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盘古应是盘瓠
自从1993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嫘祖研究》一书,开辟把约公元前6390年的中华民族开天辟地之王盘古,同时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来研究,已经十年。目前在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地区已发现“盘古王表”。2003年3月26日人民网报道:“权威专家确认湖南沅陵县是盘古的故乡”。这可以看作是对盘古历史研究的回应,但该报导显示的是一种缺乏王表和年表的中华远古史认证,是继承和发扬中国远古史学界主流专家,不重视王表和年表的传统。
据著名中国神话学者袁珂先生的研究: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如苗、瑶、侗、黎……中,就流传着关于盘古或盘瓠的传说。苗、瑶等民族,他们原本居住在中原,由于长期的部族战争,渐渐被迫迁徙到了南方,随而带去并保存远古丰富的神话传说。盘瓠,据传最初可能是苗、瑶……等民族的祖先。
吕思勉先生又说:盘古是盘古,盘瓠是盘瓠,二者绝不容许混淆。浙江杭州钟毓龙先生1936年出版的《上古神话演义》巨著,其中第50回就再现了约公元前2170的盘瓠传说。解读这桩尧帝女儿与“神犬”盘瓠的婚姻故事,盘瓠并不真的是“神犬”,而可能是帝尧宫中的一位年青的苗族近臣,他跟负责饲养尧帝宫中的宠物有关。正是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他与帝尧的一位女儿产生了恋情,并且私奔到了湖南的沅陵地区,后来,盘瓠还作了那里苗族部落的首领。
刘圣清写的报道说,据悉,2002年夏天,几个狩猎的村民,在位于湘西的沅陵丑溪口村半溪山腰的一个乱石丛生的万年古洞中,无意发现了一把大石锁。当时,这把石锁倒插在古洞的乱石岩中,呈金字塔状,有50多公分高,底部是个正方型,大约半个平方米,足有几百斤重。在石锁的顶部,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圆孔,是用来插锁栓的。村民们将它挪移位置后,惊奇地发现它原来是紧锁在一个半米见方的洞穴上:这个古洞的底下,还隐藏着另一个神秘的洞穴!在这个神秘的洞中之洞内,村民们又发现有56张石床规则地排在一起,石床材料,都来自洞外,是一块块厚薄差不多的片石。更为惊奇的是,在一张石床上面,长了一根两人合抱的钟乳石,足有两米高,色彩斑斓,像是一个身披彩衣的老人。按照钟乳石形成的速度来推算,这根钟乳石至少已经有了上万年的形成期。那样的话,它下面的这张石床,距今不知又该有多少年了。石床的发现,很快吸引了历史、考古、民俗、民族、文学界的强烈关注,短短几个月,就有数百名专家、学者前来实地调查,大家最终将这个拥有石床和早期人类生存遗迹的山洞定为盘古洞。盘古就在沅陵从此得到远古遗迹佐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我国著名历史、民俗学家何光岳教授说:“盘古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他就在沅陵,这是谁也争不去的!”证据是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水经注》等诸多文献中就有记载。晋代的《荆州记》记载说:“沅陵县居西口,有上就。武阳二乡,唯此是盘古子孙。二乡在武陵之北。”这里所说的二乡范围,就为今天的湖南沅陵丑溪口乡。 宋代的《溪蛮丛笑》记载说:“五溪之蛮,皆盘古种也,居落区分,名既随异,沅其故壤。”《宋书》《太平寰宇记》《舆地记胜》《桂海虞衡志》《太阳一统志》等古籍文献,也记载我国南方的人口,都是盘古的后代,他们的祖先都是从沅陵迁去的。这充分说明,沅陵的盘古,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还说在沅陵县丑溪口乡荔枝溪村半溪岸畔还有一座盘古山。在诸多山峦中,它位置不是最高的,但只要一登上这座山的峰顶,却可以一览周围百里山川,视野非常开阔。盘古山头是由一个圆形的三层台阶组成,远古人类祭天的天坛被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氛所笼罩着。盘古峰顶的天坛,虽然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却没有半点霸气。盘古峰下,和盘古峰隔着一条小溪而望的是一大片平整光滑的陡峭山壁,当地传说这里是盘古开天辟地时一斧子劈出来的。
