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史论文 >> 正文

林则徐的抗英政策及其思想


地说,是依靠民众的游击战术。就此而言,这个建议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必须指出。不过,这种游击活动,是否如“杀鸡狗”那样容易进行呢?我认为这是多少有些过于夸张的说法〔11〕。但是,关于这个建议内核的合理性,胡思庸持肯定的见解,认为英军的陆军总数约4000,其中在定海登陆的约3000,而且他们陷入前述的困境之中,“剩下能够作战的寥寥无几”,在这期间,“如果能够发动人民,不断地袭击这些少数的强盗,肯定是会使他们全军复没的”〔12〕。在这里,注意到重点特别放在“发动人民”上,对照上述林的建议的实质,颇有启发性。 
  照这样看,林则徐的“守战”的战略方针,并不只停留在固守藩篱上,而可以说是重视依靠民众的游击活动、立足于“以逸待劳”的持久战。而且,如林则徐所说:“民人屡招不至,所出章程,亦无人肯信,沿海渔船,悉皆避去”,林的战略方针就正是正确地利用了定海居民对英的强烈敌视,把重点放在将这种对敌情绪和行动组织为抗英运动上。因而,林的“守战”中的依靠民众的方法论就通过积极地估计中国民众对于英国侵略的敌忾情绪以及与之相应的认识而成为可能了。 
  构成林则徐抗英特征的重要认识之一,就是依靠民众,这种观点已是众所周知的了,无需再加强调。问题在于更深入地探讨这种认识的思想特征与历史背景。这个问题准备以后再谈,现在我想探讨一下林的守战的内容与作用。 

