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联到俄罗斯:崩溃的轨迹
1991年12月21日,在这个年份的最后十天,世界发生了一件令许多人都始料不及的大事,由列宁创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近七十年的苏联解体了。曾经一度称霸全球的强大的苏联帝国,就像是一座高高垒起的积木,只是经人轻轻一点就在突然间轰然倒塌了。乍看起来,这仿佛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并未过经战乱,自身又是如此地强大,怎么会一下子就解体了呢?
我们再来看看当年举行苏联解体仪式的最后情景:
“戈尔巴乔夫用整整12分钟读完了他那份《告苏联同胞书》。读到最后,他的眼睛湿润,嗓子嘶哑,心里就像被无数只手剧烈撕扯着,几乎读不下去了。19时20分,按事先安排的程序,戈尔巴乔夫要把决定世界末日的“核按钮”一只装有发射原苏联2.7万枚核弹头密码的黑色公事包交给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再由沙波什尼科夫转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还是在实况转播的电视摄像机前,戈尔巴乔夫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西装口袋,但很不巧,竟然忘了带签字笔,他一时有些茫然。美国CNN电视广播公司总经理汤姆?约翰逊先生及时为戈尔巴乔夫救了驾,他眼疾手快,从自己口袋里马上摸出一支圆珠笔,迅速递给了这位几秒钟后就要成为平民的总统。戈尔巴乔夫说了声“谢谢!”,当即用这根圆珠笔在放弃他任总司令之职同时把核武器控制权交给叶利钦的政令上快速签上了他的名字。”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感到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矗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突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以上是一个中国学者对当时情景的细致入微的描写。
苏联的解体,对当时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点儿猝不及防。尤其对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性的大国来说,一时间竟有点茫然不知所措。谁也不知道分裂后的前苏联各国将会如何发展?对世界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十年过去了,作为前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是个什么状况呢?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0%的国土面积和70%的经济基础,60%的人口,大约70%多一点的国家资源。1991年时前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万多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0%多一点,居世界第二位。那时苏联是一个国力强大,科技发达,人民自信,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的令人生畏的国家。现在的苏联继承者俄罗斯是个什么样子?据统计,苏联解体十年后的2001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000亿美元,是1991年苏联的十分之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大约为800亿美元,只相当中国的五分之一。黄金和外汇储备200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就是说,俄罗斯已经从一个强大的国家变为一个在经济上无关紧要的世界二三流国家了。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声音如同他的经济分量一样在减轻;在军事上,俄罗斯几乎失去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甚至在对内部车臣武装叛乱问题上也举步维艰,久拖难下,让许多国家和军事家看笑话。这个结局对于那位在前不久丧失了爱妻,现正凄惨地经营着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的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现正在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照顾下安享晚年的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二人来说,会是他们的本意吗?肯定不会是的。但他们怎么会一个人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把一个好端端的强大的苏联,带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另一个人用了八年时间就把一个继承了前苏联70%资产的俄罗斯带到如此破败的地步了呢?这对中国、对世界的所有政治家,对关心中国共产党命运和中国前途的人,难道没有一点教训可言吗?
