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江村小景》 3
《江村小景》.教案
引子:
《江 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部独幕剧揭露的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灾难,及其对军阀混战罪行的控诉。
2、学习本文精练通俗、思想内容丰富的语言。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对本课的教学,教者可根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重点
学习本文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2、难点
对于本文主题的理解与两个儿子形象的理解。
3、教学突破
本课的课堂教学要坚持“以读为主,以讲为辅,读练结合”的原则。讲课时,以讨论为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重点讲清学生理解不透彻、含糊的地方。
充分利用话剧的特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课本剧的表演能力。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也许听说过著名的作词
首先请同学们听我介绍一下这部话剧的主要思想内容:
这部独幕剧的主题是揭露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灾难,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行。主题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表现:一是弟兄之间互相枪杀的故事情节,二是弟兄俩,尤其是长子的人性扭曲,三是母女俩生活理想的破灭。
请大家思考:这篇课文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由思考并讨论,后交流)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全文,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
2、指名同学回答。
(参考答案: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老母依旧在做活”,主要写母女对白,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必要的铺垫和交代,同时也表现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追求。第二部分从“已而闻叩门声”到“不,孩子……这些日子这儿查得很严”,写长子回家,母子相逢,长子叙述在外的经历。第三部分是剩下的部分,写兄弟互相残杀。
3、教师分析讲解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开端,通过母女的对白为后面的情节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和铺垫。先是由女儿要进城读书引出二哥这个人物,然后再由母亲对女儿命运的慨叹引出大哥这个人物,女儿的联想表达了妹妹对哥哥的思念,也是后文情节暗示。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无一闲笔,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和下文的情节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代和铺垫。
问:请大家思考——我能说说女儿的性格如何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思考、交流)
(参考答案:女儿的性格较为鲜明,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女孩子。在那些日子里,她一心想着要进城去读书,外界的思想丝毫不能改变她的想法,表现出她对新生活追求的执著。)
4、女儿是这样的一个人,很值得人们同情,那母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母亲的形象代表了当时更为普遍的广大群众。她最大的理想是让儿子结婚,传宗接代,这样的理想在当时是很普通的理想,但最后也破灭了。)
5、指导学生联系全文,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戏剧气氛。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这一部分在气氛上和第三部分不同。尽管是动乱年代,但母女的对白还洋溢着温馨的气氛,这和第三部分兄弟互相残杀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用古人评论的话来说,是以喜写悲,愈见其悲。
6、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一段对白。
三、分析第二部分
1、请大家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这一部分的情节,揣摩长子的性格,并思考:长子的性格是天生如此吗?如果不是,又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长子的当兵经历扭曲了他的灵魂,使他不分好歹,不知是非,养成了一种土匪习气和兵痞性格。他的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酿造了兄弟相互残杀的悲剧。他即使不是死在弟弟的枪口之下,也很快会莫名其妙地死在不知什么地方的战场上。。
2、请几名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一情节。
(学生揣摩,表演)
四、分析第三部分
1、请大家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内容并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这一部分先写长子对妹妹的调戏,然后写兄弟之间的冲突,最后写母亲的哭诉。)
2、引导学生思考:兄弟俩矛盾的导火线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长子的流氓习性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最终使兄弟俩的矛盾激化。)
3、引导学生思考:长子如果没有这种种陋习,那么兄弟俩也不会相互残杀。那么母亲的哭诉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母亲的哭诉,揭示了主题,即老百姓在这样的社会里是没有出路的。)
4、教师小结:
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手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刚巧在女儿出去时,长子回家,刚在在母亲出去借便服的时候,女儿回家,刚巧在长子对妹妹非礼的时候,次子回来,而又刚巧在次子对长子开了枪的瞬间,母亲才回到家。这样的时间安排,如果有一个发生错位,悲剧就不可能发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