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重任,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对汉语言文化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对翻译课程的讲授,绝非仅通英文的泛泛之辈所能胜任。
21世纪培养翻译人才,绝不能只是单纯重“器”,而忽视“学、识”。翻译专业的学生起码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相当的思辨能力,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翻译理论来武装他们。而培养具有能力的翻译人才的任务在于翻译专业师资的强化。
4.改变翻译范本为主导的课堂。翻译范本在翻译课堂上往往成为参照与赏析而已,而绝不是标准。但在实践翻译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是给学生几个句子或篇章进行翻译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后,翻译教师会把准备的范本拿给学生,或逐字逐句进行分析,或让学生自己对照自己的翻译,找差距,把范本抄写下来。这样的做法首先在认识上便是错误的,与科学相悖,语言能力并非翻译能力,语言教学绝不能代替翻译理论教学。翻译技能的训练不是翻译技巧所能代替的。技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对翻译理性认识的提高,不是课堂上几个篇章能够解决问题的。优秀的翻译者需要长期对翻译认知规律的思考与大量的实践。技能指标的达标,起码应该具有10 - 15万字(外译中8 - 10万,中译外5。8万汉字)。
5.传统翻译教学转向任务型立体化翻译教学。“任务型”教学具有结构性特点,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应具有交互活动的优点,即配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在教学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传统教学中有许多活动不是来自真实生活,因此最多只能称其为“准交际”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真实任务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显然,真实生活任务的关键在于任务要有真实生活的特征。运用在翻译教学中,例如给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莎士比亚原剧本,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戏剧的感性认知,进行情境融人性薇译并把翻译文本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还可进行即情即景表演。另外还可以对已有的莎士比亚多个汉语文本进行评价,从而引导部分学生系统研读莎士比亚戏剧的目标。
6.改变翻译课时不足的现状。承前所述,翻译课程课时的不足也成为导致课堂练习材料单一,以文学文本的翻译为主导的原因之一。这种翻译范本为主导的课堂还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造成了很大影响,例如以翻译方面为主题的论文,基本上是以翻译实例填充论文,不符合论文基本的要求。这样的结果证明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或是翻译教学中教师忽视了翻译理论的渗透,这是翻译范本教学的后遗症。因此增加翻译课时已经成为一种必须解决的事实,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现状还未改变。
7.改变测试文本中心。任何一类测试对学习者都具有导向作用,英语翻译课程考试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习者翻译观的形成带来一定影响。长期以来,英语翻译课程的考试以文本为中心,造成学习者对翻译有某种偏见,认为英语翻译的学习与实践仅有文本而已,无规则可言,只要记住词汇,有几本词典,就可做好翻译工作。这样一来,翻译理论在课堂上的讲授不能引起学习者的重视。要打破这种对英语翻译理论的成见,必须让翻译理论的学习复归它应有的地位,即在英语翻译测试中增加翻译理论这一环节。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发现,对英语本科翻译测试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以不同的侧重加强对学生翻译理论认知的考查均有良好成效。另外,在考试完结后的下一个学期开始,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对翻译理论的认识,学生大多表示能理解翻译理论课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
四、结论
理论知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科学的翻译理论有助于学习者对翻译本质的掌握,从而从理性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活动。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翻译理论教学,其主要目标旨在提高学生对翻译本质的把握以及对翻译实践的理性认识,这将是对意识的培养。翻译理论教学中的这种信息意识有助于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在操控翻译行为的宏观层面上,使学习获得更加接近翻译实践的能力。因此,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一定要注重理论教学,积极倡导“任务型”立体化翻译教学模式,为学生以后的翻译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1743.html
21世纪培养翻译人才,绝不能只是单纯重“器”,而忽视“学、识”。翻译专业的学生起码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相当的思辨能力,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翻译理论来武装他们。而培养具有能力的翻译人才的任务在于翻译专业师资的强化。
4.改变翻译范本为主导的课堂。翻译范本在翻译课堂上往往成为参照与赏析而已,而绝不是标准。但在实践翻译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是给学生几个句子或篇章进行翻译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后,翻译教师会把准备的范本拿给学生,或逐字逐句进行分析,或让学生自己对照自己的翻译,找差距,把范本抄写下来。这样的做法首先在认识上便是错误的,与科学相悖,语言能力并非翻译能力,语言教学绝不能代替翻译理论教学。翻译技能的训练不是翻译技巧所能代替的。技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对翻译理性认识的提高,不是课堂上几个篇章能够解决问题的。优秀的翻译者需要长期对翻译认知规律的思考与大量的实践。技能指标的达标,起码应该具有10 - 15万字(外译中8 - 10万,中译外5。8万汉字)。
5.传统翻译教学转向任务型立体化翻译教学。“任务型”教学具有结构性特点,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应具有交互活动的优点,即配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在教学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传统教学中有许多活动不是来自真实生活,因此最多只能称其为“准交际”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真实任务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显然,真实生活任务的关键在于任务要有真实生活的特征。运用在翻译教学中,例如给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莎士比亚原剧本,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戏剧的感性认知,进行情境融人性薇译并把翻译文本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还可进行即情即景表演。另外还可以对已有的莎士比亚多个汉语文本进行评价,从而引导部分学生系统研读莎士比亚戏剧的目标。
6.改变翻译课时不足的现状。承前所述,翻译课程课时的不足也成为导致课堂练习材料单一,以文学文本的翻译为主导的原因之一。这种翻译范本为主导的课堂还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造成了很大影响,例如以翻译方面为主题的论文,基本上是以翻译实例填充论文,不符合论文基本的要求。这样的结果证明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或是翻译教学中教师忽视了翻译理论的渗透,这是翻译范本教学的后遗症。因此增加翻译课时已经成为一种必须解决的事实,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现状还未改变。
7.改变测试文本中心。任何一类测试对学习者都具有导向作用,英语翻译课程考试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习者翻译观的形成带来一定影响。长期以来,英语翻译课程的考试以文本为中心,造成学习者对翻译有某种偏见,认为英语翻译的学习与实践仅有文本而已,无规则可言,只要记住词汇,有几本词典,就可做好翻译工作。这样一来,翻译理论在课堂上的讲授不能引起学习者的重视。要打破这种对英语翻译理论的成见,必须让翻译理论的学习复归它应有的地位,即在英语翻译测试中增加翻译理论这一环节。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发现,对英语本科翻译测试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以不同的侧重加强对学生翻译理论认知的考查均有良好成效。另外,在考试完结后的下一个学期开始,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对翻译理论的认识,学生大多表示能理解翻译理论课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
四、结论
理论知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科学的翻译理论有助于学习者对翻译本质的掌握,从而从理性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活动。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翻译理论教学,其主要目标旨在提高学生对翻译本质的把握以及对翻译实践的理性认识,这将是对意识的培养。翻译理论教学中的这种信息意识有助于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在操控翻译行为的宏观层面上,使学习获得更加接近翻译实践的能力。因此,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一定要注重理论教学,积极倡导“任务型”立体化翻译教学模式,为学生以后的翻译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