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篇:如何做到见解独特
亏你想得出来——立意篇:如何做到见解独特
供稿/谭荣生[上海师大附中]
专题解说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些论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还得求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高考作文中,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有个性特征”,就一定能得到阅卷老师的赞赏,得高分也就水到渠成了。而做到有个性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有独特的见解(立意)。通俗一点儿说,就是:亏你想得出来。
所谓“亏你想得出来”,就是指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反对浅尝辄止,反对千篇一律,提倡看问题有独到的认识。或辩证地看问题,不失深刻全面;或运用逆向思维,道人之所未道;或全方位思考,有所创新;或独辟蹊径,发古今之新声。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个性,有新意,有见解。
如何做到见解(立意)独特呢?
一、思想深刻
这是指文章所透射出来的深刻思想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而有所顿悟。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并且是鼓励多种多样,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思维的深度往往表现在作品的哲学的真理性、历史的纵深性、人文的深刻性、政治的敏感性。写议论文,能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易被人们忽视的“边角”问题,激浊扬清,拨乱反正,充满对社会进步的真诚关注,表现出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思考,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写记叙文,取材鲜活,小中见大,微中寓著,充满情感,从而催人感奋,使人联想,在关注周围人事上产生共鸣。
二 情感真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中生作文最缺乏的就是人性和人情方面的真实性和深度感,行文往往空泛虚假者多。其实,生活实际也好,文学作品也好,真正感人的还是真实的人之性情。真实的外部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总是鲜活多变而又与众不同的,它激发一个人不断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感觉,获得新认识。表现在作文上,就会有新颖的构思、独特的思想、别致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文风。然而,在现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假编造的痕迹,表现为无中生有、虚情假意、刻意拔高、套话连篇、联想牵强、照搬照抄等不良为文之道。高考作文中的情感真挚(深度)就是要通过作品挖掘出源于实际的真体验、真感受、真性情、真觉悟。茹志鹃说得好,?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唯有真挚的情感深度才能真正感染人。
三 思考深入
高考作文现场,一般同学在把握题意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求稳、求保险的心理,即顺着题意很“自然”地进入某一惯常的思路中,于是大量立意肤浅的平庸之作出现了。实际上,作文题目的内涵,往往是多层、多义、多向的,大都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梳理,把混沌的、具体的表象加以分解,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各种因素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相互转化作具体剖析。比如蒲松龄《促织》中所描写的“魂化促织”,历来被认为是批判统治者对劳动人民迫害之深的。而有一篇文章,却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生不可为之事,死以魂魄为之!这是一种执著,奋斗,无畏无惧,山河为动,金石为开的力量。”化同情为赞美,变低沉为悲壮,谱写了一曲为命运而抗争的赞歌。
四 学术内涵
高考作文长期以来是考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品质、语言能力、表达技巧。新的教学理念提倡考学生的学术深度。这里所说的学术内涵,主要是指作文中有深刻独到的见解,能成一家之言;翔实可靠新颖的材料能使人耳目一新;缜密严谨的推理能自圆其说;表达有理有据,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总之,见解的独特来自真挚的感情,深入的思考,学术的探究,来自思想的深刻。一句话:亏你想得出来。
有这样一首写才女变主妇的小诗: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
对于这一变化,有人非常痛心,认为一位清高优雅的女子,最后一头扎进厨房成为世俗之人,如同白天鹅落地化作家鸭,真是人生的悲剧。
但也有人说,从不食人间烟火的才女变为踏踏实实的主妇,这一变化值得肯定!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透露个人信息。
三“调”人生
文/袁雨晨[上海师大附中高三]
人生如画,可以写意浪漫,亦可工笔细绘;人生如旅,可看遍美景,亦有路途平淡。由稚嫩走向成熟,再由成熟走向沉静,人的一生就像一瓶气味迷人的香水,味不相同,却优雅始终。变的是生活的气息,不变的是生活的格调。
前调,烂漫香甜。
少年的时光总是充满了各种美好的向往,洋溢着万般憧憬,于女子则更是如此: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琴棋书画诗酒花”,样样不离。此时的生活主调便是烂漫,而且越美越有味道:秉持自身对于生活本真的向往,拥有自己的清高与优雅。这是女人乃至所有人都应有的态度,有所矜持才能有所秉持,有所清高才能有所不为。此时的诗洒浪漫不仅是为了享受人生而浪漫,更是为了定下人生有所信仰和追随的基调而浪漫。这也将成为人一生的精神基调?
