有相当深入的论述。因此,以这种开放性的全球视野来重新认识台湾文学,它就不仅仅只是在台湾地区孤立发生的一种文学现象,而应当看成是世界华文文学在台湾这个地区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形态。特别在20世纪下半叶的前30年间,大陆社会的封闭性,疏隔和减弱了对伴随大量华侨流播世界而形成的海外许多国家、地区华文文学的联系与影响力;而此时,台湾文坛无论对于东南亚还是对于北美华文文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重要影响。山东大学黄万华教授在论述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时,曾提出中华文化对这一地区三个不同时期的辐射中心说,即东南亚华文文学在20世纪中叶的第二个发展时期,中华文化是通过台湾文学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我想同样的论述也可以延伸到对于北美或欧洲华文文学的分析上。台湾文学在开放性视野下的价值和意义,便也由此进一步显示出来。
当然这些问题的研究都还只是刚刚开始。20年的历程,对于我们渊源久远的文学发展 ,只是短暂一瞬。而20年的研究所存在的种种不足,也是随时可见,必须另文进行专门 检讨的。检视昨日总是为了预见明天,并进一步激起前行的勇气。这也是作者为文的一 点微末的心愿。愿第三个十年的台湾文学研究,将会是另一种全新的面貌。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上艹下凡
《走向学术语境——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二十年(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994.html
相对于上述这些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的整合性观念,尚未被人们充分重视的是台湾文学 研究的开放性视野。把台湾文学放在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中来论述,本身就应该是一种 开放性的研究。因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已经不是一种内敛式的传统守成的运行, 而是涵括社会局部碎裂之后文学分流的多元整合,和东西文化不断冲突和汇融的开放式 发展。但这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20世纪是个民族解放和独立的世纪。中华 民族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带给了世界历史发展深刻的变化,也带来了华文的世界地 位的提高。伴随对台港澳文学研究走向深入的同时,掀起了对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热潮 ,并且提出了一个与英语文学、德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阿拉伯语文学等相对应的世 界性华语语系文学的概念。毫无疑问,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中国文学,是这一 世界性语系文学的核心与主体。因此,仅仅把台湾文学放在中国文学的大框架、放在世 界文化思潮的大背景之下来认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放在世界华文文学的大体系中来 认识和定位。关于这一问题,暨南大学饶péng@①子教授在她一系列关于世界华文文学的论文中,已有相当深入的论述。因此,以这种开放性的全球视野来重新认识台湾文学,它就不仅仅只是在台湾地区孤立发生的一种文学现象,而应当看成是世界华文文学在台湾这个地区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形态。特别在20世纪下半叶的前30年间,大陆社会的封闭性,疏隔和减弱了对伴随大量华侨流播世界而形成的海外许多国家、地区华文文学的联系与影响力;而此时,台湾文坛无论对于东南亚还是对于北美华文文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重要影响。山东大学黄万华教授在论述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时,曾提出中华文化对这一地区三个不同时期的辐射中心说,即东南亚华文文学在20世纪中叶的第二个发展时期,中华文化是通过台湾文学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我想同样的论述也可以延伸到对于北美或欧洲华文文学的分析上。台湾文学在开放性视野下的价值和意义,便也由此进一步显示出来。
当然这些问题的研究都还只是刚刚开始。20年的历程,对于我们渊源久远的文学发展 ,只是短暂一瞬。而20年的研究所存在的种种不足,也是随时可见,必须另文进行专门 检讨的。检视昨日总是为了预见明天,并进一步激起前行的勇气。这也是作者为文的一 点微末的心愿。愿第三个十年的台湾文学研究,将会是另一种全新的面貌。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上艹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