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史论文 >> 正文

俄罗斯知识分子心态裂变的云图——评长篇小说《无望的逃离》


nbsp;机关,科研所解散后的下海,找女人,去银行,他在每一次与社会转型有关联的逃离中  完成着人生的阶段性追求。但他得到的每一样东西都不能真正属于他,他也同样不能在  他的所得物中找到心灵的归属感。放纵身心所得到的是更为沉重的心理与精神负累,孤  注一掷的投入与奋争换来的是既往生活轨迹凸现在心头的道道伤痕。“艾斯凯帕尔”始  终有一种“脚被夹在两条铁轨之间的感觉,一趟可怕的变革的列车披着万道霞光,呼啸  着向他疾驰而来”。小说的结尾,期待着即将与情人逃往塞浦路斯的巴士马科夫身陷妻  子与情人同时来到面前的尴尬境地,情急之中跳进邻家的阳台,不料却从11层楼上跌落  ,挂在了放在阳台上的木头箱子上,定格在了上够不着天,下够不着地的“过程状态”  。无望的逃离后的“漂流”成了他一生命运的绝妙注解。“艾斯凯帕尔”巴士马科夫是  继19世纪奥涅金、毕巧林、奥勃罗莫夫之后,在20世纪末出现的又一个新型的俄罗斯多  余人。
  无独有偶,小说中的哲学教师尤里·阿尔先尼耶维奇是另一种类型的“艾斯凯帕尔”  ,是一个在商业实用时代乐道于自己所钻研的“无用”的哲学专业的学者,一个试图隐  蔽在喧闹的市场社会深处的微带倦态的行者。这个新时期的“不以暴力抗恶者”和索尔  任尼琴恢复民族文化传统论的追随者,宣扬“存在着的就是合理的”哲学理念,认定“  大自然不是无缘无故地创造世上一切的”,赞同《浮士德》中关于“力在作恶的同时,  也在行善”的哲学思想,所以“如果历史为了创造性的破坏挑选的是叶利钦这么一个冒  失鬼,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无法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蚂蚁们在蚁冢被搅乱后  ,需要的不是去“打人的脸”,“而是恢复,甚至建造更大,更漂亮和更舒适的蚁冢”  。于是无能修复漂亮和舒适“蚁冢”的他只能在现实的夹缝中生存。但厄运与灾难频频  袭来,最后只能在平底煎锅和光荣牌手表的买卖中艰难维持生计。
  与前一种“艾斯凯帕尔”相反,卡拉科津以某种凛然正义的抗争实现着他自以为无误  的对人生存真理的认识,也体现了另一种颇具历史特征的典型心态。他是一个科研单位  的工程师,有着自己的专业,同时也有着俄罗斯知识分子固有的重大的人文情怀:强烈  的“苏维埃情结”,对苏联解体前后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对“人都资本化了”的社会  现实中邪恶的深恶痛绝,对俄罗斯民族命运的担忧。这位正义的知识分子“骑士”对正  义与真理的认识,对爱情与婚姻的体悟,与旁人大不相同。他以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  人的理智与价值观念,无私无畏的爱的神力能强制性地取得最终的胜利——即使这需要  以身躯的牺牲为代价。在他的言辞相向、嬉笑怒骂、甚至武装斗争中注入的更多的是个  人及阶级的复仇意识。“捷达骑士”这种理性的冲动表现出极大的虚妄性,似乎只要凭  他一个人的政治斗争便可以把所有的既得利益者统统掀入海底,让被百万富翁夺去的妻  子重新回到身边,“让苏联获得新生!”这一想法的悖谬之处,恰恰在于他以苏维埃式  的恒定不变的目光观察、处理变动不定的现实,从而最终导致了价值与事实之间的错位  。他似乎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但是当他挥舞着真理与正义的大旗,为祖国  与人民美好的未来高声疾呼,奋勇进击,最后在保卫白宫的战斗中被烈火烧死的时候,  我们看到的似乎不再是英雄式的悲壮,而是堂吉·诃德式的滑稽与可笑。
  巴士马科夫的大学同学斯拉宾逊是变革时代中俄罗斯民族心态裂变的畸形儿,绝对以  自我为核心的“充沛饱满的主体精神”投入社会转型现实的实用主义者。他心理的逆向  位移表现在,在保留着一种传统人文精神和爱国情绪的同时,采取了一种以物质的实惠  和感官的快乐为最高准则的生活方式:从最富利益诱惑的生意到最后赴美国去当俄侨。  昔日的科研所党委书记,后来成为莫斯科一家银行人事部副部长的盖尔克是成熟于旧体  制而“改型”于新体制中的一个怪胎,混世在新旧体制中的一个魔王,在不正常的政治  和经济生活中耍尽奸猾的游蛇。《驼鹿银行》行长尤纳可夫与百万富翁阿瓦尔采夫是以  牺牲民众、国家的利益带着社会转型时的血污走上社会舞台的。他们或利用原先在苏联  时期的权力,或采用巧取豪夺的手段,获得金钱与权势,满足着自己的贪欲与情欲,从  而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人”。他们是心态被扭曲的和自我扭曲的“俄罗斯新贵”。他们  不但控制了俄罗斯的金融、经济命脉,在金融界和商界各占一方,还利用各种关系成为  称霸于社会中的恶势力。阿瓦尔采夫在解释他们得益于现实而又成功于现实时直截了当  地说:“任何一个生理健全,脑子不笨的男人都会为自己的新生活赚到足够的钱。这个  道理是最简单不过的了,因为当权者都是帮混蛋,而金钱就在脚底下堆着。需要的只是  比别人早点儿弯腰或者哪怕是与别人同时俯身。”
  鲍里斯·依萨科维奇是个对苏维埃社会和苏联军队怀着无限深情的老将军,是小说中  为数不多的依然保留着苏维埃人心理和信念理想的红军老战士。生活的激流冲垮了他的  心理堤防,将他卷入了动荡不安的现实中。严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靠变卖他军人的荣誉  ——用鲜血换来的奖章和制服——来聊以度日。他不顾古稀之年和病弱之躯,参与了捍  卫苏维埃祖国、军队和民族荣誉的斗争,最后献出了生命。他的暮年人生是不甘屈辱的  苏维埃军人一曲凄怨动人的心灵绝唱。读者在巴士马科夫的女儿与女婿身上看到的是世  纪末俄罗斯社会中求真求实的新一代。他们愤世嫉俗,但不停留于对现实中压抑与烦躁  的无奈的体察,没有屈从于不可遏制的拜金主义原则,也不追求英雄主义的“崇高”,  以卵击石地捍卫已经成为历史的“苏维埃”,而是“智慧在心,技术在手”,敢于制造  新状态、敢于生存于新状态的当代新型知识拥有者的形象。他们生存在既不理性化也非  完全物质化的现实中,在爱情、家庭、事业、物质财富等方面的成就是其生存原则

《俄罗斯知识分子心态裂变的云图——评长篇小说《无望的逃离》(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002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