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
bsp;上的玉米棒子堆里等候处理(一部分就地死亡,一部分变成商品流入都市)。养育它的是 ,充满了牛粪味和血腥味的土壤,还有农民狡猾的喊冤声。要求它的是,产品能够进入 工业化生产和消费的都市。结果,“摇滚形式”通过了商业质量检查,顺利地进入了都 市。真正的“摇滚精神”(艺术)却被淘汰,被抛弃在农舍里。农民需要摇滚吗?
尽管他们可以在夜间溜进市区的下等酒吧走穴,表达他们的“郊区经验”。没有包装 ,没有广告,没有发布会,没有狗仔队跟踪。除了吸引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农民的孩 子,以及部分市民无产者的眼球,此外他们几乎没有市场。“郊区”就这样成了一种新 的艺术经验的分水岭。在这里,艺术家一直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当农民还是市民、 进入还是退却、反叛还是不反叛、守住还是放弃、生还是死、签约还是拒签……这是艺 术中“郊区经验”的基本内核。
三、文学与街道经验
土地与街道的关系,迁移者改变身份的意图,将自己变成自然一部分的劳动方式与把 自己出卖给都市并从自然中摆脱出来之间的转变,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各种遭遇,都是当 代中国文学必须面对的新的经验。
街道是因交换、而不是因生产而出现的。它一开始就是农民的异己物。农民刚走进都 市的街道时,他们会显得拘谨、木讷、手足无措。但三天之后,他们立刻就变得玩世不 恭,甚至肆无忌惮起来。因为他们发现了街道的秘密:运钞车一辆接着一辆在街道上呼 啸而过,点钞机整天在呼啦啦地转动;那么多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就摆在眼皮底 下,唾手可得;那么多近乎裸露的美女……但没有一件东西属于他们,尽管他们健康、 诚实,浑身是力气。
看看那些都市人,一双双苍白无力的手,轻盈地在钞票上滑动,显示出了一种可怕的 阴性力量。但都市需要的不是力气,也不是诚实,它需要的是才智。正是这种神奇的才 智,使他们苍白柔软的手显得威力无比。它一挥,运钞车改变了方向,所有好东西就源 源不断地走进了他们的家门。他们不杀戮,却能优雅地吃肉;他们不抢劫、不偷盗,却 能让邻居莫名其妙地破产;他们不打人、骂人,却能让人伤痕累累;他们将粪便、污秽 和垃圾运到农村,自己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静模样;他们不种稻子,却吃上等大米; 家养的土鸡一到他们手上就身价倍增。这很像奶奶讲的传说故事,充满了神奇和刺激。
流浪者在都市还发现了一个更令人惊奇的现象:街道上尽管那么多人,但谁也不认识 谁,不知道你姓啥名谁;即使你每天在某个超市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但一拐角, 他就不知所终,消失了。每天都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但你永远也不会 在街道上见到他们。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它不像农村,方圆几十里都能叫出彼此的名 字,什么意外也不会发生,人们就这样毫无建树地终老。流浪者对这个“陌生世界”的 发现(再加上都市神出鬼没的货币与丰盛的商品符号的刺激),正是现代犯罪学的起源。
1999年春季“广交会”期间,一位福建农民只身来到广州,“的士”刚刚驶出火车站 广场,他就掏出一把剪刀指着司机说,把钱交出来。结果你知道,三天之后他就落网了 。这位农民之所以决定下手,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错误经验的前提上:谁也不认识谁。 这是一种质朴的农民思维的变种。现代都市的侦探,从来也不指望通过面孔来破案。他 们是通过气息、脚印、指纹、声音等人体衍生物来破案的。所以,他们经常借助于警犬 的鼻子(在这一点上,人不如狗)。而“面孔”总是在最后时刻出场。侦探人员问被劫者 :是这个人吗?回答说:是,案件就结束了。此前,侦探一直是在跟人留下的踪迹(蛛丝 马迹)打交道。关于这一点,美国作家爱·伦坡和英国作家阿·柯南道尔,早就花了不 少的笔墨提醒过我们。他们认为,在冰冷的水泥街道上,在死气沉沉的居室里,看不到 人,但人的气息和印迹还是有的。对此,大家总是置若罔闻,以为他们是在讲故事,是 在虚构,是闹着玩儿的。