一、 书生气太过的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一步步从前苏联南部边疆的一小地方爬到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子上的?下面是戈尔巴乔夫个人简历: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于苏联南部边疆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俄罗斯族。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斯塔夫罗波尔农学院毕业。1955年任斯塔夫罗波尔市团市委第一书记,共青团边疆区区委某部部长,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62年起任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农庄农场生产管理局党的负责人。1966年9月当选为斯塔夫罗波尔市党委第一书记,1968年起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一书记,1971年起为苏共中央委员。苏共“二十二大”、“二十四大”、“二十五大”、“二十六大”代表。1978年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1979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10月被选为政治局委员。1985年3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仕途来看,可谓是一帆风顺。除了在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位子上呆的时间稍长一点以外,几乎是每隔两三年就是一个新起点。戈尔巴乔夫的书倒是读了不少,有着全苏联最有名望的名牌大学法学学历和农学院的技术学历。但是通观他在就任苏共总书记之前的整个政治经历,可以说基本没有碰到过什么艰难困苦,在他的整个工作历史中同样也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政绩。他充其量只是一个平时对时政心怀不满的人。戈氏虽说在政绩上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可是他与其他任何猛烈抨击自己的国家和苏共,根本不懂政治却又醉心于权力的人一样,对苏共中央总书记这个令人羡慕的职位可以说是向往已久了。戈尔巴乔夫任总书记时的秘书博尔金在他所著的《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这样描述道:在戈氏一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立即迫不及待地搬进了党中央办公大楼主楼第五层被称为6号的办公室,一点儿时间也没耽搁。就如同过去俄国沙皇迷恋王位王权和王冠一样,这个新办公室也一直吸引着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勤务人员就把一切都收拾好了,把楼梯上的长地毯也换了,把地板也磨光了。会客室里还有一些事没做完,但戈尔巴乔夫已经等不及了,开始在他的新办公室里接待来访者。”从博尔金的描述当中我们看到的仿佛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年轻人,突然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信任,并交给了一项足以体现信任的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样,他迫不及待地要去完成这项工作来体现自己的才干。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突击提拔了一大批他认为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其中有后来成为他政治上死敌的叶利钦,有后来被他冷落了的利加乔夫,有“改革外长,和平外长”之称的谢瓦尔德那泽,有把苏联人的思想导向灾难的,主管党的思想和宣传工作的中央书记雅科夫列夫。
'P>
最能体现戈尔巴乔夫个性的,还是他的那本被戏称为二十世纪“最臭理论”的叫做《改革与新思维》的书。本来“改革”这个词汇在俄语中有多种表示方法:而戈氏却用了一个“改建,改造”这样的词汇。在俄文词典里对这个词汇的解释是“推倒重建”。有人据此说戈氏从一开始就居心要把苏联这座大厦推倒重建,他想建立一个他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这种说法现在看来肯定存有几分怨气,但戈氏确实想用苏联这样一个大国,用苏联全国人民的利益为自己做一次改革实验,而且他想从这个国家最敏感、也是最致命的政治体制上动手。戈尔巴乔夫与全苏联大多数人一样,他也看到了国家的弊端所在,但他却同样像一个不成熟的年轻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迫不及待的要把他的想法在这本书的标题上明显地表达出来。为了表达他思想的开放性,作为苏联这样的大国领导人,他竟把这本书交给了一家美国出版商去出版。也就是说在那个冷战正酣的世界上,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治国设计、战略思想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种行为是何等的幼稚!在推进改革的同时,他还大力提倡所谓的“民主化”与“公开性”,试图以此来吸引群众参加到这场改革中来。不知是哪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最能隐瞒自己战略思想的领导人是最聪明的领导人”。一般的领导人且如此,何况一个苏共中央的总书记?其实,戈尔巴乔夫的所谓新思维,在世界级的战略家眼里,简直就是一篇学院内部刊物的作文;在世界级的政治家眼里,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研究生的论文而已。论文从苏联到俄罗斯:崩溃的轨迹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P>
从基层上来的戈尔巴乔夫,也看到了苏联国家在经济上的困境,看到了人民对僵化的体制的不满。1986年在苏联党的“二十七大”上他主持制定了《苏联1986年至1990年及2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1987年他又制定了《关于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企业法》。他的基本思路是给企业放权,使企业实现“三自一全”就是完全自主经营。这种思路作为一个有着莫斯科大学学位的戈尔巴乔夫来说似乎还可以,但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思路并不算高明。当时,这种改革的方法在中国已经实行好几年了,中国的一些地方和企业领导以及经济学家看到了这样改革的局限性,大声呼吁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在做进一步改革的试点。在大的经济体制不改革的框架下,到1988年末,苏联总的经济形势并没有好转,而且更加失调,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号称“停滞时代”的1981??1985年。经济改革受挫以后,戈氏片面地把经济改革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于现行政治体制。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十九次代表会议标志着把改革的重点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戈尔巴乔夫的身份是苏共中央总书记,却是以一种苏联普通平民的心态和很不成熟的知识分子的语言,把苏联原有的政治体制称为“官僚专制制度”和“极权主义制度”。他在各种公开的场合猛烈抨击苏联的政治体制,使得苏共和苏联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政治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而党内极端分子和分裂主义势力极为赞赏戈尔巴乔夫的言论。他的政治体制改革
《从苏联到俄罗斯:崩溃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