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
在局部的地区出现了食物一体化的趋势。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8080.html
挑剔使人们的食物趋同,同时也使人们的食物趋异。首先,人们对于五谷是哪几种就有不同的说法;其次,不同地区的谷物和食用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告诉我们,虽然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全球化到来之前,我们早已就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了,但“全国化”并没有端上餐桌。
经济全球化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人们对于食物有更大的选择的可能性,也许出于好奇,我们也可以品尝世界各地的风味,但最习惯的可能还是米饭加炒菜,馒头和面条。
另外,从宋以后棉麦在江南遭遇来看。全球化似乎更容易在穿着方面先进一步。从面料、款式到色彩,中国人接受起来都相对容易一些。开放后的中国,人们首先发现的是衣着上的变化。或许是表现相对容易一些的缘故,人们常常用服饰作为民族的表征,其实,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服饰,更重要的还在于食物。尽管外国的食品(洋快餐)在开放之后涌入中国,但支持普通中国人一日三餐的还是米饭、炒菜、馒头、面条之类。饮食文化比服饰文化更具有民族特色。如果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形容当今中国人的衣食特点,可以概括为“穿西服,吃中餐”。
《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