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史论文 >> 正文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上)


灵王所筑的长城,是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这里却以高阙与阳山连言,其间是否有所差别?其三、上文既已提到“城河上为塞”,下边却说“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城河上为塞”的塞为长城,则高阙是否还是长城经过的地方?
  首先解释阴山和阳山的为徐广。徐广说:“五原西安阳县北有阴山。阴山在河南,阳山河北51。西安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南黄河北岸。郦道元以马阴山当阴山。马阴山在北河汇合南河后向南弯流处之东52,实际上乃是在河北,如所说不误,则在河北的只能是阳山,而不能称为阴山。郦道元在此为了迥护徐广之说,谓“阴山在河东南侧可矣”。虽作了迥护,还是不能移所说的阴山于河北。郦道元为了迥护徐广之说,以阳山为马阴山,其实也未能坚定其说。他在上文不远处就已经说过:“河水自临河县东迳阳山南。<史记音义>曰:‘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临河县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县东北,濒于北河。其山就是阴山。胡谓说:“阳山即阴山也,山在中国之极北,故曰阴山,水北曰阳,山在河水之北,故亦谓之阳山”53。《秦始皇本纪》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则此三地相连,相距当不甚远。《水经·河水注》在叙述“河水自临河县东迳阳山南”之后,接着就说:“南屈,迳河目县故城西,在北假中,地名也。自高阙以东,夹山带河,阳山以往,皆北假也”。河目县故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北乌梁素海东。《水经注》此文是在叙述临河县之后说的,则自临河县至河目县故城的河山之间都是北假的所在地。
  《水经注》在这里还特别提到“夹山带河,阳山以往”,则所带的山自然就是阳山了,其实这里所说的阳山,就是“并河以东属之阴山”的阴山。现在地图上以五原、临河之北的山为狼山,这应是当地土俗的称谓。这里的阴山既称为狼山,有人就以乌拉山为战国秦汉时的阴山。不知那时的阴山。自北边塞至辽东,东西千余里54,今乌拉山何足以当之。
  阳山及北假的所在既如上述,就可进而论述高阙的所在。高阙之为秦人所重视,固然是由于当地形势的险要,也是因为它是赵武灵王所筑的长城最西的终点。秦始皇筑长城,西起临洮而东至于辽东,其间需要经过燕、赵两国的故地,燕赵两国本来各有北长城,蒙恬筑长城时,势必有所参照,甚或就利旧时基础,略加修整。高阙既为赵北长城西端的终点,也应是秦始皇长城和赵长城连接的地方。如《水经·河水注》所言,高阙实在北河之北,汉时临河县故城的西北,北河之北的山就是阳山。山下就是北假,这是和《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相符合的。
  高阙是这样的险要,后来到汉朝依然是防卫的重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受命北征,就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55。云中郡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位于黄河东北。高阙,在黄河之北,由黄河东北的云中郡去到高阙,本可由黄河北岸,也就是经过今包头市前往。如果经过包头市前往,那就还要经过乌拉山下。可是卫青出兵却是渡过西河。汉时称流经今山陕两省间的黄河为西河,则卫青此行不应循黄河北岸前进。卫青此行取得很大的胜利,得到汉武帝的嘉奖,汉武帝称道说:“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遂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绝梓岭,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56。这里所说的榆谿旧塞,指的秦昭襄王所筑的长城。秦昭襄王长城东半段之北直至黄河都是当时所称的河南地。河南地的东部秦昭襄王长城的侧畔,遍地榆柳,称为榆柳之薮,因而当地的长城就有榆谿塞之名57。卫青所按的榆谿旧塞就在其地。梓岭无考。河南地少山,梓岭当是其间的高地。北河就在高阙之下。去到高阙,就必须在北河上架桥,才能过去。北河为黄河在这里的分叉,流经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临河县和五原县之北,而流经其南的为南河。南北两河在今乌拉特前旗之西合流,以下就再无北河之名。如果高阙不在今临河市境,则卫青由云中渡西河后,欲去高阙,就不必再梁北河了。
  到了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再次北征。由高阙出兵,击败匈奴右贤王。据《史记·卫将军骠骑传》所载,当时“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车骑将军就是卫青。朔方郡是卫青上次出征后所置的新郡,其治所朔方城就是苏建所筑的,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西北黄河南岸。朔方郡辖境大部在南河之南,南河之北直至阴山之上也在其辖区之内。折向南流的北河当为朔方郡之东界,因为九原郡所属的河目和西安阳两县的旧址就在乌拉特前旗的东北和西南,也是在北河折而南流的河段之东。准此而言,今乌拉特前旗亦不当在朔方郡境内。苏建等四将俱隶于卫青麾下,同出兵朔方,则高阙亦当在朔方郡。如果高阙不在北河之河北,也不在朔方郡境界,就是说卫青的出兵与朔方无关,其麾下的将士何得俱出朔方?高阙既在朔方郡,就应在北河之北,而不应在北河折向南流之东。因北河折向南流之东乃九原郡地,和朔方郡了无关涉也。
  至于具体筑长城事,《秦始皇本纪》诚然是在叙述了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城河上为塞以后,才叙述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就是《匈奴传》也是这样说的。
  《匈奴传》不仅先叙述了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而且在叙述了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之后,才明白指出: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这里虽没有提到高阙,但高阙和阳山、北假连在一起,意思应该是一样的。这样说来,高阙是在长城之外,高阙只有亭障,没有长城。
  揆诸实际,并非如此,《秦始皇本纪》所说的城河上为塞,如前面所已论证的,不一定就是筑在河畔,当时所筑的长城乃是属之阴山,不见得就是及河而止。阴山上的秦始皇长城乃是始自鸡鹿塞,高阙只是长城经过的地方。鸡鹿距离其附近的黄河较之高阙更远。如果说城河上塞是筑在河畔,鸡鹿塞就难得建筑长城。
  《水经·河水注》于窳浑县故城下,仅依《汉书·地理志》所载,说是窳浑县有道,自县西北出鸡鹿塞,而未及其他。《河水注》于高阙的高峻雄伟,曾有所描述,这是在前面已经征引过的。《河水注》在这里还曾提到过长城,就在高阙山下。据《河水注》所说,这是赵武灵王所筑的,当然也应为秦始皇时的长城所利用。北河与高阙近在咫尺之间,高阙已有长城,无须再在北河之滨另筑新城。《秦始皇本纪》所说的城河上为塞,很可能是就对赵北长城作了一番整修工夫。高阙既然已有长城,增添一些亭障也是理所当然的。郦道元曾经到过高阙,其时上距秦汉之时尚非很远。如果当时这里另外还有长城,《河水注》就无不相涉及之理。情势如此,就大可不必在南河之南探索秦始皇长城的遗迹,也不必在那里虚拟秦始皇长城所在位置了。
  在高阙以东,原来已经有赵长城。秦始皇时修筑长城,大体遵循赵长城的线路,其间也间若干改正的地方。汉因秦制,承袭旧规,殆无若何巨大的新猷。
  赵长城原有南北两条。其南一条,也就是由今乌拉山西端向东蜿蜒,至今呼和浩特东北与北一条相合的长城,秦汉时自仍继续存在。就在西汉时不还相当受到重视。西汉时,五原郡稒阳县(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东)有地名石门障,为五原郡北出塞外的大路经过的地方。出塞西北行至光禄城,再西北就达到匈奴的一些地方。这条道路的南端现在仍为包头至白云鄂博的铁路所因袭。铁路直指北方,和原来西北行至光禄城的路线稍稍不同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上)(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788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