中调,香远益清。
渐入成熟后的人生少了青涩,多了沉稳。我们逐渐懂得世事,逐渐更多地为了眼前的生活而努力。年少时的浪漫气息少了,人生之味却也在此时越发悠长,耐人寻味。
后调,别样“诗意”。
当生活归于平淡,我们蓦然发现当初风花雪月,琴声悠悠,不食人间烟火的日子竟已远去:烂漫的香气不再,取而代之的竟是柴米油盐的市井气息。然而,这却也是另一种升华之后的动人。
无诗无酒,柴米油盐亦是香:谁说平淡的世俗生活便不写意不浪漫?纳兰容若回忆与卢氏的平淡生活亦有美好的感叹,哪怕只是一幅妻子缝制小衣的场景也让他难以忘怀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诗意。而无数美好浪漫的诗意生活最后也必将落入凡尘。林徽因是如何的才气满身,最终也将满满烂漫化为与梁思成奔波各处,回归平静世俗的婚姻生活;徐志摩吻别康桥,陆小曼几处风华,最终也携手步人凡尘,为平凡生活忧愁,为柴米油盐所念;胡适如何激扬文字,却也只称自己是终将归于平淡之人……文人尚且如此,何况一凡尘女子,一世俗凡人?后调香淡,却义更为厚重,看似无味,实则是充满劳绩的诗意柄居。
有人说,由浪漫转为平淡,是一种悲剧。诚然,生活的主调变了,但生活的格调是否落人世俗却只在于人本身的心境与追求。倘若始终不弃年少时的清高品性,那么即使劳碌于世俗,内心依旧是优雅的一反之,哪怕尽享诗酒之乐,心中没有优雅的格调,也只能是凡夫俗子?所以,高低之间,只是人心格调的变化罢了。如此一来,平淡世俗不也是一种美吗?
平淡才是永恒的动人。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或许很令人向往,但真正的优雅应该是禁得住平淡生活洗礼后依旧高雅的格调, 因为生活的本来面日——平淡,它本来就很迷人,只有敢于、乐于以自己的格调生活于平淡的人,才能真正感悟这种别样的升华后的幸福?
一个妻子当然最好是“出得了厅堂,进得了厨房”。才女有才女的“清高优雅”,但失之于“不食人间烟火”;主妇固然“踏踏实实”,但是也未免失去“白天鹅”的空灵炫目。当然,同学们都知道,命题者肯定不是要我们选择女朋友,这个“女子”不妨看作我们人人青年时期都会有的理想、信仰、激情、浪漫等。那么,“主妇”是不是就是等待我们的未来的命运?不。作者辩证思考,以“变的是生活的气息,不变的是生活的格调”为论点统帅全篇,又以“前调,烂漫香甜”“中调,香远益清”“后调,别样‘诗意”’穿起全文,层层递进地得出结论,“高低之间,只是人心格调的变化罢了。如此一来,平淡世俗不也是一种美吗”。跳出来审视,得出的结论自然高人一等。
(谭荣生)
优雅地世俗着
文/陈依诺[上海师大附中高三]
“琴棋书画诗酒花”于文人骚客而言是日常所需,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则是世俗之人所忧所求。
才女流连书香琴音之中是一种优雅,主妇考虑计划着柴米油盐则是每个普通人都不可避免的世俗?才女变主妇,是才女拥有世俗的“人气”,是主妇拥有仙境的洒脱。优雅且世俗地生活着,无疑是一个人物质精神生活双重目标所达到的最佳境界:
相声界乃至艺术圈“大俗大雅”的说法,是指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表现形式才是最能反映时代的高雅经典“才女”过分的“清雅”,往往会成为一种清高、白命不凡,与世俗不融,难得知音,又何来美感?何来人欣赏?而“主妇”若仅盯着菜价波动而过分“忘却自我”,其人生价值则难以展现。只有两者结合,达到一种平衡,不断博弈,才会成就真正独立的人格,成为拥有美好人性的人。这就是优雅且世俗地生活着。