以上可见不是历史年代的确定。盘古在四川省盐亭县却有历史年代可考。 据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地区远古传说,这里不但是古西陵氏的发祥地,出了黄帝元妃嫘祖,而且还是盘古王的故乡。约公元前2090年,大禹受帝尧之命领导治水,来到北川他出生地附近的西陵氏发祥地之一的梓潼县,指挥民工间伐西陵氏第一代国君文昌封地内梓潼山上的高大樟梓林,准备造舟,借便运送他曾在家乡发现的治水需要的天然类水泥“息壤”。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紧急任务,但伐木部队遭到文昌后人中的顽童主的百般阻拦,在万般无奈之下,大禹只得下令诛杀了梓潼顽主。治水成功之后,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中华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乡西陵氏人民曾经作出过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约公元前2045年,大禹亲自来到盘古王的诞生之地天垣盘垭村,在盘母石旁立下一方经他多年考证的王表龟碑,记下了从盘古到他大禹四千多年间中华帝王的更代情况,即后人称的“盘古王表”。
时间又过去近四千年,天垣举溪河畔出了一位穷读书人,他叫何拔儒,对大禹立盘古王表的传说深信不疑,并多方寻求解答的钥匙。机会终于来到了,1902年他被清庭颁布的新政选派到日本留学。于是他悄悄地携带着早已临摹在手的天垣龟碑上的“盘古王表”文字出国,在异国他乡向众多国际友人讨论和寻求破译盘古王表的智慧。
1906年何拔儒从国外学成归乡,继续通过实地对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遗址的考察,终于破译了在天垣场盘垭村发现的盘古王表,并且补上了夏代大禹后的列朝君王。今天这个天垣“盘古王表”也不是孤证。如浙江学人钟毓龙的《中国上古史神话演义》巨著,公布的尧年王表也与此多有相似。
现从天垣流传的盘古王表能整理出:(一)五方区系时期,约公元前8000-6390年: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分布的原始社会。(二)法天法地时期,约公元前6390-6210年:1、盘古;2、天皇;3、地皇,4、人皇,5、五龙纪,6、摄提纪,7、合雒纪,8、连通纪,9、叙命纪。(三)叩向自身时期,约公元前6210-5770年:1、巨灵氏,2、句疆氏,3、谯明氏,4、涿光氏,5、钩陈氏,6、黄神氏,7、巨神氏,8、犁灵氏,9、大隗氏,10、鬼隗氏,11、掩兹氏,12、泰逢氏,13、冉相氏,14、盖盈氏,15、大敦氏,16、云阳氏,17、巫常氏,18、泰壹氏,19、空桑氏,20、神民氏,21、倚帝氏,22、次民氏。(四)重铸烟火时期,约公元前5770-4070年:1、辰放氏,(共4代),2、蜀山氏(共6代),3、虺傀氏(共6代),4、儿遽氏,5、希韦氏(共4代),6、有巢氏(共2代) 《湖南沅陵盘古应是盘瓠》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7481.html
据著名中国神话学者袁珂先生的研究: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如苗、瑶、侗、黎……中,就流传着关于盘古或盘瓠的传说。苗、瑶等民族,他们原本居住在中原,由于长期的部族战争,渐渐被迫迁徙到了南方,随而带去并保存远古丰富的神话传说。盘瓠,据传最初可能是苗、瑶……等民族的祖先。
吕思勉先生又说:盘古是盘古,盘瓠是盘瓠,二者绝不容许混淆。浙江杭州钟毓龙先生1936年出版的《上古神话演义》巨著,其中第50回就再现了约公元前2170的盘瓠传说。解读这桩尧帝女儿与“神犬”盘瓠的婚姻故事,盘瓠并不真的是“神犬”,而可能是帝尧宫中的一位年青的苗族近臣,他跟负责饲养尧帝宫中的宠物有关。正是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他与帝尧的一位女儿产生了恋情,并且私奔到了湖南的沅陵地区,后来,盘瓠还作了那里苗族部落的首领。
刘圣清写的报道说,据悉,2002年夏天,几个狩猎的村民,在位于湘西的沅陵丑溪口村半溪山腰的一个乱石丛生的万年古洞中,无意发现了一把大石锁。当时,这把石锁倒插在古洞的乱石岩中,呈金字塔状,有50多公分高,底部是个正方型,大约半个平方米,足有几百斤重。在石锁的顶部,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圆孔,是用来插锁栓的。村民们将它挪移位置后,惊奇地发现它原来是紧锁在一个半米见方的洞穴上:这个古洞的底下,还隐藏着另一个神秘的洞穴!在这个神秘的洞中之洞内,村民们又发现有56张石床规则地排在一起,石床材料,都来自洞外,是一块块厚薄差不多的片石。更为惊奇的是,在一张石床上面,长了一根两人合抱的钟乳石,足有两米高,色彩斑斓,像是一个身披彩衣的老人。按照钟乳石形成的速度来推算,这根钟乳石至少已经有了上万年的形成期。那样的话,它下面的这张石床,距今不知又该有多少年了。石床的发现,很快吸引了历史、考古、民俗、民族、文学界的强烈关注,短短几个月,就有数百名专家、学者前来实地调查,大家最终将这个拥有石床和早期人类生存遗迹的山洞定为盘古洞。