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废墟的召唤》


废墟的召唤
                      宗璞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知识、情感)
2、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能力)
3、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情感)
4、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能力+情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
重点:品味赏析语言。
难点: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领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了解】
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1)学生汇报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情况;
提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2)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同步解说:就是这样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却于1860年化为一片灰烬。

(3)看了这段录象,你们最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

提示:在十九世纪的这场大火中,圆明园所有的辉煌所有的骄傲来不及哀鸣一下,就被吞没了。他的身体被分成零碎的一点一点,运到了外国的博物馆。

  

(4)现在的圆明园废墟常年沉睡着,它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眼里,就有一种现实指向。指向什么?

提示:我们如果来到圆明园前摄影留念,我们可否像平时照相一样,摆个造型,伸个“V”型。

明确明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口,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设计意图:

A、 设情景,铺设情感场。通过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B 设问题情景。质疑问难,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帮助梳理,最后确定为本课堂的三大学习主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C“我们如果来到圆明园前摄影留念,我们可否像平时照相一样,摆个造型,伸个‘V’型”,这是上课的小噱头,深题浅问,化难为易。)

                           

2、 有一位作家,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她的父亲是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她就是女作家宗璞。她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作者自言:“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二曰‘雅’。”《废墟的召唤》是作者写于1979的散文力作,充分体现了她的真挚情感和语言美感。她凭吊这片废墟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特有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而“知人论世”,从而更好地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体味文章表现出的深刻的社会思考。)

 

【理解】

1、  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设计问题:

(1)       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冬日,心情沉重

 

(2)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对着这一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

明确: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的停泊着。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废墟永远象征了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所以说历史凝固了。
 

②“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提示1: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的《离骚》写尽了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情怀。我们至今还在吟诵他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提示2:“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本该竖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 《《废墟的召唤》》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7500.html

  • 上一篇范文: 中考作文系列训练
  • 下一篇范文: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三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