才女,受文化、艺术熏陶,往往拥有其独特的生活情趣,能够诗意地生活,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优雅地泼墨抚琴是一种风景,是令人向往的高境界。但别忘了丑小鸭虽历经嘲笑却终为天鹅!才女走向主妇,并不意味着其追求就将幻灭,其梦想就不再闪耀,其人生就将陨落,殊不知这正是一种升华。女性最与众不同的魅力即其富有变化的情感和母性的光辉,会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诗意。主妇不止有给家庭生儿育女的功用,更要联系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社会的和谐来认识。主妇与才女相比,其价值更有社会意义。
才女变为主妇,其原本的灵魂追求会影响整个家庭,她不是生活意义上的主妇,而是优雅灵动的精神“主妇”,她主导着自己的生活并满足他人的需求。因而,才女变主妇,会使主妇以其独具魅力的优雅影响整个家庭,从而催化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这样“飞鸟才能翱翔于天际,鲜花才会盛开于大地”。
而对“才女”本身而言,成为主妇会更多角度地接触社会生活,感受柴米油盐的实在,是对其自身境界提升的催化剂。于艺术而言,贾平凹提倡的“大散文”即指要有“大精神”,这必须是来自对物质的充分感知和理解,即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诗意的解读。莫言正是以其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创作实践,在其生活的田野麦地收获着《红高粱》的喜悦。如果没有真实生活中世俗的存在。才女也只能是吟诵着靡靡之音的装腔作势。“才女”终成为林海音《城南1日事》般的最“主妇”,其原因不仅来自“世俗”的生活,更是来自其自身内在的优雅。因而,“主妇”的踏实生活态度使人创造和享受诗意。
世俗是优雅的底气和保证,它使“才女”成为有血有肉的“人”;优雅是世俗的补充和装饰,它使“主妇”更有一种成熟的魅力。当一个人“琴棋书画”且“柴米油盐”着,她的生活才丰富,灵魂才丰满。
联想到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忙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主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琴棋书画诗酒花”。难怪一代伟人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所幸的是,如今,国家大力强化文化产业的建设,特别是以小长假的形式强化传统节日一系列做法,正是“主妇”拾起“诗书”之机。一个国家能够优雅且世俗着地运转,那么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都将得到满足,有什么能比人民的幸福感更珍贵的呢?
优雅且世俗着,“才女”抑或“主妇”的脸上才会绽放出真正的微笑,生活中才会流淌着感情和理性结合的诗意,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生活啊!
才女或主妇的矛盾纠结,就是贾宝玉面对林黛玉、薛宝钗时的矛盾纠结。两全其美当然是最理想的了:既过好平常的日子,做好工作,尽好责任,又有飞扬的才情,浪漫的情趣。但是,这样的好事情自然不会多,如果一定要在两者之间做个选择,那么,我想,处于贾宝玉的年龄当然最恨女孩子嫁人了——衣食无忧的时代我们似应更多些“清高优雅”;处于贾母的年龄恐怕就倾向于薛宝钗了——除了吃饱,穿暖,其他什么都是浮云。扩而大之,是不是也可以说,近三十余年,我们社会的发展也是“一头扎进厨房”了呢?如果能思考至此,即使没有展开,也是见解独特啊!
