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充丝纺服装业的调查与思考
TO规定的非关税壁垒存在,以有效地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的纺织服装业。特别是现在,我国生丝出口是以印度市场为主,出口量占据总出口量一半以上,并遭致印方反倾销调查。所以,加入WTO在大幅度增加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和欧洲等地的出口量上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对中国丝绸行业品牌打造和科技水平提高上带来了巨大压力。
2、品牌的挑战。品牌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丝绸产品的生产出口多以半成品为主,丝绸产业的最终利润成了发达国家的“专利”。就目前来看,我国真丝印染绸出口仅占真丝绸缎的18%左右,梭织丝绸服装出口约1亿件,与最高年份出口的3.5亿件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占有份额偏低,造成“原料出口—国外加工—回销国内”的非良性循环,在国外一直被称为“中国的原料、意大利的品牌、国际市场的价格”,这一格局已严重阻碍了南充乃至全国丝绸行业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3.持续发展的挑战。从目前国际、国内丝纺服装业的发展来看,我国丝纺服装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日本、巴西、韩国自动缫丝机占85%以上,而我国只有42.6%;意大利无梭织机比例达90%以上,而我国仅为15.4%;我国印染后整理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左右,约有一半的印染设备超期服役。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发育不平衡和不成熟,我国地区间的技术装备差距很大。除了设备的因素外,丝绸行业的整个效率、能耗、环保等方面也较落后,污水处理、排放大多不符合环保要求,清洁生产推进缓慢,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没有真正形成循环经济。
三、对策与举措
机遇与压力同在。要发展壮大南充丝纺服装业,必须正确处理南充丝纺服装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南充建设“中国绸都”为契机,利用南充作为四川三大“服装出口加工基地”的优势,突出“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的主题,把丝纺服装产业作为南充抓产业求突破的重点突破口来抓,在“原料基地、产品品牌”上做文章,整合丝纺服装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上求突破,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积极开发生产行业高端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注重“建原料基地与做优势品牌”相结合,突出南充丝纺服装产业的主攻方向。
1、狠抓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蚕桑基地建设。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上世纪90年代初,发种、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四川省的三分之一。随着丝绸工业的衰落,蚕贱伤农,蚕桑基地的规模也日益缩小。到去年,良桑数量、养蚕户数、养蚕总量和产蚕量分别比1995年下降28.9%、50.2%、69.3%和44.4%。发展丝绸服装工业,就必须以振兴蚕桑生产基地入手,加快蚕业结构调整,推进蚕业产业化进程,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路子,推行“先锋蚕业合作社”的典型经验,逐步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公司+协会+农户”的新型产业链。抓好南部、阆中、嘉陵、西充、仪陇、蓬安等六个省市级优质蚕茧基地建设,特别要抓好60个年产茧25万公斤以上的基地乡(镇)、100个主产乡镇、1000个专业合作社、5万专重户的培育。通过5至10年时间的努力,把南充建成西部最大的优质茧丝原料基地,到2010年,力争全市发种80万张,产茧2000万公斤(40万担)。重点基地县(市、区)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势产业和立县农业产业来抓,实现养蚕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通过3至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发种70万张、产茧2000万公斤,基本满足南充缫丝企业原料的供应。加大桑蚕种植技术开发力度,努力研发和推广优良蚕品种及优良桑树;积极探索蚕种生产经营的新形式、新办法,创造有利于促进蚕种跨区域流通竞争的条件;全面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和方格簇,提高鲜茧质量。
2、以高品质品牌求发展壮大,增强南充丝绸服装工业创新能力。省委学忠书记在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上的主题报告指出:“要把打造名牌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举措,树品牌意识,创知名品牌,走品牌经济之路”。一是要着力打造本地企业自有产品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紧紧抓住六合丝绸服装、美亚牌真丝睡衣、爱肤尔丝棉被、依格尔床上用品等一批企业有影响的主导产品,使用高档丝绸标志,争创中国丝绸服装品牌。结合朱德诞辰120周年和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有利机遇,规划“丝绸仿古一条街”,打造“千年绸都第一坊”,弘扬“中国绸都”的传统丝绸文化,民俗文化,开发具有南充特色的丝绸旅游产品,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南充造”丝绸服装品牌。通过打造品牌和拓宽销售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积聚”上做文章。同时要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甘当“配角”,通过实施贴牌、借牌、引牌,加强对外合作交流,逐步引进全国性、世界性品牌企业嫁接改造我市丝纺服装企业,为南充丝纺服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要是以高附加值产品占领市场增强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产品档次。用科技含量高、性能稳定的新型自动缫丝机取代立缫,大量采用先进的触蒸、真空助剂、V型煮茧机等制丝生产新工艺和连续化、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加快六合、美亚、依格尔无梭织机技改步伐,使无梭织机达到300台,面料产量达到1200万米以上针对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绿色环保织物和服装面料舒适性的需求,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特细生丝、异型丝,并利用大豆、竹、麻纤维、复合丝等差别化纤维与真丝、毛、棉、麻混纺,交织成风格各异、具有防缩、抗皱、色牢度强等特点的新型丝绸产品。支持美亚绸缎、六合服装、夏佳尔印染绸、依格尔服饰及旅游制品、D4白厂丝等有一定知 《对南充丝纺服装业的调查与思考(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167.html
