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生物教案 >> 初三生物教案 >> 正文

第一章原生动物 教学设计


第一章原生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

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入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草履虫体内的酶,把食物泡内的食物逐渐消化,经消化的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时食物泡也逐渐地变小。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在食物泡内,顺着细胞质的移动,由身体后端的胞肛排出体外。

由此看来,草履虫整个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与植物体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在讲清草履虫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讲解草履虫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及残渣排出的过程。这些内容对刚刚接触动物学的学生讲,是显得繁琐。特别是在一节课上,既要记住一系列名词,又要理解一套套新的生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要求的范围内,深入浅出地讲明其中的概念、特点。

(2)草履虫代谢废物的排出也是学生难理解的内容。对草履虫体内的两个伸缩泡和它周围的收集管的认识,一些学生容易理解成平面的结构。教师可以借助于模型或看录像片进行讲解,说明伸缩泡是一种泡状的结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它可以伸缩。当收集管收集了细胞内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少量氨和尿素)送到伸缩泡后,伸缩泡逐渐涨大,到一定程度后,经过表膜小孔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在讲课中一定要使学生分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叫“排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叫“排遗”。学生很容易将“排泄”和“排遗”相混淆。教师可以进一步讲明:排泄是将细胞内的参与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而排遗是将食物泡中的消化不了的残渣排出体外,这些残渣没有进入细胞内参与代谢的过程。

3.在显微镜下找到草履虫,并能认识相应的结构,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

“观察草履虫”是学生做的第一个动物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既小又活动的草履虫确实不容易。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课前组织一部分学生进行草履虫的培养,准备好具有一定密度的草履虫培养液。②教师示范或看录像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效果会更好。③注意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课时安排:

本章参考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

草履虫的挂图,模型。以及草履虫培养液。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引言的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讲课与实验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种教法比先讲课后实验的传统教法更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所以,本节课可以这样开始:

首先,教师取出一瓶装有丰富有机质的河水给学生看。然后,请学生从中取一滴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下观察。有条件的学校,教师用显微投影仪与学生一起制作一张临时装片,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在显微镜下能看到什么生物呢?有植物、微生物,还有动物。教师向学生介绍:我们这里看到的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叫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大约有3万多种,分布很广,有自由生活的种类(海水、淡水、空气中),也有寄生生活的种类。它的体内有些特化的结构,用来维持它的生命和延续后代。下面我们以原生动物中的代表——草履虫为例,来研究一下它的形态和结构。

2.关于草履虫的形态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

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试管中有一定浓度的草履虫培养液。使学生对草履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些个体微小、能够移动的小白点就是草履虫,它们喜欢聚集在培养液的上方。它的形态结构特点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

第二,让学生从培养液的上方取一滴液体,制成临时装片。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为了避免草履虫在视野中跑得太快,可以想什么办法阻止它。为什么要把少许棉花纤维放在滴有培养液的载玻片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观察装片的同时,可以播放草履虫形态的录像片,以帮助学生准确制片和得出正确的结论。还可以请学生把草履虫的形态画在黑板上。

第三,教师可以对草履虫名字的由来,做补充说明;也可以用草履虫的模型进一步定位草履虫的形态或在黑板上对学生画出的形态进行修改,以备讲结构时用。

3.关于草履虫的结构的教学,可以紧接形态进行讲解。教师可以问学生:草履虫的身体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它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证明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结合挂图或自画板图带领学生把草履虫的结构弄清楚。还可以给学生放录像,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全身布满纤毛,身体一侧有口沟,其旋转运动的特点以及在布满棉花纤维的水中钻来钻去的样子。此外,还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身体内的食物泡、伸缩泡、细胞核等结构。

讲结构时,应有意识地提示学生:①草履虫的原始特点。②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4.关于草履虫的生理特点的教学,可以与植物对比地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问学生:绿色植物是怎样获取营养的?草履虫又是怎样获取营养的呢?由此来启发学生理解:自养与异养的概念以及草履虫的捕食、消化、吸收和排出食物残渣的过程。并明确给出排遣的概念。

关于食物泡的形成和移动路线,教师可画板图说明,并请学生用高倍镜观察一个草履虫体内食物泡的移动情况。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食物泡的大小是否一样?哪儿的最大,哪儿的最小?为什么?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放录像说明,特别是排遣的过程。教师要告诉学生:草履虫的消化方式是细胞内消化。

关于草履虫的呼吸,教师可以借助板图说明:草履虫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整个身体表膜进行的。草履虫通过表膜把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渗入到细胞质中。进入细胞质中的氧气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植物的呼吸作用。同理,氧气在草履虫体内也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动力。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含氮废物,可以从体表(表膜)排出,也可和大量多余的水一起借伸缩泡排出。

关于草履虫的排泄,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位于草履虫身体前后二端的收集管和伸缩泡的运动情况,然后提问:①收集管与伸缩泡的关系如何,运动特点怎样?②前后二个伸缩泡的伸缩特点是什么?这样伸缩的好处是什么?③伸缩泡中的废物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④什么叫排泄?它与排遣的区别是什么?

讲完上述内容,教师可在黑板上小结草履虫的消化、吸收、呼吸和排泄的过程:

 

 

通过上述小结,可以使学生把草履虫的几个生理过程联系起来,便于理解和掌握。最后,提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没有反应?怎样反应?这是下节课讨论的问题。

第二课时

1.引言的设计:

第二课时开始,教师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图,请学生回忆第一课时所观察和学习到的内容及知识。请学生回答:①草履虫的形态,前端和后端的区别?②内部各部分结构名称?③草履虫的消化、呼吸、排泄等生理过程?④草履虫在结构和生理上,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说:草履虫除了在形态、结构、生理上与植物有所不同外,还表现在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上与植物也不相同。怎样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呢?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

2.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些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例如:什么叫应激性?清水对草履虫有没有刺激?草履虫对清水和盐粒的刺激是怎样反应的?植物对外界刺激有没有反应?动、植物对外界刺激反应有什么不同?最后,教师要重申:①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有反应,这种反应叫应激性。②动物的应激性能够使它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③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要比植物灵敏得多(可以举例)。④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是通过表膜上特定的结构感应的。

3.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把讨论的结果用投影片打出,也可以整理出板书:


4.关于草履虫的生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看清草履虫进行无性生殖的过程;也可以用挂图或教师自画板图进行说明。

草履虫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分裂生殖。需要说明几点:①草履虫的分裂生殖是横二分裂。②分裂时,细胞内的大小核先拉长再断裂,然后从草履虫身体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断成二个。③在新个体中除各有一个大核和小核外,还保留母体中的一个伸缩泡,并再形成一个新的伸缩泡。④在适宜的条件下,草履虫一般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一次分裂。

5.关于原生动物的种类和特征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讲完草履虫的生理,教师可以这样说:草履虫的种类大约有二十多种,我们实验用的草履虫只是其中的一种,叫大草履虫。所谓大草履虫也是相对而言的,它的身体只有十几微米~一百多微米。除此之外,还有双小核草履虫、多小核草履虫等,它们都是草履虫家族中的成员。

原生动物大约有3万多种,一些是有益的种类,如:太阳虫、喇叭虫、钟虫等可以做鱼及其它水生动物的饵料;也有有害的种类,如:使人得疟疾病的疟原虫,使人得痢疾的痢疾变形虫。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放映相应的录像,也可以用挂图说明。最后,教师可以做以下总结:原生动物种类虽多,但它们都有其共同的特征,即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这些特点也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因此,原生动物也叫单细胞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第一章原生动物 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825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三生物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