(谭荣生) 《立意篇:如何做到见解独特》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200.html
供稿/谭荣生[上海师大附中]
专题解说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些论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还得求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高考作文中,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有个性特征”,就一定能得到阅卷老师的赞赏,得高分也就水到渠成了。而做到有个性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有独特的见解(立意)。通俗一点儿说,就是:亏你想得出来。
所谓“亏你想得出来”,就是指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反对浅尝辄止,反对千篇一律,提倡看问题有独到的认识。或辩证地看问题,不失深刻全面;或运用逆向思维,道人之所未道;或全方位思考,有所创新;或独辟蹊径,发古今之新声。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个性,有新意,有见解。
如何做到见解(立意)独特呢?
一、思想深刻
这是指文章所透射出来的深刻思想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而有所顿悟。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并且是鼓励多种多样,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思维的深度往往表现在作品的哲学的真理性、历史的纵深性、人文的深刻性、政治的敏感性。写议论文,能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易被人们忽视的“边角”问题,激浊扬清,拨乱反正,充满对社会进步的真诚关注,表现出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思考,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写记叙文,取材鲜活,小中见大,微中寓著,充满情感,从而催人感奋,使人联想,在关注周围人事上产生共鸣。
二 情感真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中生作文最缺乏的就是人性和人情方面的真实性和深度感,行文往往空泛虚假者多。其实,生活实际也好,文学作品也好,真正感人的还是真实的人之性情。真实的外部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总是鲜活多变而又与众不同的,它激发一个人不断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感觉,获得新认识。表现在作文上,就会有新颖的构思、独特的思想、别致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文风。然而,在现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假编造的痕迹,表现为无中生有、虚情假意、刻意拔高、套话连篇、联想牵强、照搬照抄等不良为文之道。高考作文中的情感真挚(深度)就是要通过作品挖掘出源于实际的真体验、真感受、真性情、真觉悟。茹志鹃说得好,?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唯有真挚的情感深度才能真正感染人。
三 思考深入
高考作文现场,一般同学在把握题意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求稳、求保险的心理,即顺着题意很“自然”地进入某一惯常的思路中,于是大量立意肤浅的平庸之作出现了。实际上,作文题目的内涵,往往是多层、多义、多向的,大都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梳理,把混沌的、具体的表象加以分解,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各种因素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相互转化作具体剖析。比如蒲松龄《促织》中所描写的“魂化促织”,历来被认为是批判统治者对劳动人民迫害之深的。而有一篇文章,却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生不可为之事,死以魂魄为之!这是一种执著,奋斗,无畏无惧,山河为动,金石为开的力量。”化同情为赞美,变低沉为悲壮,谱写了一曲为命运而抗争的赞歌。
四 学术内涵
高考作文长期以来是考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品质、语言能力、表达技巧。新的教学理念提倡考学生的学术深度。这里所说的学术内涵,主要是指作文中有深刻独到的见解,能成一家之言;翔实可靠新颖的材料能使人耳目一新;缜密严谨的推理能自圆其说;表达有理有据,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总之,见解的独特来自真挚的感情,深入的思考,学术的探究,来自思想的深刻。一句话:亏你想得出来。
有这样一首写才女变主妇的小诗: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
对于这一变化,有人非常痛心,认为一位清高优雅的女子,最后一头扎进厨房成为世俗之人,如同白天鹅落地化作家鸭,真是人生的悲剧。
但也有人说,从不食人间烟火的才女变为踏踏实实的主妇,这一变化值得肯定!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透露个人信息。
三“调”人生
文/袁雨晨[上海师大附中高三]
人生如画,可以写意浪漫,亦可工笔细绘;人生如旅,可看遍美景,亦有路途平淡。由稚嫩走向成熟,再由成熟走向沉静,人的一生就像一瓶气味迷人的香水,味不相同,却优雅始终。变的是生活的气息,不变的是生活的格调。
前调,烂漫香甜。
少年的时光总是充满了各种美好的向往,洋溢着万般憧憬,于女子则更是如此: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琴棋书画诗酒花”,样样不离。此时的生活主调便是烂漫,而且越美越有味道:秉持自身对于生活本真的向往,拥有自己的清高与优雅。这是女人乃至所有人都应有的态度,有所矜持才能有所秉持,有所清高才能有所不为。此时的诗洒浪漫不仅是为了享受人生而浪漫,更是为了定下人生有所信仰和追随的基调而浪漫。这也将成为人一生的精神基调?
