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囚绿记(语文社九年级上 )
第2课囚绿记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在教材第7~ll页。《囚绿记》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散文名篇,表现了作者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深切赞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内涵。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4.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查找有关赞美绿的文章,并将本文与之进行比较;查找有关抗战前期中国历史的资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与本课在写法、语言上进行比较。
◆学生准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自己对于绿的认识,并与作者的认识进行比较;标出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以便共同讨论。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准确地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赞美对象,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以人们对绿的认识导入新课。 1.进入新课学习。2.朗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3.组织学生探究作者的用词技巧。 3.探究作者的用词技巧。4.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4.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并思考原因。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出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散文的
1.根据所学内容,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知识,并请学生回答。
2..总结学生的回答,从人们对绿的各种
不同认识人手,导入新课。
3.结合学生的回答,介绍现代散文作家
陆蠡及其写这篇文章时的社会、历史
环境,然后放《囚绿记》的朗读带,或
者教师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
学生注意字音、停顿、重音和朗读的
技巧。
4.给学生3—4分钟时间默读课文,细
细体会文章表达的意境。
2.积极发表自己对绿的认识和看法,如有
的说“绿象征声睨”,有的说“绿象征希
望”,等等。
3.结合历史知识想象当时社会恶劣的历
史环境,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
神状态,交流自己对当时社会历史状况
的认识;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朗读
技巧。
4.阅读课文,划出不能理解的字句,体会
散文的意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出问题:“这朝东的房间令人感到
炎热”,作者为什么还选择“这朝东的
房间”?
2.让一位学生朗读第五段,引导学生分
析作者是如何赞美绿的,又如何形容
其对绿色的渴望的。
3.提问:“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
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
家望见海面飘来的花草的茎叶的欢
喜”各自说明了绿色给人什么的感
觉?
4.引导:作者是如此的爱绿,以致“忽然
有了一种自私的念头”。作者为什么
要“囚绿”?请同学们思考。
5.提问:作者“囚绿”后,常春藤的生长
1.思考问题,在课文中第四段找到答案: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2.把文中作者赞美绿的句子找出来:“绿
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
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从中感受
作者对绿的喜爱和深情。
3.回答教师的提问,结合“人是在自然中
生长的,绿色是自然的颜色”,更深地体
会绿色给人的感觉。
4.带着问题阅读第八段,并说出自己的看
法:“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
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作
者太爱绿了,以致于想占有它。
5.用课文中的语言回答:“他的尖端总朝
状况如何?作者有什么新的感受?
作者的一片“善意”,为什么感觉“它
损害了我的自尊心”,甚至恼怒它的
固执”?
着窗外的方向”,“它不了解我对它的
爱抚”,“它渐渐失去了清苍的颜色”,
“好像病了的孩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善意有时候是具有危险l生和破坏
性的”。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
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小组讨论,代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谈对“善意有时是具有危险性和破坏
性的”的看法,如父母的溺爱,等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2194.html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在教材第7~ll页。《囚绿记》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散文名篇,表现了作者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深切赞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内涵。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4.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查找有关赞美绿的文章,并将本文与之进行比较;查找有关抗战前期中国历史的资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与本课在写法、语言上进行比较。
◆学生准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自己对于绿的认识,并与作者的认识进行比较;标出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以便共同讨论。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准确地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赞美对象,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以人们对绿的认识导入新课。 1.进入新课学习。2.朗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3.组织学生探究作者的用词技巧。 3.探究作者的用词技巧。4.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4.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并思考原因。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 分钟)
2..总结学生的回答,从人们对绿的各种
不同认识人手,导入新课。
3.结合学生的回答,介绍现代散文作家
陆蠡及其写这篇文章时的社会、历史
环境,然后放《囚绿记》的朗读带,或
者教师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
学生注意字音、停顿、重音和朗读的
技巧。
4.给学生3—4分钟时间默读课文,细
细体会文章表达的意境。
的说“绿象征声睨”,有的说“绿象征希
望”,等等。
3.结合历史知识想象当时社会恶劣的历
史环境,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
神状态,交流自己对当时社会历史状况
的认识;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朗读
技巧。
4.阅读课文,划出不能理解的字句,体会
散文的意境。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
炎热”,作者为什么还选择“这朝东的
房间”?
2.让一位学生朗读第五段,引导学生分
析作者是如何赞美绿的,又如何形容
其对绿色的渴望的。
3.提问:“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
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
家望见海面飘来的花草的茎叶的欢
喜”各自说明了绿色给人什么的感
觉?
4.引导:作者是如此的爱绿,以致“忽然
有了一种自私的念头”。作者为什么
要“囚绿”?请同学们思考。
5.提问:作者“囚绿”后,常春藤的生长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2.把文中作者赞美绿的句子找出来:“绿
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
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从中感受
作者对绿的喜爱和深情。
3.回答教师的提问,结合“人是在自然中
生长的,绿色是自然的颜色”,更深地体
会绿色给人的感觉。
4.带着问题阅读第八段,并说出自己的看
法:“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
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作
者太爱绿了,以致于想占有它。
5.用课文中的语言回答:“他的尖端总朝
作者的一片“善意”,为什么感觉“它
损害了我的自尊心”,甚至恼怒它的
固执”?
爱抚”,“它渐渐失去了清苍的颜色”,
“好像病了的孩子”。
三、组织讨论.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约 分钟)
性的”。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
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验,谈对“善意有时是具有危险性和破坏
性的”的看法,如父母的溺爱,等等。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 《第2课囚绿记(语文社九年级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