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之:张园与晚清上海社会
在晚清上海,张园是市民各界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张园赏花,张园看戏,张园评妓,张园照相,张园宴客,吃茶,纳凉,集会,展览,购物……。张园之名,日日见诸报刊;张园之事,人人喜闻乐见。张园,成了上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什么服饰最流行?到张园去看;哪位妓女最走红?到张园去看;有什么时髦展览、新奇焰火、惊险运动、时事演说,到张园去看、去听、去参与!张园,最能体现上海时尚的地方,最能反映上海人气质、听到上海人声音的地方。
上海本无不分民族、不分阶级、不分性别、不分区域的公共活动场所,有之,自张园始。张园,这一奇特的场所是怎么形成的?
一
张园地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之南,同孚路(石门一路)之西,旧址在今泰兴路南端。此处原为农田,属上海县二十七保九图,土名大浜头。自1872年至1878年,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龙先后向农户曹增荣、徐上卿、顾上达、裘兆忠、陈掌南、顾聚源租得土地20.25亩,辟为花园住宅。格龙本以经营园囿为业,故布置颇具邱壑,有洋房一所,池沼一汪,种植荷花。四围沙路曲折,树木葱茏,旷场一片,细草平软。1879年,此地转租给英商丰泰洋行,丰泰洋行于同年及翌年先后添租华人徐炳春、顾顺坤土地两块,于1881年复将此地转给和记洋行。1882年8月16日,寓沪富商张叔和自和记洋行购得此地,计面积21.82亩,价银一万数千两,命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
张叔和(1850-1919),名鸿禄,字叔和,无锡东门含锡桥人。来沪时间不详,大概是1870年代。他与李鸿章关系甚好,才干颇受李赏识。1880年,以广东候选道的身份,到轮船招商局帮办事务。1881年春,经唐廷枢、徐润禀请,被正式委为帮办。从1882年至1885年,他是招商局四个主要负责人之一,另三人为唐廷枢、徐润与郑观应。他起先经营海运、漕米,后专管漕米事务。1885年6月,丁艰离局回沪[1]。1885年9月,因招商局亏款问题,与徐润同被革职。1887年1月20日,因经营大陆与台湾间的商务,所乘万年青号轮船被英国一船撞沉,船上有83人罹难,他因没有随众弃船逃命,而是攀上桅杆,得以幸存[2]。此后,他似乎再未参与招商局事务,不知是否因大难不死而改变了此后的人生路向。他主要致力于实业,除了经营张园,还在《新闻报》、华盛纺织厂等企业中拥有股份,1915年任振新纱厂经理,并投资6万元,帮助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申新一厂[3]。
张氏味莼园的典故,源于晋代张翰故事。据《晋书.张翰传》,张翰,吴县人,才华横溢而纵任不拘,时人称为"江东步兵",被齐王辟为大司马东朝掾。他在仕途顺畅时,忽萌退意,一日托词见秋风起,思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说是"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辞官归里。结果,恋于官位的同僚多在政争中丧生,他却因此而得以保全。此事成为历史上不恋官位、退隐山林的著名典故。张叔和与张翰同姓,同是吴人,所以,用"味莼"隐寓"张"字,也有不恋官位的含意。张园大门题"烟波小筑"四字,取唐代诗人张志和(号"烟波钓徒")浮家泛宅之意,亦嵌一"张"字。
张叔和是个颇善经营的儒商。他一改江南园林小巧而不开阔、重悦目而不重卫生的特点,仿照西洋园林风格,以洋楼、草坪、鲜花、绿树、池水为筑园要素。从1882年至1894年,他在原园之西,先后向农户夏成章、李锦山、吴敦利、顾裕龙等,购得农田39.71亩,辟为园区。全园面积最大时达61.52亩,为当时上海私家园林之最[4]。他在园内建筑"海天胜处"等洋房,置亭台,设花圃,栽名树。他浚通外水,让活水潆回环绕,置亭台于水中,如同海上三山,跨之以桥数座,皆请海上名人题名,有纳履、卧柳、龙钓、知星、三影等名。他在园内设茶室、戏台,并设一题诗壁,供文人雅士舞文弄墨。到八十年代后期,张园已被认为是以西为主、中西合璧的新式花园,是最合于卫生之道的地方。时人这样评论:
自来治园之道,必有山水凭藉而后可以称盛,若毫无凭藉,空中结撰,则维扬、姑苏间或有之。维扬盐商所营,姑苏豪富所筑,不惜重资,务极华丽,不留余地,但事架叠,大抵不离乎俗者近是,何也?以其全资楼台亭阁,装成七宝,或侈为楠木之堂,雕镂则极意精工,垩漆则必求金碧,又或堆叠太湖等石,充塞其中,绝无空隙。 登陟则有失足陨身之虑,游行则有触额碍眉之苦,凡此皆治园之大弊也。……考泰西治园之用意,乃为养生摄身起见,与中国游目骋怀之说似同而实不同。西人以为凡人居处一室之中,触目触鼻,一切器物,皆死气也,西人谓之炭气,无益有损,惟日日涉园,呼吸间领受生气,西人谓之养气,乃为养身之道。若山水,若草木,若花卉,皆生气也。既领生气,尤须开怀抱。夫大开怀抱,非拓地极广极大不为功。中国人但以悦目为务,不察护身之理,往往计不及此。惟此味莼一园,能深合西人治园之旨。园之东半隅,本二十余亩,园之西半隅,今又扩二十余亩,合之五十余亩。东西浚巨沼各一,东南有池一,小港则由西而南而东,环绕四达,一苇可枕,临流赋诗,坐矶垂纶,无乎不可。浮于沼者,莲叶田田,泳于池者,游鳞喋喋。杂花生树,四时不间,奇卉列屏,千色难状。[5]
'P>
1892年,张叔和在张园新建一高大洋房。此楼由有恒洋行英国工程师景斯美、庵景生二人设计,由浙西名匠何祖安承建,1892年9月12日动工,历时一年,1893年10月初竣工。景斯美以英文ARCADIA HALL名其楼,意为世外桃源,与"味莼园"意思相通,中文名取其谐音"安垲第"。园内楼台亭阁,亦各以英文命名,有高览台、佛兰台、朴处阁等名目[6]。安垲第楼分上下两层,开会可容千人,它又是当时上海最高建筑,登高东望,申城景色尽收眼底。'P>
1903年,张叔和将张园租赁给西人经营,租金每月银千两。西人于园中,添置了一些新的游乐设施,并时常聘请西方魔术师来园表演,花园营业更盛于前。1903年7月,《新闻报》连日刊载"张叔和花园公司"大幅广告,宣传张园新开中西头等番菜馆、脚踏车大赛场、幻术宫等,估计此公司即为西人所经营。Qlm{YClKx{Qm8-O"[bO;[e:;4m (`2U经济学论文[ijh!7.:vvS?0E:lz[._)kq1w
张园何时被张叔和收回自己经营,时间不详,但从1909年4月8日张叔和与郑孝胥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此时张园似已由张氏自己经营。这天,郑在张园建议张叔和:"电车至爱文义路停车处,距子园只百余步,宜署立木于道曰:游张园者在此下车,门前更署曰:坐电车者向某处,则游人必多矣"。张大谢曰:"顿开茅塞"[7]。论文熊月之:张园与晚清上海社会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张园鼎盛时期为1893年以后、1909年以前。1909年,哈同花园建成,虽不完全对外开放,但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民国以后,张园经营每况愈下,1913年10月24日,郑孝胥重游张园,已发现门前冷落,游人甚少。他遇到一位茶博士,问其在园久否,答已十七八年。二人谈起张园昔日繁盛情景,不胜物换星移之叹,"十年前,车马填咽,士女如云,今则风气尽变,淡然无竞艳逞豪之意,惟夏夜乘凉者稍多耳"[8]。此后,随着新世界、大世界次第兴起,地段、设施、经营手段均略胜一筹,张园更形衰落,1918年终于停办。
从1885年春起,张园正式向游人开放。开放之初,似乎完全免费,但从1886年1月,开始收费,门票一角。其游例规定:
游资一角,仆妪一例。随来童稚,概免付给。宴客听便,章程另立。花果供赏,未宜攀折。所愿游人,同深爱惜。[9]
为什么开始免费,开放一阵子却要收费了呢?从张叔和下面的一则启事,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原因:
本园花草,皆属中外佳种,为前主人格龙所手植。莳花匠役按时灌溉,加意栽培,终岁辛劳,不遗余力,以故每年赛花胜会,尝邀品题,间列上品,即匠役亦列邀奖赏。自今春开园纵人游览以来,赏花客无论贵贱男女,莫不流连爱玩,珍惜同深。"惟间有一种无知女妪,往往任情攀折,随意摘取。花既缘辞树而不鲜,果亦因离枝而莫顾。"匠役因此前功尽弃,得奖无门,提出辞职。主人不得以,特发此告白,为花乞命,"所愿来游之客,各戒其随同,抱惜花之心,勿动折枝之手,不戕生物,亦证慈仁,留得余馨,同臻寿考。此则私心之所切祷者耳"。味莼园主人启。[10]
1893年安垲第建成以后,张园又恢复免费入园观赏的规定,并对各个项目订出明确收费标准。1909年《上海指南》所载张园各项收费标准是[11]:
入门不取游资;登望楼,概不取资。泡茶每碗二角。茶座果品,每碟一角。洋酒,起码二角。点心酒菜,汤面每碗一角半,炒面每盘三角,绍酒每斤一角,鱼翅每碗八角,牌南每盆三角,狮子头每盘五角,卤鸭每盆三角。安垲第书场,每人六角。海天胜处滩簧,每人约二三角。弹子房租大木弹一盘给二角,租小象牙弹一盘给二角五分。铁线架,欲打者给一角。抛球场,租地一方,每月
十五元。外国戏有时有之,座价上等三角、中等二角、下等一角。照相,光华楼主人在园开设,其价四寸六角,六寸一元,八寸二元,十二寸四元。花圃,有玻璃花房,出售外国花,如石兰红、美人粉等,价数角至一元数角不等。又有益田花园,售日本花,如寒牡丹、樱花、青帘枫、红帘枫等,价目一元至数元不等。假座演说,包租安垲第,一日价四五十元,茶房另给十二元,夜加电灯费十二元,礼拜日酌加租价。如事关公益,亦可酌减。假座燕客,每次给煤水及伺候人等各费共十四元。
《熊月之:张园与晚清上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