      二、重视水勇 

  林则徐在广东任职末期的“守战”主张,如上所述。所谓守战也就是持久战,包括防卫的强化、依靠民众的游击活动。而且,这种守战的内容与其说在英舰队入寇前后,莫如说从林到广东就任之初到离任,都是一贯不变的。林到广东上任后,马上(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访问了越华书院监院梁廷枬,咨询海防对策〔13〕。我认为这是彻底贯彻禁绝鸦片贸易和想防备由此带来的混乱局势的积极姿态的表现。接着,他在充分认识到“于洪涛巨浪之中未必确有成算”之中国水师的劣势现实的基础上,造成“严密防守”的态势,采用“取缔、查拿夷船”的措施,成功地没收了2万多箱鸦片(道光十九年二至三月——1839年3至4月)。〔14〕之后,在强化广东防卫上花费了很大的气力。关于这,《道光洋艘征抚记》中简明的记述是值得注意的: 
  林则徐自去岁至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具知西人极藐水师,而畏沿海枭徒及渔船,疍户。于是招募丁壮五千,每人给月费银六圆,赡家银六圆,其费洋商、盐商及潮州客商分捐。又于虎门之横档屿设铁链木筏,横亘中流。购西洋各国洋炮二百余位,增排两岸。又雇同安米艇、红单船、拖风船,共备战船六十。又备火舟(疑为大舟之误)二十,小舟百余,以备攻剿。并购旧洋船为式,使兵士演习攻首尾跃中舱之法。使务乘晦潮,据上风,为万全必胜计。林则徐亲赴狮子洋校阅水师,号令严明,声气壮甚。〔15〕 
  不过,这段记述中有若干错误,尤其是所述“购西洋各国大炮二百余位”,据林则徐的原奏,“现在该处各炮台,计有大炮三百余位”〔16〕,并未明言从西洋各国购入大炮的数字,所谓三百余位也是指包括各炮台的现有数。但是,这段记述把林则徐强化广东防卫的内容概括为:(a)积极调查了西方情况;(b)招集沿海的“非法”分子作为壮勇,让洋商、盐商、潮州客商分担支给他们的生活费、赡家费;(c)在虎门水道上敷设铁链、木筏,购入西方的大炮;(d)准备大小船舟180只以上,进行奇袭攻击训练;(e)严明水师统制,大大提高士气;等等。这概括是得当的。当然,所概括的这些点是相互联结的,故有必要联系起来考察。 
  (a)点显示出林则徐突破了当时清朝一般官僚鄙陋顽固的“中华主义”窠臼,有卓越的进步思想,这已为很多论者所强调。事情确是如此。但这里还应该注意到:与(b)相关联,这种思想的进步反过来又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通过重新确认中国本国民众的伟大力量,而把他们组织成抗英的战斗力。换言之,通过对西方的新认识而产生的林的进步思想,变成了超越以前的“中华主义”局限的对中国的新认识,它成为林强化广东防卫、进而抗英的思想基础。 
  (b)点虽是关系到已叙述过的依靠民众的内容与特点的重要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暂且不谈。林在强化广东防卫时,对于水勇的招募、训练、组织奇袭活动作了巨大的努力,表现了非同一般的热情,这甚至使人感到与水师的情况相比,差别悬殊。这种情况,从前面引用过的林的《烧毁匪船以断接济折》的详述中就可以推知: 
  即现在之吐嘧华伦两船未去,度其顽抗之意,妄夸炮利船坚,各夷舶恃为护符,谓可阻我师之驱逐。臣等若令师船整队而出,远赴外洋,并力严驱,非不足以操胜算,第洪涛巨浪,风信靡常,即使将夷船尽数击沉,亦只寻常之事。而师船既经远涉,不能顷刻收回,设有一二疏虞,转为不值。仍不如以守为战,以逸待劳之百无一失也。……即与提臣关天培密商,取平时所装大小火船,即雇渔疍各户,教以如何驾驭,如何点放,每船领以一二兵弁,余皆雇用此等民人,以为水勇。先赴各洋澳,分投埋伏,候至夜深,各船俱已熟睡,察看风潮皆顺,即令一齐放出,乘势火攻,将此等环附夷舶各匪船,随烧随拿,许以烧得一船,即给一船之赏,如能延烧夷船,倍加重赏,此臣筹画之办法也。 
  这段话虽然论的是驱逐暗地接济英国舰船(提供生活物资并得到鸦片)的中国“匪船”的方策,但前半部分,关于水师,以英国军舰的“炮利船坚”还有远洋的“洪涛巨浪”、“风信靡常”等客观条件作为利弊两种借口,巧妙地将中国水师的劣势敷衍过去;同时又掩盖不了回避向远洋出动的态度。这后一方面就意味着守战合法化,以守战作为广东防卫——抗英的基本战略。在这一前提之下,把重点放在守战的主体承担者水勇的积极作用上,就是可以理解的了。林则徐对于以雇用“渔户疍户”等“民人”组成的水勇为主力与水师配合进行的火攻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寄予希望。因而,可以说在依靠民众的游击活动这一点上,与已述之定海的情况完全相同,火攻应该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火攻的战术大体上是如下方式〔17〕,即:把水勇分为数队,一般以40人为一队,由水师指挥官率领,埋伏在英国舰船停泊的海湾或岛屿的适宜之处,候至夜深,察看退潮和顺风,让预先装备好的大小火船一齐出动。各船上满载喷筒、火罐、火箭或柴草等,接近敌舰船以及环附其周围的中国匪船后,开始发火攻击,乘风抛掷携带的火器之类,烧去或延烧敌军舰船。如果闯到敌军舰船之间,则在桅帆上安放喷筒等发火烧之,或将装载着油和柴草的小舟附着于敌舰船舷边放火。有时,乘着混乱,水师也可以进行白刃战。火攻结束就趁涨潮返归。这样的火攻,或者“出其不意,一齐发火”〔18〕,或者“出其不意,火船闯进夹烧”〔19〕,是以奇袭为主的海上游击战;在攻击中,使用的是在竹筒中装填火药、玻璃、碎石等的喷筒、装着燃烧物的火罐、火箭、浇上油的柴草等等,可说是原始的火器材料,而且,采用的火攻法学习了中国史上的先例〔20〕,与英

《林则徐的抗英政策及其思想(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892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