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1、几个概念:生长期、积温
可以说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根据积温的多少和作物种类等,划分了一些区域即温度带。根据积温情况,我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请同学们看书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1)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3)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
〔板书〕 2、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
〔出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农作物
喜凉作物:小麦、马铃薯、大麦(青稞)、甜菜
喜温作物:玉米、谷子、大豆等
喜热作物:甘蔗等
≥10°C
1000~2000°C
>3000°C
>5000°C
同学们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刚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一下。
板书设计
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1、几个概念:生长期、积温
2、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情况;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我国农业生产与热量状况的密切关系。
活动步骤:
1.请学生查找资料,包括各种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每人至少查一种农作物的有关资料)
2.每人选择一种你最想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包括糖类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等)。
3.根据温度带图和你选择的各种作物,选择最佳的种植地区。
4.全班一起交流评判,并一起考虑:如果所选的几种作物对热量的要求非常不一致,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经济效益达到最高。
《地理教案-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