中调,香远益清。
渐入成熟后的人生少了青涩,多了沉稳。我们逐渐懂得世事,逐渐更多地为了眼前的生活而努力。年少时的浪漫气息少了,人生之味却也在此时越发悠长,耐人寻味。
后调,别样“诗意”。
当生活归于平淡,我们蓦然发现当初风花雪月,琴声悠悠,不食人间烟火的日子竟已远去:烂漫的香气不再,取而代之的竟是柴米油盐的市井气息。然而,这却也是另一种升华之后的动人。
无诗无酒,柴米油盐亦是香:谁说平淡的世俗生活便不写意不浪漫?纳兰容若回忆与卢氏的平淡生活亦有美好的感叹,哪怕只是一幅妻子缝制小衣的场景也让他难以忘怀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诗意。而无数美好浪漫的诗意生活最后也必将落入凡尘。林徽因是如何的才气满身,最终也将满满烂漫化为与梁思成奔波各处,回归平静世俗的婚姻生活;徐志摩吻别康桥,陆小曼几处风华,最终也携手步人凡尘,为平凡生活忧愁,为柴米油盐所念;胡适如何激扬文字,却也只称自己是终将归于平淡之人……文人尚且如此,何况一凡尘女子,一世俗凡人?后调香淡,却义更为厚重,看似无味,实则是充满劳绩的诗意柄居。
有人说,由浪漫转为平淡,是一种悲剧。诚然,生活的主调变了,但生活的格调是否落人世俗却只在于人本身的心境与追求。倘若始终不弃年少时的清高品性,那么即使劳碌于世俗,内心依旧是优雅的一反之,哪怕尽享诗酒之乐,心中没有优雅的格调,也只能是凡夫俗子?所以,高低之间,只是人心格调的变化罢了。如此一来,平淡世俗不也是一种美吗?
平淡才是永恒的动人。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或许很令人向往,但真正的优雅应该是禁得住平淡生活洗礼后依旧高雅的格调, 因为生活的本来面日——平淡,它本来就很迷人,只有敢于、乐于以自己的格调生活于平淡的人,才能真正感悟这种别样的升华后的幸福?
一个妻子当然最好是“出得了厅堂,进得了厨房”。才女有才女的“清高优雅”,但失之于“不食人间烟火”;主妇固然“踏踏实实”,但是也未免失去“白天鹅”的空灵炫目。当然,同学们都知道,命题者肯定不是要我们选择女朋友,这个“女子”不妨看作我们人人青年时期都会有的理想、信仰、激情、浪漫等。那么,“主妇”是不是就是等待我们的未来的命运?不。作者辩证思考,以“变的是生活的气息,不变的是生活的格调”为论点统帅全篇,又以“前调,烂漫香甜”“中调,香远益清”“后调,别样‘诗意”’穿起全文,层层递进地得出结论,“高低之间,只是人心格调的变化罢了。如此一来,平淡世俗不也是一种美吗”。跳出来审视,得出的结论自然高人一等。
(谭荣生)
优雅地世俗着
文/陈依诺[上海师大附中高三]
“琴棋书画诗酒花”于文人骚客而言是日常所需,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则是世俗之人所忧所求。
才女流连书香琴音之中是一种优雅,主妇考虑计划着柴米油盐则是每个普通人都不可避免的世俗?才女变主妇,是才女拥有世俗的“人气”,是主妇拥有仙境的洒脱。优雅且世俗地生活着,无疑是一个人物质精神生活双重目标所达到的最佳境界:
相声界乃至艺术圈“大俗大雅”的说法,是指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表现形式才是最能反映时代的高雅经典“才女”过分的“清雅”,往往会成为一种清高、白命不凡,与世俗不融,难得知音,又何来美感?何来人欣赏?而“主妇”若仅盯着菜价波动而过分“忘却自我”,其人生价值则难以展现。只有两者结合,达到一种平衡,不断博弈,才会成就真正独立的人格,成为拥有美好人性的人。这就是优雅且世俗地生活着。
