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
姜女故事一时成了数十位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将所有征集 的材料及讨论的文字于1927年、1928年在中山大学出版了《孟姜女故事研究》三册。他 在1927年1月给《现代评论第二周年增刊》撰写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中提出了孟姜女 故事历史的系统和地域的系统,是继《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之后最为详到精辟之作(约 三万余字),如他分析总结道:
就传说的纷异上看这件故事的散乱的情状。从前的学者,因为他们看故事时没有变化 的观念而有“定于一”的观念,所以闹得到处狼狈。例如上面举的,他们要把同官和澧 州的不同的孟姜女合为一人,要把前后变名的杞梁妻和孟姜女分为二人,要把范夫人当 作孟姜女而与杞梁妻分立,要把哭崩的城释为莒城或齐长城,都是。但现在我们搜集了 许多证据,大家就可以明白了:故事是没有固定的体的,故事的体便在前后左右的种种 变化上。例如孟姜女的生地,有长清、安肃、同官、泗州、务州(武州)、乍浦、华亭、 江宁诸说;她的死地,有益都、同官、澧州、潼关、山海关、绥中、东海、鸭绿江诸说 。又如她的死法,有投水、跳海、触石、腾云、哭死、力竭、城墙压死、投火化烟,及 寿至九十九诸说。又如哭倒的城,有五丈、二三里、三千余丈、八百里、万里、十万里 诸说。又如被她哭崩的城的地点,有杞城、长城、穆陵关、潼关、山海关、韩城、绥中 、长安诸说;寻夫的路线,有渡浍河而北行、出秦岭而西北行、经泗州到长城、经镇江 到山海关、经把城关到潼关诸说。又如他们所由转世的仙人,范郎有火德星、娄金狗、 芒童仙官诸说,孟姜女有金德星、鬼金羊、七姑星诸说。这种话真是杂乱极了,怪诞极 了,稍有知识的人应当知道这是全靠不住的。但我们将因它们的全靠不住而一切推翻吗 ?这也不然。因为在各时各地的民众的意想中是确实如此的,我们原只能推翻它们的史 实上的地位而决不能推翻它们的传说上的地位。我们既经看出了它们的传说上的地位, 就不必用“定于一”的观念去枉费心思了。
正像《顾颉刚评传》所说:“先生用研究史学的科学方法、精神来对社会上向来被认 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故事传说进行研究,使人耳目一新。”“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3.进行妙峰山香会调查
顾颉刚对民间信仰也很关注,曾对北京的东岳庙、妙峰山、财神庙、白云观、黄寺, 苏州的东岳庙,泉州土地神,东莞城隍庙,广州各寺庙等进行考察,其中以1925年对妙 峰山香会的调查最为有名。
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受北大风俗调查会之托,顾颉刚与容庚、容肇祖、孙伏园、 庄严五人对位于北京城西北的妙峰山进行了考察。五人中属他最为活跃、突出,眼观、 耳听、手抄,忙个不停,感慨颇多,收获极大。他说:“到了这种地方,迷眼的是香烟 ,震耳的是鼓乐,身受的是款待,只觉得神秘、壮健、亲善的可爱,却忘记了他们所崇 奉的乃是一种浅薄的宗教。这使我对于春秋时的‘祈望’,战国后的‘封禅’得到一种 @③解。妙峰山香会在财政、礼仪、警察、交通、饷糈……各方面都有专员管理,又有 领袖人物指挥一切,实在有了国家的雏形了!”他跑前跑后抄录“会启”。调查成员各 自撰文,顾颉刚将其编为《妙峰山进香专号》,在《京报副刊》发表(共分六期),到中 山大学后编为《妙峰山》一书出版。这次妙峰山香会调查,是中国首次有组织、有目的 、有计划的庙会民俗学田野作业,在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江绍原《北大风俗调查会 <妙峰山进香专号>书后》评论说:“现今的民众宗教的研究,则顾颉刚先生的妙峰山香 会调查,在邦人中只怕是绝无仅有的。”“如果顾颉刚早生几千年,而且多托生中国若 干次,由他调查记载古中国的民礼民教像他此刻的调查记载妙峰山香会,则我们写中国 法术宗教的人,真不知可以多出多少有价值的材料,真不知可以省多少心思也。”何思 敬在《读妙峰山进香专号》中称妙峰山进香调查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霹雳,说:“至今 没有人来理会民间的宗教生活。妙峰山专号就是打破这种暮气的一个霹雳。不特关于民 间宗教,科学的调查是第一次,并且这第一次的调查已经得到很好的成绩。这全靠此专 号作者的同心协力,尤其颉刚先生的精敏周到。他在专号中确是一个最忠实的调查者” ,是一个“时代精神”。
4.对婚丧礼俗的研究
顾颉刚在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上先后发表了《两个出殡的导子帐》(1924年4月27日 第52号)、《一个“全金六礼”的总礼单》(1924年5月25日第56号)、《一个光绪十五年 的“奁目》(1924年6月8日第58号)。1928年4月,他将此三文与刘万章撰写的《广州的 旧婚俗》、《广州的旧婚俗补述》、《广州的旧丧俗》合在一起,以《苏粤的婚丧》为 书名,作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小丛书之一出版。
