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史论文 >> 正文

浅谈阿拉伯文化


  如今的世界局势中,无论从经济,军事还是人文上,阿拉伯问题总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阿拉伯文明,就算不是主角,最起码也是配角一号。然而当我们在讨论有关阿拉伯问题时,明显地看出,有一些网友对于阿拉伯文明并不了解,比如有人提:“穆斯林要把所有遗教徒杀光……”云云。为了让大家有个初步了解,本人不才,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认识。

  阿拉伯文明,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废话?未必,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现在“阿拉伯世界”的范畴中,除阿拉伯半岛,还包括整个中东地区和非洲的埃及,再向外延伸,有强影响力的地区包括北非如利比亚,埃塞俄比亚,独联体的南部诸国,东至中国新疆,还有印度次大陆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个地域的概念,甚至比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鼎盛时期只大不小。哈里发帝国管辖过的地区,除了西班牙,其它都无法消除阿拉伯文明根深蒂固的影响――这不是偶然的。

  话接前言,阿拉伯早期的半岛居民,贝杜因人,长期过着游牧的生活。若干小国之间经常互相功伐并且崇尚劫掠,不过这些行为给人的感觉更象是游戏而不是真正意义的战争。比如,可能为了一头牲口,两个部族会“征战”一百多年,最后由若干长老出来调停(真滑稽)。粗犷的游牧人甚至有句名言:“我们劫掠……如果实在没什么可劫掠,就劫掠自己的兄弟!”很显然,阿拉伯人很乐意制造各种复杂的游戏规则,也许只为了打发无聊?到了公元六世纪,阿拉伯人终于厌恶了这些无聊的游戏,在很短的时间里,阿拉伯半岛就统一了,在这个基础上,先知穆罕默德进一步统一了阿拉伯人的意志,提出了指导性的纲领,其书面形式就是闻名遐尔的《古兰经》。从此,阿拉伯人摆脱了蒙昧时代,开始积极地进行领土扩张和宗教传播。

  对于《古兰经》,我曾屡次强迫自己好好看一下,都没有成功。因为我没有热烈的宗教血液,它就和《新约》,《旧约》以及各种佛教经书一样对我有着极其强烈的催眠作用。那些里面基本上都是些故事,不过显然不是以精彩见长,跟《天方夜谭》是没有可比性的。于是我只初步看了些它的精神:

  五大纲领--

  a信仰的表白:除真主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一山不容二虎,很好理解)

  b礼拜(每日要向着克而白礼拜五次)

  c宰卡(济贫税,这点很有特色,即商人要拿出收入的一部分捐给穷人,在有些时代是有严格规定的如2.5%,而更多时候是含糊的。直到今天,阿拉伯富人都会留意自己身边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赚到钱后会分他们一部分,而这部分人还有“下家”,财物的一部分会到更穷的人手中)

  d斋戒(斋月里自黎明到日落,整天戒除饮食和性交)

  e朝觐(每个穆斯林,只要条件许可的话,一生中起码要去圣城参拜一次)

  除此之外,还有无息贷款法,遗嘱继承法,婚姻法,刑律等不一一赘述。值得一提的是无息贷款法,《古兰经》规定穆斯林禁止放高利贷,可能正是因为这点,“市场份额”就全给犹太人占了,于是犹太人都精于此道?(^_^,纯属个人猜测)

  于是半岛上阿拉伯人就这样,跟着“真主的意志”,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征服了数倍于半岛的广阔土地。他们的战斗力并非来自先进的战斗体系,而几乎完全来自精神的力量。首先是富饶的“新月地区”即叙利亚,伊拉克,充分融和了农业文明,然后进一步向各方向挺进,东北部,到中国边境阿富汗一带,东南部,越过伊朗高原到达印度河流域,北部到里海沿岸(没有深入今天俄罗斯的腹地),西北部由于强大的拜占庭的存在,互有攻守(基督教徒吃了很大亏,不过毕竟还不是菜鸟),西南,在北非全面胜出基督教,并由北非反向渡海征服了西班牙(因为有匹利牛斯山脉阻隔,反而欧洲大陆上的基督教徒鞭长莫及,西班牙的再次欧洲化已经要等几百年后了)

  本文要讲的并不是军事问题,因而征服的过程就一笔带过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参看本坛军事版《中国军队在哈萨克斯坦被阿拉伯军队击败,儒家文明从此退出中亚》。作为征服者,阿拉伯人的姿态显然是相当文明的。首先,他们宣扬伊斯兰教,但并不强制,异教徒可以继续存在并且完全自主地处理教内事务,异教徒不适用穆斯林法律,一切案件由本教长老处置。但异教徒也不享有穆斯林的权益,如年金,并要缴纳人丁税,基本上是成人一年交一个银币,不多。以至于有些地方的原住民非常乐意他们来征服,比原来的日子好过多了。于是,基督徒,袄教徒,犹太教徒竟然能相安无事地混居在一起。顺便提一下,这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并非阿拉伯人所创,早在巴比伦时代,伊拉克的犹太移民就被允许信奉自己的宗教,当地的巴比伦尼亚人并不在乎他们是异教徒,倒是他们自己自命清高,几千年如一日,搞得象真的一样。可能,阿拉伯人作为野蛮人的身份,谦逊地继承了巴比伦尼亚人的这个传统。同时,作为野蛮人,阿拉伯人贪婪地吸收古希腊的文明,大量地翻译古希腊著作并发扬光大,以至于现存的古希腊典籍几乎有一半不是原本,而是阿拉伯语的反译本!著名的“阿拉伯数字”也是这个时期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因而欧洲人认为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在伍麦叶和阿拔斯两个大王朝里,阿拉伯把人类文明推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起码在欧洲人眼里,阿拉伯人的生活是另他们瞠目结舌的。城市里都有非常完备的给排水系统;医学上集中国,印度,希腊之大成,并首创了传染病隔离医院;市场上可以买到当时“全世界”的商品,因为他们的确处于“全世界”的中心!较夸张的传说,阿拉伯的一个城里浴室就会有几千家(欧洲平民没有!);各种各样的艺人充斥在每条大街上……

