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寻找大禹治水的遗迹!
禹迹茫茫何处寻?
世界各地都有洪水泛滥几乎毁灭人类的远古记忆。对比之下,面对曾经的洪水肆虐,唯独中国盛传大禹治水的故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相当一批学者,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却在千方百计试图否定大禹治水的真实性,他们所谓的学术严谨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托辞。
近日,一件新发现的2900年前的西周青铜器铭文明确记有大禹治水事迹,充分表明先秦典籍《山海经》、《尚书》、《诗经》等书的相关记载,以及至今仍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基本属实。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不再是编造的文学故事,而是信史,或者更准确地说具有相当高的信史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大禹治水的遗迹,寻找中国的金字塔,寻找不周山,寻找昆仑古城,复原再现那个时期的文明信息,应该提到我们今天的议事日程上,因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有必要建立一门禹学,成立禹功联谊会,实施禹迹探险考察。
一 、出发!寻找大禹治水的遗迹
在我国的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流传着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安徽和浙江都流传着帝禹召集天下诸侯共商治水大计的故事。那么,我们今天该如何寻找大禹治水的遗迹,又该到哪里去寻找大禹治水的遗迹呢?
首先,需要研究判断远古洪水发生的时期。根据历史传说,我国远古的洪水,主要发生在伏羲、女娲时期,炎帝少女女娃时期,以及尧、舜、鲧、禹时期。这里的问题之一是,上述洪水,是先后发生在三个不同时期,还是发生在同一段时期?问题之二是,它们发生在什么时间,历时多久,程度多大,范围多广?
显然,解决上述问题,又涉及到研究判断远古洪水产生的原因。根据历史传说,洪水泛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 、天下大雨,《淮南子·齐俗训》:“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人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当系大气环流改变导致的降雨量剧增,并超过了原有河道水系的承载量,从而造成河道两岸地区的洪水泛滥。
2 、水逆行,《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定所,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均自西向东流入海。因此,所谓“水逆行”即河水倒流,笔者在二十多年前已经指出这是海侵现象,即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向西侵进。据有关研究,发生在一万年前冰川结束后的海侵是世界范围的,在我国这次海侵在7400年前达到最高点,海岸线西侵至今日的太行山脚。女娲补天治水的故事、精卫填海的故事、愚公移山的故事(把山石运到渤海之滨)、共工撞倒不周山引起天地大破坏的故事,以及沧海桑田的成语,都涉及到上述自然环境的变迁。
3 、人祸,肇事者为共工族。《路史》:“共工氏,太昊之世国侯也,及太昊之末,乃恣睢而跋扈以乱天下,自谓水德为水纪,其称乱也,盖在冀土,故传有济冀州,而冀州平之说,是女娲代平共工之乱明矣。”《淮南子·天文训》记有共工与颛顼争帝,撞倒不周山,引起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并造成洪水泛滥。《淮南子·本经训》明确记有:“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悻,民皆上丘陵,赴树木。”《山海经》记有共工之臣相柳制造洪水泛滥被禹杀死。笔者认为上述记载,记录的是洪水泛滥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引发了民族迁徙及其冲突战争。
肇事者为蚩尤族。《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笔者认为所谓共工振滔洪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的故事,记录的都是洪水泛滥造成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并引发了受灾地区居民的大迁徙,这种迁徙又触发了民族冲突和战争。
根据上述记载可知,洪水泛滥先后历时长达数千年之久(包括持续性洪水泛滥,例如海侵;以及突发性洪水泛滥,例如大雨、海啸、冰雪消融引起的山洪爆发),其中大禹治水的历史事件,则发生在远古洪水泛滥的后期,其主要工程是疏浚河道、排泄积水,以恢复或拓展可耕种、可利用、可居住土地的面积。有鉴于此,我们今天如欲寻找大禹治水的遗迹,最有希望的地区是在黄河中游一带,而最有希望的地点则是某些特殊地形地貌的黄河河道。
1981年,《中国古代史论丛》第三辑发表笔者的论文《我国远古传说与自然环境变迁》,在这篇论文里,笔者认为黄河三门峡的鬼门河道即大禹治水时开凿的,茫茫禹迹有可能在三门峡地区找到。主要依据一是,鬼门岛上发现有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的文化堆积,如果鬼门在那个时期就是河道的话,将非常不适宜人类在鬼门岛上生活;二是,鬼门河道的出现,有利于黄河在三门峡的河道取直并提高黄河在这里的流通量;三是,鬼门的河床比神门、人门要浅十几米,表明鬼门形成的时间最晚;四是,当地流传有丰富的大禹治水故事;五是,提高三门峡的宣泄量,有助于排除黄河河套地区以及渭水下游和汾水下游地区的积水,而上述地区乃是古代我国北方最富饶的农耕区。
'P>
事实上,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的三门峡水库,由于抬高了水位,曾经造成西安地区的渭水水位抬升并导致沿岸地区农田的大面积盐碱化,以致不得不降低水库蓄水位。更可惜的是,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严重破坏了鬼门、神门、人门原来的地形地貌,为我们今天进一步考察大禹在三门峡地区治水遗迹的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P>
二 、出发!寻找中国的金字塔iag%8kB'q!BspkyG xdtaxp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