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史论文 >> 正文

从陈胜吴广简评历代农民起义


纵观中小学历史教材,发现许多荒谬与荒唐之处,简直误人子弟,为害非浅。就拿农民起义来说吧,由于我党我军多数领导骨干以及文史方面的专家学者多数是由农民阶层转化过来的,因此对农民起义有着天然的同情心和认同感,很自然的甚至是不知不觉的,对农民起义进行了修饰与美化。

农民起义,顾名思义,是指农民出于“义”而起来造反。这个“义”可以理解为正义,但是这样的理解太模糊,不确定性太大。

“义”的根本内涵和关键内容,应当是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若不是为了这些,农民是不会冒着被杀头和诛灭九族的危险起来造反的。脱离了政治要求和经济利益的农民运动,根本和“义”不搭边,也不值得肯定和歌颂。这一条我们必须牢固把握。

遍观中国古代史,凡是取得成功的农民“起义”,都是提出了完整准确,符合农民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的斗争纲领。成也由此,败也由此,这是永远的的真理!以下就以陈胜吴广的例子进行分析。

看秦朝(非秦国)的陈胜吴广“起义”,实质上并不能算是“起义”,最多是农民暴动而已。

当时陈胜吴广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于这个口号,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可以提高到很高的高度去理解和阐述,以证明陈胜吴广的心胸和抱负是多么的伟大,以及这个口号是多么的符合农民的政治利益。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理解和接受这个口号的只是农民,是一群文化素质不高,个人修养非常有限,普普通通的农民而已,而已!这个政治口号在广大农民看来,以及按照他们自身水平的理解,对他们自身并没有多少号召力和吸引力,他们自身也不可能拔高到很高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也永远理解不了,因为他们的文化素质确实不象哲学家和历史学家那样高。

当时被发配去戍守边疆的900人,他们不是拥有万贯家财的地主,不是具有高深文化的知识分子,也不是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贵族,而是受秦法苛政压迫和奴役,走投无路,为了活命才起来造反的一群人。他们从不妄想自己能成为王侯将相,他们清楚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素质和本事。他们只是想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不会被拉去服苦役,没完没了的苦役;只是希望自己不会随时的,莫名其妙的被官府以各种罪名杀掉(连坐)。

因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些话对他们没有什么鼓惑力。他们只是不想白白的死去,不想被无辜的屠杀。在当时的特殊,紧急而极端的情况下,深受压迫的他们走上了反抗之路。

可是当他们以及后来追随陈胜吴广的农民走上反抗道路之后,以及后来建立了张楚政权之后,发现自己没有取得多少胜利果实,即使全面胜利以后也不会。因为陈胜吴广及其领导层,没有提出让广大农民满意的经济纲领,没有适当的“土地政策“!只是一味的带领农民去打仗,去流血牺牲,广大农民没有任何可以值得期盼的美好未来。

能当上王侯将相的只是少数,陈胜吴广成了王侯将相,但是广大农民还是处于赤贫的境地,他们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仍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反抗秦朝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即使以后能够取得胜利,也不见得能有多少好处。既“现在没有的,以后也没有”。真可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黑暗的”!

于是,广大农民对陈胜吴广领导的政权,就不再拥护和卖命了。于是,在秦军的进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甚至吴广也被内部人杀掉了。

扪心自问,天地良心,这样的农民造反,也能和“义”扯得上边吗?!

说到这里,并不是要否定陈胜吴广“起义”(暂称)的伟大历史作用,即“首创精神,反抗精神”,只是要大家清醒的看到,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造反,充其量只是农民暴动,而不能称是“起义”,更不能拔高和美化。

《从陈胜吴广简评历代农民起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994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