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量筒一般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
(2)选取量筒时,量筒的容积应该大于并且尽量接近于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尽量减少误差;
(3)量筒读数应该使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在量取液体时,若俯视量筒则读出数据大于实际液体体积,即取用液体的体积偏小,若仰视量筒,则读出的数据小于实际液体的体积,即取用的液体的体积偏大;
(4)量筒不能加热,不能量取温度过高的液体,也不能作为化学反应和配置溶液的容器;
(5)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7.铁架台(iron support stand)简单介绍
然后介绍几种化学基本操作规范: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wide-necked bottle)中,碱性的固体一般用软木塞代替玻璃塞;
(2)取用块状固体或者颗粒较大的固体时,一般使用镊子,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以免打破容器;
(3)取用粉末状固体或者颗粒小的固体时,一般使用药匙或者纸槽,把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者纸槽)小心的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慢慢竖直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以避免药品沾到管口和管壁上;
(4)如果没有指明具体取用量,固体药品一般取用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narrow-necked bottle)中,碱性溶液一般用橡皮塞代替玻璃塞;
(2)取用较大量液体时,可以用倾倒法,具体方法:取下瓶塞,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入液体,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一定要靠在手心处,以防液体腐蚀标签,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3)取用少量的液体,还可以用胶头滴管(dropper)。
(4)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时,一般用量筒量取体积
(5)倒取液体时,注意标签朝手心
3.固体加热方法:
(1)为了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而使试管底部破裂,在加热固体时候,一般试管口向下倾斜;
(2)在加热固体时,一定要预热(左右移动试管),然后将外焰固定在固体下方加热。
4.废液的处理
(1)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废液,应该倒入指定的容器中集中处理;
(2)取用过多的药品,能放回试剂瓶,应该放入回收瓶中,集中处理。
5.仪器的洗涤
利用试管刷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流下(即形成水膜),则表明仪器已经洗涤干净。
演示实验1:研究“铜绿”性质的有关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铜绿”和盐酸作用
产生大量气泡,并且看到“铜绿”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铜绿能够与盐酸作用形成二氧化碳,氯化铜和水。
文字表达式:铜绿+盐酸→氯化铜+二氧化碳+水
2.“铜绿”受热的变化
绿色的固体受热后变成了黑色固体,在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并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铜绿受热能分解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铜绿→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学习了哪些基本操作?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了解到“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在整个实验中,需要学习了固体和液体药品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固体加热,废液处理,仪器的洗涤等实验基本操作。
二、化学学习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实验2:研究镁、铁、铜的性质实验
金属样品
镁条
铁丝
铜丝
1.颜色状态
银白色条状固体
银白色固体
紫红色固体
2.是否容易被折断
容易
不容易
不容易
3.是否可以导电
可以
可以
可以
4.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量,产生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不能燃烧,表面红热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