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失氧,被还原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反应: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l
l 作业布置:课本58页第4、5题
l
运用“单元目标引导探索”进行教学的设计
顺德一中 陈静莉
“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第三章的重点知识,在全章乃至全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节书按“大纲”和“教师用书”的安排,共讲授两节时,第一节时,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和氢气的第一项重要化学性质---可燃性。第二节时,学习氢气的另一项重要的化学性质---还原性,以及氢气的用途。
【教学目标设计】:全节的教学目标,按我们的理解,应包括了如下五点:
一、在物质知识方面是: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两项化学性质的初步原理;了解氢气的用途。
二、在理论知识方面是:使学生能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在实验知识方面是:明确氢气验纯的方法和原理,为今后学生在动手实
验时学会此项操作打下基础。
四、在能力训练方面是: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导问题,解决问题、综
合及归纳问题等思维能力。
五、在教育目标方面是:使学生初步知道量变引起质变以及对立统一辩证思
想的粗浅的原理。
应当说明的是,教材对于氢气的还原性,仅仅提出“氢气与氧化铜反应”,但也涉及了还原剂与还原性,而对于“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初步概念,则仅作为选学教材安排,考虑到我们学校是重点学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好,所以将这部分选学教材列入正式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教材的知识重点是氢气的化学性质,在重点知识的教学过程 中,应着重突破的难点有两处:一是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什么要先验纯的原理,进而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二是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变化导出氧化、还原、还原性、还原剂的初步概念。
【教学设计分析】:在单元目标引导探索这一教学指导思想的规范下,我们的
教学设计突出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 化学实验观察是“实验引导探索”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特别注意了学观察实验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目标,我们安排:(1)氢气吹泡的实验,以导出氢气密度很小这项物理性质的结论;(2)点燃氢气安静燃烧和不纯氢气引燃爆炸的实验,以导出氢气的可燃性;(2)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以导出氢气的还原性。除了准确、规范地做好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重点之外,我们充分地利用CAI软件将氢气燃烧的验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录相向学生们展示,使局部反应现象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动为停,扩大学生观察的空间,延长学生观察的时间。
二、 引导探索是学生认识化学物质、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关键,我们特别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训练,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目标,我们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注意结合实验过程引导学主从“反应原理”、“装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如结合实验过程提出“同样是氢气和氧气化合成水,为什么一个是安静地燃烧另一个却猛烈爆炸?” “为什么检验氢气纯度,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指堵住?当移近火焰听到尖锐爆鸣声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重新集气?”“为什么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这与制氧气时,试管口向下倾斜有何异同?”“加热前,先往试管里通氢气有什么作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