2、品牌的挑战。品牌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丝绸产品的生产出口多以半成品为主,丝绸产业的最终利润成了发达国家的“专利”。就目前来看,我国真丝印染绸出口仅占真丝绸缎的18%左右,梭织丝绸服装出口约1亿件,与最高年份出口的3.5亿件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占有份额偏低,造成“原料出口—国外加工—回销国内”的非良性循环,在国外一直被称为“中国的原料、意大利的品牌、国际市场的价格”,这一格局已严重阻碍了南充乃至全国丝绸行业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3.持续发展的挑战。从目前国际、国内丝纺服装业的发展来看,我国丝纺服装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日本、巴西、韩国自动缫丝机占85%以上,而我国只有42.6%;意大利无梭织机比例达90%以上,而我国仅为15.4%;我国印染后整理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左右,约有一半的印染设备超期服役。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发育不平衡和不成熟,我国地区间的技术装备差距很大。除了设备的因素外,丝绸行业的整个效率、能耗、环保等方面也较落后,污水处理、排放大多不符合环保要求,清洁生产推进缓慢,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没有真正形成循环经济。
三、对策与举措
机遇与压力同在。要发展壮大南充丝纺服装业,必须正确处理南充丝纺服装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南充建设“中国绸都”为契机,利用南充作为四川三大“服装出口加工基地”的优势,突出“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的主题,把丝纺服装产业作为南充抓产业求突破的重点突破口来抓,在“原料基地、产品品牌”上做文章,整合丝纺服装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上求突破,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积极开发生产行业高端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注重“建原料基地与做优势品牌”相结合,突出南充丝纺服装产业的主攻方向。
1、狠抓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蚕桑基地建设。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上世纪90年代初,发种、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四川省的三分之一。随着丝绸工业的衰落,蚕贱伤农,蚕桑基地的规模也日益缩小。到去年,良桑数量、养蚕户数、养蚕总量和产蚕量分别比1995年下降28.9%、50.2%、69.3%和44.4%。发展丝绸服装工业,就必须以振兴蚕桑生产基地入手,加快蚕业结构调整,推进蚕业产业化进程,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路子,推行“先锋蚕业合作社”的典型经验,逐步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公司+协会+农户”的新型产业链。抓好南部、阆中、嘉陵、西充、仪陇、蓬安等六个省市级优质蚕茧基地建设,特别要抓好60个年产茧25万公斤以上的基地乡(镇)、100个主产乡镇、1000个专业合作社、5万专重户的培育。通过5至10年时间的努力,把南充建成西部最大的优质茧丝原料基地,到2010年,力争全市发种80万张,产茧2000万公斤(40万担)。重点基地县(市、区)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势产业和立县农业产业来抓,实现养蚕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通过3至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发种70万张、产茧2000万公斤,基本满足南充缫丝企业原料的供应。加大桑蚕种植技术开发力度,努力研发和推广优良蚕品种及优良桑树;积极探索蚕种生产经营的新形式、新办法,创造有利于促进蚕种跨区域流通竞争的条件;全面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和方格簇,提高鲜茧质量。
2、以高品质品牌求发展壮大,增强南充丝绸服装工业创新能力。省委学忠书记在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上的主题报告指出:“要把打造名牌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举措,树品牌意识,创知名品牌,走品牌经济之路”。一是要着力打造本地企业自有产品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紧紧抓住六合丝绸服装、美亚牌真丝睡衣、爱肤尔丝棉被、依格尔床上用品等一批企业有影响的主导产品,使用高档丝绸标志,争创中国丝绸服装品牌。结合朱德诞辰120周年和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有利机遇,规划“丝绸仿古一条街”,打造“千年绸都第一坊”,弘扬“中国绸都”的传统丝绸文化,民俗文化,开发具有南充特色的丝绸旅游产品,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南充造”丝绸服装品牌。通过打造品牌和拓宽销售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积聚”上做文章。同时要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甘当“配角”,通过实施贴牌、借牌、引牌,加强对外合作交流,逐步引进全国性、世界性品牌企业嫁接改造我市丝纺服装企业,为南充丝纺服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要是以高附加值产品占领市场增强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产品档次。用科技含量高、性能稳定的新型自动缫丝机取代立缫,大量采用先进的触蒸、真空助剂、V型煮茧机等制丝生产新工艺和连续化、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加快六合、美亚、依格尔无梭织机技改步伐,使无梭织机达到300台,面料产量达到1200万米以上针对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绿色环保织物和服装面料舒适性的需求,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特细生丝、异型丝,并利用大豆、竹、麻纤维、复合丝等差别化纤维与真丝、毛、棉、麻混纺,交织成风格各异、具有防缩、抗皱、色牢度强等特点的新型丝绸产品。支持美亚绸缎、六合服装、夏佳尔印染绸、依格尔服饰及旅游制品、D4白厂丝等有一定知 《对南充丝纺服装业的调查与思考(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