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官僚政治论稿
一、苏联官僚政治根源于俄国革命及工业化运动的特性
官僚政治包括三个层面:
技术层面,即管理活动所产生的消极作用,表现为脱离群众、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等作风。
制度层面,即具有等级制、非人格性、延续性、专业化等特征的行政管理体制。
社会层面,即在实际上掌握生产资料使用权及产品分配权的官僚阶级(或阶层),也就是吉拉斯所说的“新阶级”。
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阻碍了落后的俄国的现代化之路,并且在俄国产生失衡、脆弱的社会结构,从而使之跨越资本主义成熟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但是,正如托洛茨基所言,俄国将第一个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却将最后一个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因为,复合发展必然是社会形态的部分质变,新生的革命政权,面临着落后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传统文化等旧质。
具体而言,俄国在社会主义之路上横亘着三座大山:
1、苏联极度缺乏工业化资金,但它既不能像西方那样掠夺殖民地,而在紧张的国际形势下也不能靠自身慢慢积累,唯有让工人农民作出牺牲,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可是工人农民当然不会自愿掏光腰包。
2、为了发展经济,必须容许小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必须实行非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保留了“资产阶级法权”,甚至还保留了“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国家与革命》)。但是,这不但与布尔什维克的信念相背,而且,随之产生的不平等及特权、贫富分化等现象,亦将动摇革命政权的阶级基础。
3、革命政权如何在“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中,改造旧经济基础,而不致受其影响导致官僚化和蜕化变质呢?
因此,在成功夺取政权后,布尔什维克党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恩格斯在研究德国农民领袖闵采尔时,曾经指出的两难处境:
“如果一个极端党派的领袖在自己所代表的阶级进行统治的时机还未成熟时被迫出来掌握政权……他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无可药救的进退维谷之境:他能做的事,是和他一向的整个主张、他的原则、他的党的直接利益不相容的;他所应做的事,则是无法实行的。总而言之,他是不代表自己的党,自己的阶级,却去代表当时运动使其统治条件已成熟的那一阶级。他不得不用运动本身的利益来保护异已阶级的利益,他不得不以一些空话、诺言来应付自己的阶级,硬说那个异已阶级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7卷第468页)
事实上,苏共多次大论争,如1921年新经济政策之争,1923年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原始积累”理论之争,特别是托洛茨基发动的官僚化问题之争,无不以这三个问题为焦点。
二、苏联官僚政治的四种根源
1929年,斯大林把最后一个斗争对手布哈林打败后,着手制造出庞大、有力的官僚机器,试图以此推翻这三座大山。官僚政治作为有效的阶级强制工具,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为解决工业化资金问题,他实行压榨人民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大饥荒时期,有“欧洲大粮仓”美称的乌克兰就饿死350万人。此时,苏联政府仍廉价出口了281万吨粮食,以换取外汇。(《读书》1998?1)“原始积累”之残酷,由此可见一斑。但是,无论是铁血政策还是经济的发展,都没有根除苏联社会的根本矛盾,而是在更高的历史基础上更深一层地再现这些矛盾。越是这样,他就越是强化官僚政治。
其次,苏联政治官僚不仅是作为强制力量,而且是作为现代管理方式取得历史的委任状的。现代工业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组织愈来愈庞大,行政事务趋向复杂化,需要设立集中管理的官僚组织,需要特殊的官僚阶层担当此任。韦伯指出,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看,所谓现代化不过是“普遍的全面的官僚制化”。(《官僚制统治》第5页)
再次,物资匮乏是苏联官僚政治的起点。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产品就不可能通过市场分配,而不得不集中分配。这样,就需要专职人员主管分配工作,那就是官僚;需要一种等级制,以依照权力等级分配产品,那就是官僚制。
值得深思的是,苏联社会长期的匮乏并非经济本身造成的,还与统治集团的决策有关。由于官僚政治是物资匮乏的产物,那么,再引起或制造物资匮乏的条件,对于保障官僚政治的存在是有利的。可以推论,长期的供应不足正是官僚政治的预期目的。
最后,苏联社会结构的变化为官僚统治扫清了道路。革命和内战使地主贵族、资产阶级一扫而空;无产阶级也遭受重创,变得消极失望;农民损失最小,但在政治上并不比一袋土豆更团结。官僚阶级就是在各阶级两败俱伤的形势下发展壮大的。同时,官僚登上权力宝座后,更加无情地分化各阶级甚至消灭某些社会集团,以保证其凌驾于社会之上。在古代或近代社会,官僚都受制于统治阶级;而在苏联,官僚本身就是统治阶级,取得了前所末有的独立地位。
'P>
上文分析了苏联官僚政治的四种根源,同时,还可以看出:苏联官僚政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历史根源,但是一旦产生,它自身就成为存在的目的;它为了控制而产生,却成为不受控制的力量;它源于某些消极因素,同时保留和深化了这些因素。'P>
三、苏联官僚政治的特性及其阶级实质 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