他对吴歌、孟姜女传说故事、妙峰山香会、礼俗等的研究是同时进行的,很有魄力。 顾颉刚在民俗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为世人所公认,他在歌谣、传说故事和庙会的研究方面 树立了三个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日本学者平冈武夫说:“即使说中国民俗学的研究 是顾先生首创和培育起来的,恐怕也不过分。”(平冈武夫《古史辨自序》日译本《译 者前言》,创元社,1940年)
再看看他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建树。
1919年,他在苏州搜集歌谣,虽然当时还是一个学生,但已开始显露出了其组织领导 才能。他说:“在家中组织人力,从我的祖母起,直到保姆,由她们唱,我来笔记。后 来又推广到亲戚、朋友家。我的爱人殷履安又在她的母家,用直镇上为我收到了好些。 一年之中,居然记下了三百余首。其中,有儿歌,有妇女歌,有工农歌,也有对山歌。 除歌谣外,还连带搜集了谚语、歇后语。”(《我和歌谣》,载《民间文学》1962年第5 期)
1924年4月参与《歌谣周刊》的编辑工作,则开始表现出了他的编辑、组织能力,如为 该刊组织、编辑了九个“孟姜女专号”,为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组织、编辑了八个“ 孟姜女专号”,为《京报副刊》编了六个“妙峰山进香专号”;1926年到厦门后,发起 组织了那里的风俗调查会,创办《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周刊》;1927年到中山大学后,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以“民俗”命名的社团组织——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创办了《国立中 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民间文艺》、《民俗周刊》,设立风俗物品陈列室 ,举办民俗学传习班,编辑出版了36种民俗学会书籍,制定了学会章程和计划,等等; 1936年,在北大发起成立了“风谣学会”,在南京《中央日报》创办《民风周刊》,在 北平《民声报》创办《民俗周刊》,次年在北平《晨报》创办《谣俗周刊》;1930年, 他曾拟发起成立中国民俗学会,并拟了《中国民俗学会发起宣言》;1943年12月,在重 庆召开座谈会,被推举为“中国民俗学会筹备员”;1950年,在上海与赵景深、李白英 、钱小柏等研究成立中国民俗学会事;1978年夏秋间,与白寿彝、容肇祖、杨kūn@ ④、杨成志、罗致平、钟敬文联名上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议设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 构。
顾颉刚在我国民俗学研究和组织领导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赞扬 和敬仰。20世纪30年代,钟敬文、娄子匡、陶茂康主编的《民间月刊》第2卷第8期称其 为“中国民俗学创导者之一”。北京大学段宝林教授1993 《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0211.html
就传说的纷异上看这件故事的散乱的情状。从前的学者,因为他们看故事时没有变化 的观念而有“定于一”的观念,所以闹得到处狼狈。例如上面举的,他们要把同官和澧 州的不同的孟姜女合为一人,要把前后变名的杞梁妻和孟姜女分为二人,要把范夫人当 作孟姜女而与杞梁妻分立,要把哭崩的城释为莒城或齐长城,都是。但现在我们搜集了 许多证据,大家就可以明白了:故事是没有固定的体的,故事的体便在前后左右的种种 变化上。例如孟姜女的生地,有长清、安肃、同官、泗州、务州(武州)、乍浦、华亭、 江宁诸说;她的死地,有益都、同官、澧州、潼关、山海关、绥中、东海、鸭绿江诸说 。又如她的死法,有投水、跳海、触石、腾云、哭死、力竭、城墙压死、投火化烟,及 寿至九十九诸说。又如哭倒的城,有五丈、二三里、三千余丈、八百里、万里、十万里 诸说。又如被她哭崩的城的地点,有杞城、长城、穆陵关、潼关、山海关、韩城、绥中 、长安诸说;寻夫的路线,有渡浍河而北行、出秦岭而西北行、经泗州到长城、经镇江 到山海关、经把城关到潼关诸说。又如他们所由转世的仙人,范郎有火德星、娄金狗、 芒童仙官诸说,孟姜女有金德星、鬼金羊、七姑星诸说。这种话真是杂乱极了,怪诞极 了,稍有知识的人应当知道这是全靠不住的。但我们将因它们的全靠不住而一切推翻吗 ?这也不然。因为在各时各地的民众的意想中是确实如此的,我们原只能推翻它们的史 实上的地位而决不能推翻它们的传说上的地位。我们既经看出了它们的传说上的地位, 就不必用“定于一”的观念去枉费心思了。
正像《顾颉刚评传》所说:“先生用研究史学的科学方法、精神来对社会上向来被认 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故事传说进行研究,使人耳目一新。”“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3.进行妙峰山香会调查
顾颉刚对民间信仰也很关注,曾对北京的东岳庙、妙峰山、财神庙、白云观、黄寺, 苏州的东岳庙,泉州土地神,东莞城隍庙,广州各寺庙等进行考察,其中以1925年对妙 峰山香会的调查最为有名。