才女,受文化、艺术熏陶,往往拥有其独特的生活情趣,能够诗意地生活,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优雅地泼墨抚琴是一种风景,是令人向往的高境界。但别忘了丑小鸭虽历经嘲笑却终为天鹅!才女走向主妇,并不意味着其追求就将幻灭,其梦想就不再闪耀,其人生就将陨落,殊不知这正是一种升华。女性最与众不同的魅力即其富有变化的情感和母性的光辉,会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诗意。主妇不止有给家庭生儿育女的功用,更要联系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社会的和谐来认识。主妇与才女相比,其价值更有社会意义。
才女变为主妇,其原本的灵魂追求会影响整个家庭,她不是生活意义上的主妇,而是优雅灵动的精神“主妇”,她主导着自己的生活并满足他人的需求。因而,才女变主妇,会使主妇以其独具魅力的优雅影响整个家庭,从而催化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这样“飞鸟才能翱翔于天际,鲜花才会盛开于大地”。
而对“才女”本身而言,成为主妇会更多角度地接触社会生活,感受柴米油盐的实在,是对其自身境界提升的催化剂。于艺术而言,贾平凹提倡的“大散文”即指要有“大精神”,这必须是来自对物质的充分感知和理解,即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诗意的解读。莫言正是以其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创作实践,在其生活的田野麦地收获着《红高粱》的喜悦。如果没有真实生活中世俗的存在。才女也只能是吟诵着靡靡之音的装腔作势。“才女”终成为林海音《城南1日事》般的最“主妇”,其原因不仅来自“世俗”的生活,更是来自其自身内在的优雅。因而,“主妇”的踏实生活态度使人创造和享受诗意。
世俗是优雅的底气和保证,它使“才女”成为有血有肉的“人”;优雅是世俗的补充和装饰,它使“主妇”更有一种成熟的魅力。当一个人“琴棋书画”且“柴米油盐”着,她的生活才丰富,灵魂才丰满。
联想到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忙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主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琴棋书画诗酒花”。难怪一代伟人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所幸的是,如今,国家大力强化文化产业的建设,特别是以小长假的形式强化传统节日一系列做法,正是“主妇”拾起“诗书”之机。一个国家能够优雅且世俗着地运转,那么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都将得到满足,有什么能比人民的幸福感更珍贵的呢?
优雅且世俗着,“才女”抑或“主妇”的脸上才会绽放出真正的微笑,生活中才会流淌着感情和理性结合的诗意,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生活啊!
才女或主妇的矛盾纠结,就是贾宝玉面对林黛玉、薛宝钗时的矛盾纠结。两全其美当然是最理想的了:既过好平常的日子,做好工作,尽好责任,又有飞扬的才情,浪漫的情趣。但是,这样的好事情自然不会多,如果一定要在两者之间做个选择,那么,我想,处于贾宝玉的年龄当然最恨女孩子嫁人了——衣食无忧的时代我们似应更多些“清高优雅”;处于贾母的年龄恐怕就倾向于薛宝钗了——除了吃饱,穿暖,其他什么都是浮云。扩而大之,是不是也可以说,近三十余年,我们社会的发展也是“一头扎进厨房”了呢?如果能思考至此,即使没有展开,也是见解独特啊!
(谭荣生) 《立意篇:如何做到见解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