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史论文 >> 正文

冈底斯神山崇拜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


植到了遥远的西部达瑟也并非完全没有根据,远古的本教的确与西部达瑟的文化产生过联系。地缘的接壤是文化交流的便利条件。本教文献中也确有达瑟隐士走访本教大师的记载,再说,本教徒将这辛绕的诞生地尤其是本教的发源地移植到西部达瑟的作法并非随心所欲,而是远古本教与西部达瑟的文化产生过某种联系的一种整体记忆的流露。卡尔麦·桑旦坚赞等学者也认为本教受到波斯火袄教二元论的影响。这一点在本教文献中不能找到,不仅在本教早期神话中充斥着白与黑、善与恶、神与魔等二元结构,而且在晚期作品中仍可以找到这种痕迹,如在描写冈底斯山和玛旁雍湖时也将二者写成阳性和阴性的二重性结构等。但是,这只能说明产生于象雄的本教受到西部达瑟火袄教的影响,而不能成为本教产生于达瑟的证据。达瑟俄摩隆仁也只是个晚斯本教徒以冈底斯神山的山势地貌为蓝本、模仿佛教极乐世界香巴拉而臆造出来的一个虚无飘渺的、常人无论企及的一个精神世界,而不能成为本教来自达瑟和辛绕诞生在达瑟的依据,更不能说明这个文明中心的存在。这一点从晚期本教徒将佛教的香巴拉和本教的达瑟俄摩隆仁的说成是同一个境界这一事实也可以得到证明,有的本教学者甚至明白无误地说明了达瑟俄摩隆仁并非现实世界的一个部分。“达瑟”这个地名在本教文献中的演变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就早期历史文献中的ta zig和本教文献中的stag gzig的关系笔者早有论及[18],不再赘述,近几个世纪中出现了以rtag gzigs替代ta zig和stag gzig的现象,而实际上,rtag是经常、永恒,gzigs是看。被本教徒冠于“俄摩隆仁”之前,就有了(辛绕)永远俯视(关怀)着的“俄摩隆隆仁”之义,这样作为一个精神世界的概念更加明确和完美,不过失去了地理概念的含义。

  二、冈底斯山与印度古代文化

  在印度的古代文化中,吠陀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吠陀文化对佛教的产生及其理论的形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存大量的吠陀文献和保存在佛教文献中的吠陀文化内容中,有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印度古代文化与冈底斯山之间的亲密联系,这个联系主要以大自在(dbang phyug)神崇拜为主线。在印度古代中,大自在神、梵天(tshangs pa)和遍入(khyab vjug)是佛教产生以前的三个主要神祗,虽然对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说法,但大多数文献中的基本线索是一致的。除了《吠陀本集》及其继集等吠陀文献以外,后来的佛教文献中仍然保存了大量的有关大自在神崇拜的资料,两者不同的是,后者更多地将自在神崇拜作为佛教对立面的一支外道宗派来进行批判的。从大的方面讲,大自在神派、胜论派(bye brag pa)和正理派(rig pa can pa)三者均以大自在神为其导师,奉其为主神,但后二者同时也供奉梵天和遍入,故也被称为梵天派和遍入派。但是作为世界的创始者,自在神的崇拜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有人甚至认为古印度似乎崇拜一个伟大的上帝,观其特征,系自在天的原型。藏族学者撰写的教派源流普遍提到两本目前无法看到的文献即《宏传自在续》(dbang phyug sgra bsgras kyi rgyud)和《麦瓦杂巴》(sme ba brtsegs pa)[22],说自在、梵天和遍入三神搅动无边之汪洋而产生日月星辰和人类居住的地球,再次搅动而产生种类珠宝和一个毒瓶,因恐其毒毁来情器世间,遍入神将其吞下,但倾刻间昏厥,不省世事,故自在神将其取出并自己吞下,但其鲠于喉中,痛苦万分。自在神为了消解剧毒引起的痛苦,就选择了凉爽的冈底斯山作为其栖身之地,并且颈缠蛇和头戴月均因蛇和月代表清凉。因其栖身冈底斯山,冈底斯山和玛旁雍湖均备受其加持。这段故事充分说明大自在神崇拜不仅与冈底斯山有关,而且源于冈底斯山并从其南传到印度的。此外,在同一记载中还说,在减劫将尽,贤劫将至时,大自在神之化身金刚怖及其妃在瞻部洲除伏了各种神祗、罗刹并将其分布在二十四圣地时,二十四圣地之一冈底斯山就当然地成为金刚怖夫妇及其弟子楞伽王(lang gvi bdag po)等之栖身之地了。因而,在自在神众多的藻词异名中就有了“栖冈底斯山者”(ti se lagnas)一词。不仅大自在神,而且其天后、弟子楞伽王、神猴哈努曼塔(ha mu mn tha)、甚至妙音天女都栖身冈底斯山,如一座叫底琼(ti chung)即小冈底斯山的山峰为天后栖身之地,旁边的馨香山(spos ri ngad ldan)和山前的宝岩(brag ri rin chen spungs)分别为神猴哈努曼塔和一大象在聆听自在教诲;卓玛山池塘为天后之浴池;玛旁雍湖为恒河从天而降之沐浴之池;曼姆娜尼(sman mo nags nyil)为妙音天女栖身之池;五山湖为楞伽王及其随从阿修罗、罗刹们的浴池,等等。佛教护法神金刚怖成为大自在天的化身并仍栖身冈底斯山,说明了冈底斯山崇拜在印度吠陀文化和佛教文化这两个不同文化传统中的连续性,和冈底斯山作为大自在神崇拜的发源地,时间和空间以及文化传统的变异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层的文化内涵,换句话说,那就是大自在神崇拜作为古代吐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南传印度的时间和空间里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

  在古代印度社会,大自在神崇拜在诸多被佛教徒称为外道的信仰中占有更突出和更重要的位置。信民们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北上吐蕃来朝拜冈底斯山,转山诵经,他们坚信和祈祷大自在神的护佑和宽容。星移斗转,印度社会从亚利安人到穆斯林人,风易其主,但古老的大自在神崇拜一直顽强地存在到今天,今天,尤其是藏历马年仍有许多印度人来西藏转山朝拜,虔诚地祈求大自在神及诸神的护佑。在佛教产生以前的印度社会,自在神不仅被众多的民众信奉,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庞大理论本系的宗教。人们不仅坚信大自在的存在及其无所不能的神力,而且相信这个神从他产生之日起就居住在北方的冈底斯山,而且现在仍然居住在那里。只是到了佛教产生之后,佛教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及其兼收并蓄的包容能力在印度获得了更多的信众,大自在神派等原来的信仰才开始走向衰落。但是,直到公元8世纪,印度的有些家庭甚至知识分子家庭仍在自神派和佛教这间选择他们自己的信仰,甚至仍有一些个人和家庭拒绝信仰佛教而继续保持对大自在派等其它宗派的信仰。如孟加拉高僧希绕郭恰《〈伟胜颂〉和〈殊神颂〉广释》记载,在公元8世纪末,9世纪初,出身于婆罗门家族的托增珠杰(mtho btsun grub rje)和德杰达布(bde byed bdag po 又名sankara即商羯罗)兄弟因家中信奉自在天,但又觉佛教许多殊胜之处,为了选择其一,他们先亲赴冈底斯山寻访大自在及其天后等,在二教的比较中,因他们认为佛教

《冈底斯神山崇拜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9009.html

  • 上一篇范文: 烽燧考辨
  • 下一篇范文: 鲧禹故事演变引出的启示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