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受北大风俗调查会之托,顾颉刚与容庚、容肇祖、孙伏园、 庄严五人对位于北京城西北的妙峰山进行了考察。五人中属他最为活跃、突出,眼观、 耳听、手抄,忙个不停,感慨颇多,收获极大。他说:“到了这种地方,迷眼的是香烟 ,震耳的是鼓乐,身受的是款待,只觉得神秘、壮健、亲善的可爱,却忘记了他们所崇 奉的乃是一种浅薄的宗教。这使我对于春秋时的‘祈望’,战国后的‘封禅’得到一种 @③解。妙峰山香会在财政、礼仪、警察、交通、饷糈……各方面都有专员管理,又有 领袖人物指挥一切,实在有了国家的雏形了!”他跑前跑后抄录“会启”。调查成员各 自撰文,顾颉刚将其编为《妙峰山进香专号》,在《京报副刊》发表(共分六期),到中 山大学后编为《妙峰山》一书出版。这次妙峰山香会调查,是中国首次有组织、有目的 、有计划的庙会民俗学田野作业,在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江绍原《北大风俗调查会 <妙峰山进香专号>书后》评论说:“现今的民众宗教的研究,则顾颉刚先生的妙峰山香 会调查,在邦人中只怕是绝无仅有的。”“如果顾颉刚早生几千年,而且多托生中国若 干次,由他调查记载古中国的民礼民教像他此刻的调查记载妙峰山香会,则我们写中国 法术宗教的人,真不知可以多出多少有价值的材料,真不知可以省多少心思也。”何思 敬在《读妙峰山进香专号》中称妙峰山进香调查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霹雳,说:“至今 没有人来理会民间的宗教生活。妙峰山专号就是打破这种暮气的一个霹雳。不特关于民 间宗教,科学的调查是第一次,并且这第一次的调查已经得到很好的成绩。这全靠此专 号作者的同心协力,尤其颉刚先生的精敏周到。他在专号中确是一个最忠实的调查者” ,是一个“时代精神”。
4.对婚丧礼俗的研究
顾颉刚在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上先后发表了《两个出殡的导子帐》(1924年4月27日 第52号)、《一个“全金六礼”的总礼单》(1924年5月25日第56号)、《一个光绪十五年 的“奁目》(1924年6月8日第58号)。1928年4月,他将此三文与刘万章撰写的《广州的 旧婚俗》、《广州的旧婚俗补述》、《广州的旧丧俗》合在一起,以《苏粤的婚丧》为 书名,作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小丛书之一出版。
他对吴歌、孟姜女传说故事、妙峰山香会、礼俗等的研究是同时进行的,很有魄力。 顾颉刚在民俗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为世人所公认,他在歌谣、传说故事和庙会的研究方面 树立了三个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日本学者平冈武夫说:“即使说中国民俗学的研究 是顾先生首创和培育起来的,恐怕也不过分。”(平冈武夫《古史辨自序》日译本《译 者前言》,创元社,1940年)
再看看他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建树。
1919年,他在苏州搜集歌谣,虽然当时还是一个学生,但已开始显露出了其组织领导 才能。他说:“在家中组织人力,从我的祖母起,直到保姆,由她们唱,我来笔记。后 来又推广到亲戚、朋友家。我的爱人殷履安又在她的母家,用直镇上为我收到了好些。 一年之中,居然记下了三百余首。其中,有儿歌,有妇女歌,有工农歌,也有对山歌。 除歌谣外,还连带搜集了谚语、歇后语。”(《我和歌谣》,载《民间文学》1962年第5 期)
1924年4月参与《歌谣周刊》的编辑工作,则开始表现出了他的编辑、组织能力,如为 该刊组织、编辑了九个“孟姜女专号”,为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组织、编辑了八个“ 孟姜女专号”,为《京报副刊》编了六个“妙峰山进香专号”;1926年到厦门后,发起 组织了那里的风俗调查会,创办《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周刊》;1927年到中山大学后,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以“民俗”命名的社团组织——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创办了《国立中 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民间文艺》、《民俗周刊》,设立风俗物品陈列室 ,举办民俗学传习班,编辑出版了36种民俗学会书籍,制定了学会章程和计划,等等; 1936年,在北大发起成立了“风谣学会”,在南京《中央日报》创办《民风周刊》,在 北平《民声报》创办《民俗周刊》,次年在北平《晨报》创办《谣俗周刊》;1930年, 他曾拟发起成立中国民俗学会,并拟了《中国民俗学会发起宣言》;1943年12月,在重 庆召开座谈会,被推举为“中国民俗学会筹备员”;1950年,在上海与赵景深、李白英 、钱小柏等研究成立中国民俗学会事;1978年夏秋间,与白寿彝、容肇祖、杨kūn@ ④、杨成志、罗致平、钟敬文联名上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议设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 构。
顾颉刚在我国民俗学研究和组织领导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赞扬 和敬仰。20世纪30年代,钟敬文、娄子匡、陶茂康主编的《民间月刊》第2卷第8期称其 为“中国民俗学创导者之一”。北京大学段宝林教授1993 《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