  阿拉伯民族是个喜欢享乐的民族,尤其是西班牙的后伍麦叶王朝,被欧洲人称为“生活艺术”的典范。当然,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你可以说这种生活习惯和他们近代的衰弱有一定关系,因安逸而丧志,然而,扪心自问,谁不想过安逸的日子?谁反对“治世”?枕戈待旦,卧薪尝胆都是在特定的时期不得已而为之的。好好想像一下当时的场景――皇宫前进进出出一批批的诗人,舞女,杂技演员,刻薄批评的时候你是否联想到自己多少有点象吃不到葡萄的狐狸?他们能做到这样难道不也是实力的体现吗?现在,欧洲人的生活被全世界所羡慕,可以认为这些“十字军”倒是继承了阿拉伯人的某些东西。

  再提一下大名鼎鼎的阿拉伯传奇人物撒拉哈丁,或者叫撒拉丁。

  撒拉丁不是哈里发(皇帝),但掌握地方实权,相当于诸侯概念。十几岁时,他就随着他的叔叔行军打仗,后来接手了指挥权。他和欧洲的基督徒部队打了一辈子仗,战功赫赫。同样地,本文并不讨论他的勇武,而是他其它方面的一些精神。作为一个老兵,他的战争观很平淡,脑子里从来没有什么刻骨的仇恨,而只是把战争作为某些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次,他的部队俘虏了大量十字军,按当时的惯例,要由俘虏的亲属缴纳一定的赎金,然后释放,可这次,他的副官提议,以他个人的名义释放1/3最贫困的俘虏(是不是这个副官家里有喜事?不晓得),撒拉丁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他还决定以自己的名义再释放1/3的俘虏,接着想了一下,索性以真主的名义把所有俘虏都放了吧!不过撒拉丁并不是个懦弱的人,他是有原则的,有一阵子,法兰克的雷诺一度放肆地破坏陆地和海上的贸易路线,撒拉丁发誓要宰了他,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最终撒拉丁大获全胜,他释放了所有的俘虏,但是,他也亲手砍下了雷诺的人头!直至今日,西方国家都还承认撒拉丁是他们倡导的“骑士精神”的典范,真是讽刺啊。(今天的美国大兵还在虐待战俘!)十字军中叫嚣得最凶的要属英格兰的“狮心王(Lionheart)理查”,管得倒挺宽,大老远跑到中东来讨伐“残暴的异教徒”,最终还是为撒拉丁的风范所折服,(当然军事上也是被痛击)请求停战并要把女儿嫁给撒拉丁,结果战是停了,女儿没要他的。当时的十字军几乎集结了欧洲基督教各国最精锐的部队,其中最野蛮卑鄙的一个军团,每战必杀所有俘虏的,却有着一个最仁慈的番号――圣母院骑士团

  阿拉伯帝国的衰弱是伴随着尚武精神的消磨而来临的。阿拔斯王朝后期,几乎所有的战事都由雇佣军包办了,似乎阿拉伯人本身已经不需要考虑战争问题了(好超脱),但这怎么可能?!很快,外族军阀们就掌握了王朝的实权,养尊处优的人们很快发现他们的天堂就要塌落,但已经无力回天了,外族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强盛。之后的马木鲁克王朝,奥斯曼(土耳其)王朝都是外族掌权的时代――直到二战结束。从这点很容易看出,我们的国家与之是何其相似!盛世之后,民心懒散,终于被外族击溃,所不同的是,阿拉伯人主动发展雇佣军,属于自作孽,更夸张一些罢了。还有一点相同的是,由于民族理念的相对先进,新的征服者,土耳其和蒙古,满人在文化上却都是被征服者。

  历史是无情的,好像有个统一的规律――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温文尔雅的阿拉伯帝国和中华帝国几乎同时一蹶不振,又是由于这种儒雅的风范,在工业革命中都没搭上车,受了殖民者的二茬罪。现在正在讥笑阿拉伯人的同胞,唉,说你什么好,这样说吧,你无论指责他们什么,都会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的,正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标准演绎。阿拉伯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中国历史的压缩版。二战以后,两者的情形就越来越不象了:阿拉伯拥有世界经济“血液”的特性日渐突出,卖卖家当就能过日子,似乎反而没有觉醒的理由了,只知道坐吃山空(不妨想想换成你又会有多大机会发奋图强?)中国从一穷二白,又经过了曲折的灾难历程,终于依稀见到了自强之路。应该说,我们还算是幸运的。我们为什么没必要去充当人体炸弹?抗美援朝是一大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比阿拉伯有一个根本的优势――统一!阿拉伯世界四

《浅谈阿拉伯文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051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