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例谈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例谈
文/李琪仙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开篇,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模拟进行教学,直观地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使这一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并通过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加深理解,追求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一、导课——设疑猜想激发求知欲
导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环节。教师先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观看完毕后,问题探讨: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已经灭绝的恐龙的DNA分子,真的能够使恐龙复活吗?产生新问题: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需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入:性状的体现者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那么,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呢?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二、自主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1.提问思考,引出mRNA,识图比较DNA和RNA,为转录的学习作铺垫。
提问思考: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哪里?蛋白质在哪里合成?
引导探究:教师先强调: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那问题出现了:细胞核中的DNA怎样指导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呢?
2.突破转录过程这一重、难点。
提问思考: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递给mRNA的?——引出对转录过程的学习。
首先,课件展示转录的动画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转录过程发生的场所、需要的条件、产物。其次,布置学生阅读课本有关转录的内容。再次,学生自主构建“转录”概念,思考并归纳总结转录过程的有关知识,完成有关转录的8个知识点,教师加以强调补充。最后,课件再次展示转录的动画过程。
3.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相关知识,为翻译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密码子:通过转录DNA上的遗传信息传递到mRNA上,那么mRNA如何将其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呢?要想知道这个过程,首先要寻找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提出密码子概念,课件展示密码子表。师生观看密码子表总结:除3个终止密码子以外,一种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密码子对于所有生物是通用的,说明: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探究新内容:那些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核糖体的呢?引出tRNA,课件演示tRNA的结构。
师生总结:tRNA的结构、作用、种类。
4.突破翻译过程这一重、难点。
继续设疑:tRNA怎样把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运到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上呢?——引出对翻译过程的学习。
(1)课件展示翻译的动画过程。提醒学生注意翻译过程发生的场所、需要的条件、产物。(2)布置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翻译的内容。(3)学生自主构建“翻译”概念,思考并归纳总结翻译过程的有关知识,完成有关翻译的8个知识点,教师加以强调补充。(4)课件再次展示翻译的动画过程。学生此时脑海中对翻译这一过程已经有所了解,再次重播翻译的动画过程则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5.课件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全过程(转录和翻译),DNA复制(第三章)。
学生观看转录和翻译以及前一章DNA复制的过程,先完成表格,比较、理解、记忆重难点知识,再完成练习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三、拓展升华,自主推导公式
问题提升: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给RNA,RNA再翻译成得到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中DNA的碱基数、RNA的碱基数和氨基酸数有何数量关系?
学生自主进行简单推导,从而得出DNA的碱基数∶RNA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并会对该知识点加以应用,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四、课后延伸,培养创新精神
前后呼应:利用恐龙的DNA能使它复活吗?
课件展示: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链接。
给学生提供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链接,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促使其萌发新的学习动机。
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没有一种唯一、绝对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广大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愿更多更好的适合素质教育的现代生物教学模式能创建出来。
(作者单位 云南省富源县胜境中学)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例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1644.html
文/李琪仙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开篇,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模拟进行教学,直观地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使这一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并通过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加深理解,追求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一、导课——设疑猜想激发求知欲
导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环节。教师先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观看完毕后,问题探讨: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已经灭绝的恐龙的DNA分子,真的能够使恐龙复活吗?产生新问题: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需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入:性状的体现者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那么,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呢?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二、自主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1.提问思考,引出mRNA,识图比较DNA和RNA,为转录的学习作铺垫。
提问思考: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哪里?蛋白质在哪里合成?
引导探究:教师先强调: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那问题出现了:细胞核中的DNA怎样指导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呢?
2.突破转录过程这一重、难点。
提问思考: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递给mRNA的?——引出对转录过程的学习。
首先,课件展示转录的动画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转录过程发生的场所、需要的条件、产物。其次,布置学生阅读课本有关转录的内容。再次,学生自主构建“转录”概念,思考并归纳总结转录过程的有关知识,完成有关转录的8个知识点,教师加以强调补充。最后,课件再次展示转录的动画过程。
3.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相关知识,为翻译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密码子:通过转录DNA上的遗传信息传递到mRNA上,那么mRNA如何将其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呢?要想知道这个过程,首先要寻找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提出密码子概念,课件展示密码子表。师生观看密码子表总结:除3个终止密码子以外,一种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密码子对于所有生物是通用的,说明: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探究新内容:那些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核糖体的呢?引出tRNA,课件演示tRNA的结构。
师生总结:tRNA的结构、作用、种类。
4.突破翻译过程这一重、难点。
继续设疑:tRNA怎样把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运到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上呢?——引出对翻译过程的学习。
(1)课件展示翻译的动画过程。提醒学生注意翻译过程发生的场所、需要的条件、产物。(2)布置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翻译的内容。(3)学生自主构建“翻译”概念,思考并归纳总结翻译过程的有关知识,完成有关翻译的8个知识点,教师加以强调补充。(4)课件再次展示翻译的动画过程。学生此时脑海中对翻译这一过程已经有所了解,再次重播翻译的动画过程则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5.课件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全过程(转录和翻译),DNA复制(第三章)。
学生观看转录和翻译以及前一章DNA复制的过程,先完成表格,比较、理解、记忆重难点知识,再完成练习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三、拓展升华,自主推导公式
问题提升: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给RNA,RNA再翻译成得到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中DNA的碱基数、RNA的碱基数和氨基酸数有何数量关系?
学生自主进行简单推导,从而得出DNA的碱基数∶RNA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并会对该知识点加以应用,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四、课后延伸,培养创新精神
前后呼应:利用恐龙的DNA能使它复活吗?
课件展示: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链接。
给学生提供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链接,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促使其萌发新的学习动机。
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没有一种唯一、绝对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广大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愿更多更好的适合素质教育的现代生物教学模式能创建出来。
(作者单位 云南省富源县胜境中学)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