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农牧民族的二元一体化
漠北,控弦百万,势倾中原。武德九年(626年)八月,颉利可汗率10万铁骑南下,唐太宗一面与之和盟,一面积极备战。贞观三年(629年),唐10万精兵分道出击,颉利可汗全军覆没,东突厥部众约10万人降唐来附,唐太宗设置突厥羁縻都督府加以安置。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汗国灭亡,部众一部分归附回纥,一部分西迁中原,还有一部分则归附唐朝,南迁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平州(今内蒙古临河县)一带。在此之前,后突厥西部诸叶护设及可汗眷属率其众千余帐附唐,亦曾迁居中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2500.html
第六次高潮:唐代回鹘人口迁移。回鹘,又称回纥,属铁勒部落中的分支,五世纪游牧于浑河西北,七世纪迁至色楞格河一带。唐朝初年,在反抗突厥和薛延陀人统治的过程中逐渐强大,唐太宗臣服了突厥和薛延陀后,于贞观二十年(646年)在漠北设置了六府七州,以安置回纥部众,并设置渤海都督府于塞北,封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渤海都督。回纥人口南迁分三个阶段:一是武则天统治时期(7世纪后期),芝突厥一度重建政权,称雄漠北,迫使大批回纥人迁徙到唐朝管辖的河西甘州、凉州地区;二是安史之乱之后,回纥首领多次出兵助唐,这些军队不断出现在中原战场上,为恢复唐朝统一和抵抗吐蕃立功,同时,由于经商及其它原因,也有一些回纥人流动到了江、淮地区3;三是回纥政权瓦解以后,回纥十三姓部落南归唐朝。
《论中国历史上农牧民族的二元一体化(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