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5、2地球上的水(2课时)
教材分析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行星,最大的特点是有水存在,水在地球上以固、液、气三态转换,不断地进行循环更替,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水是人类生存和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球上的水有二大特征:从动态看,水不断循环运动形成统一的连续的水圈;从数量上看,是相对平衡的。水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根据含盐量分类,可分成咸水和淡水。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必须注意的问题。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水的分类、水的循环、水与人类的关系及节约用水等四方面的内容。
教法指导
一、 授课思路与方法
1、本节内容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平时所见所闻,进行启发性教学。
2、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和教学录像进行直观性教学,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三维空间,通过读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2.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二)情感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探索自然的奥秘,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水的分类。
2.教学难点:地球上的水循环。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演示实验:液态水 - 气态水 - 液态水。
2.水循环示意挂图或投影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播放“水循环”的教学录像。
四、教学过程(fanwen.oyaya.net)
引言
地球上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水是自然界中极其重要的物质,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教师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体都分布在哪里?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大气中的水蒸气、海洋中的海水、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水、地下水,还有海洋和陆地上的冰川等通称为地球上的水。然后引入新课内容:
(一)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1.水的三态:
地球上的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及大气之中,(固态水如冰、液态水如河湖水、海水,气态水如水蒸气等)这是根据水的状态来划分的。
2.水的分类:
(1)根据水中的含盐量的多少,可将水分为咸水(如海洋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和淡水(如江河湖泊的淡水、地下淡水及冰川)。
(2)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来划分,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
1)海洋水: 储量巨大,占全球水总量的96.53%;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不能直接饮用,海水蒸发时盐分不能蒸发,可获取淡水。海洋上的空气中常有微小的盐粒。海洋生物有排除多余盐分的作用。
2)陆地水:常见的陆地水是指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与冰川(约占水体的3%)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用水
3)大气水:是指大气中所含的水蒸气,以及所组成的云、雾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大气水所占的比例极少(只占总量的0.001%),但在水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出示“水循环”的示意图或投影片和录像,让学生观看,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天上的雨水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是从哪里来?陆地水不断流向海洋后又是如何得到补充的?让学生阅读课文,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在归纳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画板图示意,边画边分析水循环过程。
1.水循环:是指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之间的互相转换和运动,通过不断蒸发、蒸腾、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循环有三种形式:
(1)海洋与陆地之间;(2)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nbs
《第一册 5、2地球上的水(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