在现代都市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借助于各种符号中介实现的。当我们在市场上 交出一张货币的时候,我们立刻会看到一丝微笑。这微笑不是直接送给你的,而是给货 币的。也就是说,货币成了你获得微笑的中介。当人们崇拜一位歌星的时候,首先是崇 拜嗓子,歌星通过嗓子获得了荣誉。球星也是如此,他们通过自己的肌肉和速度获得了 荣誉。所有的荣誉最终当然是通往货币,借助于货币的中介,他们可以继续获得微笑、 尊重、崇拜。
在都市里,“整体的人”是没有价值的(除了传说中的“超人”)。价值来自社会分工 ,也就是身体某一个零部件出奇发达。只有这些零部件才能转换成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能将整个身体变成商品、货币的,只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妓女。一般情况下, 金钱青睐的不是完整的人,而是由人分解出来的肢体各个部分:四肢(体育明星)、嗓子 (歌星)、脑袋(知识分子)。这就是社会分工,有人专门长眼睛,有人专门长脑袋,还有 人专门长嗓子或者腿。
农民之所以一离开土地就丧失了自由,原因在于,他只有一具尚未被拆解的“完整身 体”(也就是没有专业化),还有实物(农产品),而缺少作为一般交换等价物的货币。牛 和马车在街道上是行不通的,只有信用卡和纸币才能畅通无阻。在都市的街道上,为了 获得货币,都市人正是通过这种拆解、这种碎片化而获得自由的。都市里的“金钱经验 ”隐含着双重矛盾。首先是来自交换的自由。它将人从土地的束缚、传统“整体性”的 束缚中解救出来了。代价是人变成了碎片,在都市上空飞翔。另一方面,每一个被专业 化肢解的人,都是极端个人化的,都是很有个性的(这是交换的前提),但他们的结局却 是无差异性的,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9071.html
尽管他们可以在夜间溜进市区的下等酒吧走穴,表达他们的“郊区经验”。没有包装 ,没有广告,没有发布会,没有狗仔队跟踪。除了吸引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农民的孩 子,以及部分市民无产者的眼球,此外他们几乎没有市场。“郊区”就这样成了一种新 的艺术经验的分水岭。在这里,艺术家一直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当农民还是市民、 进入还是退却、反叛还是不反叛、守住还是放弃、生还是死、签约还是拒签……这是艺 术中“郊区经验”的基本内核。
三、文学与街道经验
土地与街道的关系,迁移者改变身份的意图,将自己变成自然一部分的劳动方式与把 自己出卖给都市并从自然中摆脱出来之间的转变,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各种遭遇,都是当 代中国文学必须面对的新的经验。
街道是因交换、而不是因生产而出现的。它一开始就是农民的异己物。农民刚走进都 市的街道时,他们会显得拘谨、木讷、手足无措。但三天之后,他们立刻就变得玩世不 恭,甚至肆无忌惮起来。因为他们发现了街道的秘密:运钞车一辆接着一辆在街道上呼 啸而过,点钞机整天在呼啦啦地转动;那么多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就摆在眼皮底 下,唾手可得;那么多近乎裸露的美女……但没有一件东西属于他们,尽管他们健康、 诚实,浑身是力气。
