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职称评聘分离改革 努力构建用人新机制
探索职称评聘分离改革 努力构建用人新机制
——XX县职称改革实践探索
XX县人事局
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当前职称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们以现有人才的优化配置和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为核心,以打破职称终身制为突破口,以职称评聘分离为重点,对我县事业单位职称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就我们的基本做法作一发言。
一、更新观念,适应激活人才新要求
长期以来,职称政策是以评代聘,评聘合一,专业技术职务是实际意义上的终身制,一经获得,终身拥有。一些人把职称作为终极奋斗目标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旦职称到手,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专业技术队伍缺乏生机活力和进取创新精神。按计划评审和终身制的管理,造成职称结构比例失调。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挫伤了高水平骨干队伍的积极性;论资排辈压抑了中青年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过去的职称制度已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人才评价机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因此,进一步改革现行职称制度,已成为我们当前职称工作必须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针对发展的严峻形式和改革的艰巨任务,如何深化专业技术职务改革,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我们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深化职称改革的“将申报权给予个人,评审权给予社会,聘任权归于单位”的总体精神, 2002年就着手探索和思考,逐步理清思路,明确改革方向,即:立足我县特点和现状,坚决果断而又循序渐进地对事业单位旧的职称评审机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改进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打破多年来职称评聘工作中的“评聘合一、等额评聘”的单轨制,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岗位聘任,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建立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与工资挂钩为核心的聘任制度,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从而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竞争力,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改革和创新将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将付出成本和代价。为使职称改革工作顺利有效推进,确保社会稳定,我们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改革。首先是加强领导。随着改革逐步深入,现行职称评聘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因此,我们通过学习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在原有县职称领导小组内部统一了认识,同时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大家认识到实行职称评聘分离和社会化评审的重要现实意义,达成“早改革主动,迟改革被动,不改革无出路”的共识。二是调查摸底。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组织工作人员对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走访了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等50多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和思想发动工作,座谈300多人次,发放调查问卷表1000余份,经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30余条,为我县制定职称评聘分离改革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三是酝酿制定改革方案,出台配套政策。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我们结合上级政策和文件精神,草拟了《XX县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的实施意见(草案)》,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主动征求县人大、政协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提交县委政府研究讨论。通过多次修改,几易其稿,最后形成了《XX县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的实施意见》,同时出台了《XX县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实行社会化评审的通知》、《XX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的通知》等4个配套文件,保证了我县职称评聘分离改革的顺利有序进行。
三、坚持公开透明,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为了改革我县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体系,改变原有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坚持标准不够、把关不严、人情评审等弊病,我们根据省职改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做好当前职称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从2004年6月1日起,撤销原各主管部门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由县职改办牵头重新组建了工程、中小学、卫生、农业和畜牧兽医等5个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社会化评审机构,向社会敞开评审委员任职条件,由单位和个人推荐,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成立了评审委员会。机构成立后聘请相关专业的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精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或标准的技术职务评审人员,每个初评委由13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初评全部集中到县人事局、县职改办,将日常工作交县人才市场办理;评审时临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消除了过去单位报评存在的利益、人情因素,专业技术业务水平、科研成果、业绩成了评委是否授予的唯一标准。在建立了开放的评审系统过程中,我们坚持公开、公正、透明、重绩的原则,建立了评审规则、标准和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评审实行票决制。在职称申报制度上,我们打破了原有名额指标的限制,实行只要符合条件的一律上报,敞开评审的灵活申报制度,提高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004年以来,全县各类事业单位已有354人申报取得了高、中、初级职称。我们在教育、建筑工程、卫生、农业、畜牧兽医专业进行了3次初级职称社会化评审,156人通过公开评审取得各专业的初级职务任职资格。
四、自主设岗,公开竞岗,稳妥推行评聘分离
职称改革过程中,我们推行了“因事设岗,以岗竞聘,以岗定薪”的评聘分离用人机制。首先,按照“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综合分析本单位专业技术工作目标任务,根据工作需要、事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按照规定的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并明确了岗位职责,结合上级下达的指标,我们确定高、中、初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高级控制在15%以内,中级在40-45%左右。目前我县核定高级专业技术岗位64个,中级专业技术岗位1185个,初级专业技术岗位1214个。其次,在核定的结构比例和批准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限额内,按岗聘用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各事业单位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也可以不聘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择优用人办法,从而引入竞争机制,择优上岗,使专业技术人员各得其所,才尽其用,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组合。人事部门对上报的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审查审批,事业单位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布岗位数和相对应的任职条件、任期,实行“五公开”,即:政策公开、岗位公开、任职条件公开、程序办法公开、上岗结果公开。三是将聘任权下放到各个事业单位,竞聘成功的人员,由单位“一把手”与之签订聘用合同,一聘三年,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这样,打破了专业职务终身制,使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实现了专业技术职务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聘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上的有51个,中级专业技术岗位1185个,低职高聘
1个,高职低聘71个。岗位发生了变化,工资也随之发生变动,易岗易薪,低职高聘人员人均月增资63元,高职低聘人员人均减资21.5元。
五、完善聘后管理,增强活力
为了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人才配置最优化,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我们还加强了人员的聘后管理,一是对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按照“以岗定薪,易岗易薪”的原则,配套进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高职低聘人员,按现职务工资额就近就低套入新的岗位工资标准,兑现工资,原档案工资及相应社会保险基数暂予保留6年。如果连续两轮竞聘都不能聘到相应原任职级上岗的,从第三轮上岗聘用开始则按新的岗位工资标准执行,进入档案管理,成为退休、养老、医保执行标准。二是不定期的对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结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有关规定,对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及时降聘
《探索职称评聘分离改革 努力构建用人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