盘古就在沅陵从此得到远古遗迹佐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我国著名历史、民俗学家何光岳教授说:“盘古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他就在沅陵,这是谁也争不去的!”证据是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水经注》等诸多文献中就有记载。晋代的《荆州记》记载说:“沅陵县居西口,有上就。武阳二乡,唯此是盘古子孙。二乡在武陵之北。”这里所说的二乡范围,就为今天的湖南沅陵丑溪口乡。 宋代的《溪蛮丛笑》记载说:“五溪之蛮,皆盘古种也,居落区分,名既随异,沅其故壤。”《宋书》《太平寰宇记》《舆地记胜》《桂海虞衡志》《太阳一统志》等古籍文献,也记载我国南方的人口,都是盘古的后代,他们的祖先都是从沅陵迁去的。这充分说明,沅陵的盘古,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还说在沅陵县丑溪口乡荔枝溪村半溪岸畔还有一座盘古山。在诸多山峦中,它位置不是最高的,但只要一登上这座山的峰顶,却可以一览周围百里山川,视野非常开阔。盘古山头是由一个圆形的三层台阶组成,远古人类祭天的天坛被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氛所笼罩着。盘古峰顶的天坛,虽然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却没有半点霸气。盘古峰下,和盘古峰隔着一条小溪而望的是一大片平整光滑的陡峭山壁,当地传说这里是盘古开天辟地时一斧子劈出来的。
以上可见不是历史年代的确定。盘古在四川省盐亭县却有历史年代可考。 据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地区远古传说,这里不但是古西陵氏的发祥地,出了黄帝元妃嫘祖,而且还是盘古王的故乡。约公元前2090年,大禹受帝尧之命领导治水,来到北川他出生地附近的西陵氏发祥地之一的梓潼县,指挥民工间伐西陵氏第一代国君文昌封地内梓潼山上的高大樟梓林,准备造舟,借便运送他曾在家乡发现的治水需要的天然类水泥“息壤”。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紧急任务,但伐木部队遭到文昌后人中的顽童主的百般阻拦,在万般无奈之下,大禹只得下令诛杀了梓潼顽主。治水成功之后,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中华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乡西陵氏人民曾经作出过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约公元前2045年,大禹亲自来到盘古王的诞生之地天垣盘垭村,在盘母石旁立下一方经他多年考证的王表龟碑,记下了从盘古到他大禹四千多年间中华帝王的更代情况,即后人称的“盘古王表”。
时间又过去近四千年,天垣举溪河畔出了一位穷读书人,他叫何拔儒,对大禹立盘古王表的传说深信不疑,并多方寻求解答的钥匙。机会终于来到了,1902年他被清庭颁布的新政选派到日本留学。于是他悄悄地携带着早已临摹在手的天垣龟碑上的“盘古王表”文字出国,在异国他乡向众多国际友人讨论和寻求破译盘古王表的智慧。
1906年何拔儒从国外学成归乡,继续通过实地对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遗址的考察,终于破译了在天垣场盘垭村发现的盘古王表,并且补上了夏代大禹后的列朝君王。今天这个天垣“盘古王表”也不是孤证。如浙江学人钟毓龙的《中国上古史神话演义》巨著,公布的尧年王表也与此多有相似。
现从天垣流传的盘古王表能整理出:(一)五方区系时期,约公元前8000-6390年: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分布的原始社会。(二)法天法地时期,约公元前6390-6210年:1、盘古;2、天皇;3、地皇,4、人皇,5、五龙纪,6、摄提纪,7、合雒纪,8、连通纪,9、叙命纪。(三)叩向自身时期,约公元前6210-5770年:1、巨灵氏,2、句疆氏,3、谯明氏,4、涿光氏,5、钩陈氏,6、黄神氏,7、巨神氏,8、犁灵氏,9、大隗氏,10、鬼隗氏,11、掩兹氏,12、泰逢氏,13、冉相氏,14、盖盈氏,15、大敦氏,16、云阳氏,17、巫常氏,18、泰壹氏,19、空桑氏,20、神民氏,21、倚帝氏,22、次民氏。(四)重铸烟火时期,约公元前5770-4070年:1、辰放氏,(共4代),2、蜀山氏(共6代),3、虺傀氏(共6代),4、儿遽氏,5、希韦氏(共4代),6、有巢氏(共2代) 《湖南沅陵盘古应是盘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