看看那些都市人,一双双苍白无力的手,轻盈地在钞票上滑动,显示出了一种可怕的 阴性力量。但都市需要的不是力气,也不是诚实,它需要的是才智。正是这种神奇的才 智,使他们苍白柔软的手显得威力无比。它一挥,运钞车改变了方向,所有好东西就源 源不断地走进了他们的家门。他们不杀戮,却能优雅地吃肉;他们不抢劫、不偷盗,却 能让邻居莫名其妙地破产;他们不打人、骂人,却能让人伤痕累累;他们将粪便、污秽 和垃圾运到农村,自己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静模样;他们不种稻子,却吃上等大米; 家养的土鸡一到他们手上就身价倍增。这很像奶奶讲的传说故事,充满了神奇和刺激。
流浪者在都市还发现了一个更令人惊奇的现象:街道上尽管那么多人,但谁也不认识 谁,不知道你姓啥名谁;即使你每天在某个超市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但一拐角, 他就不知所终,消失了。每天都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但你永远也不会 在街道上见到他们。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它不像农村,方圆几十里都能叫出彼此的名 字,什么意外也不会发生,人们就这样毫无建树地终老。流浪者对这个“陌生世界”的 发现(再加上都市神出鬼没的货币与丰盛的商品符号的刺激),正是现代犯罪学的起源。
1999年春季“广交会”期间,一位福建农民只身来到广州,“的士”刚刚驶出火车站 广场,他就掏出一把剪刀指着司机说,把钱交出来。结果你知道,三天之后他就落网了 。这位农民之所以决定下手,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错误经验的前提上:谁也不认识谁。 这是一种质朴的农民思维的变种。现代都市的侦探,从来也不指望通过面孔来破案。他 们是通过气息、脚印、指纹、声音等人体衍生物来破案的。所以,他们经常借助于警犬 的鼻子(在这一点上,人不如狗)。而“面孔”总是在最后时刻出场。侦探人员问被劫者 :是这个人吗?回答说:是,案件就结束了。此前,侦探一直是在跟人留下的踪迹(蛛丝 马迹)打交道。关于这一点,美国作家爱·伦坡和英国作家阿·柯南道尔,早就花了不 少的笔墨提醒过我们。他们认为,在冰冷的水泥街道上,在死气沉沉的居室里,看不到 人,但人的气息和印迹还是有的。对此,大家总是置若罔闻,以为他们是在讲故事,是 在虚构,是闹着玩儿的。
在现代都市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借助于各种符号中介实现的。当我们在市场上 交出一张货币的时候,我们立刻会看到一丝微笑。这微笑不是直接送给你的,而是给货 币的。也就是说,货币成了你获得微笑的中介。当人们崇拜一位歌星的时候,首先是崇 拜嗓子,歌星通过嗓子获得了荣誉。球星也是如此,他们通过自己的肌肉和速度获得了 荣誉。所有的荣誉最终当然是通往货币,借助于货币的中介,他们可以继续获得微笑、 尊重、崇拜。
在都市里,“整体的人”是没有价值的(除了传说中的“超人”)。价值来自社会分工 ,也就是身体某一个零部件出奇发达。只有这些零部件才能转换成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能将整个身体变成商品、货币的,只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妓女。一般情况下, 金钱青睐的不是完整的人,而是由人分解出来的肢体各个部分:四肢(体育明星)、嗓子 (歌星)、脑袋(知识分子)。这就是社会分工,有人专门长眼睛,有人专门长脑袋,还有 人专门长嗓子或者腿。
农民之所以一离开土地就丧失了自由,原因在于,他只有一具尚未被拆解的“完整身 体”(也就是没有专业化),还有实物(农产品),而缺少作为一般交换等价物的货币。牛 和马车在街道上是行不通的,只有信用卡和纸币才能畅通无阻。在都市的街道上,为了 获得货币,都市人正是通过这种拆解、这种碎片化而获得自由的。都市里的“金钱经验 ”隐含着双重矛盾。首先是来自交换的自由。它将人从土地的束缚、传统“整体性”的 束缚中解救出来了。代价是人变成了碎片,在都市上空飞翔。另一方面,每一个被专业 化肢解的人,都是极端个人化的,都是很有个性的(这是交换的前提),但他们的结局却 是无差异性的,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