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第5课敬业与乐业(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5课敬业与乐业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22—29页。这是一篇演讲词,作者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引用古典格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是责任感,乐业就是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旁鹜、亵渎、强聒不舍、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掌握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能够记忆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括归纳作者引用的格言和故事,学习两种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2.针对文章观点,结合时代发展和自身体会,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梁启超提出的“敬业、乐业”的生活原则,感悟人生价值。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通过合作交流,认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职业观乃至生活观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全面掌握文章引用的古典格言,了解文中提到的典籍和历史人物。

2.结合文章题目,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以及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

3.领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难点

1.理解作者所阐释的“敬业、乐业”的观念。

2.结合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审视这个观念。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通过了解作者和解读题目,直接进入1.结合预习和以往的知识积累,认识作

  课文教学。                             者,理解题目。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清文章的结构。  2.积极讨论,掌握文章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3.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      3.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笔标示格言

  格言和故事。                             和故事。  

4.通过问题设计,分析作者如何阐述        4.通过作者引用的格言和事例,学习作

  “敬业”观。                            者是如何阐述“敬业”观的。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调动学生,共同走近梁启超。

1.结合预习,互相交流,了解作者。

 

2.点明这是一篇演讲稿,提问学生:演

  讲的对象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

  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演讲词

  的语言特点。

3.解题:“敬业与乐业”是什么短语?

4.点明题目已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敬业、乐业,以及二者之间的关

  系,也表明作者的态度:敬、乐。

2.回答:演讲的对象是学生,节5.点明: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

  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现身

  说法”。

3.回答:是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

  短语。

4.认真听讲,并且随时就自己预习时所

  遇到的疑难点向教师请教。

二、理清结构。整体把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作者如何展开他的演

  讲?在听完学生发言之后,.总结文章

  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概括出全文所列

  举的格言、故事,与学生归纳所论证

  的观点。

  a.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

  门:《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

  中的“安其居,乐其业”。

  b.有业的必要性:孔子的“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

  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以及唐朝

  名僧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事,一日

  不吃饭”及其故事。

  c.敬业: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

  《庄子》中“随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

  惟吾蜩翼之知”、曾国藩的“坐这山,

  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的“用志不

  分,乃凝于神”、孔子的“素其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

1.在预习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文

  章脉络:题目的出处——“有业”的必

  要——敬业——乐业——.总结。

2.积极讨论,合作回答:一共列举了十

  二条格言和一个故事。

  a.《礼记》中的“敬业乐群”。

  b.《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

  c.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

  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

  慧,难矣哉”。

  d.唐朝名僧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

  事,一日不吃饭”及其故事。

  e.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

  f.《庄子》中“随天地之大,万物之多,

  而惟吾蜩翼之知”。

  g.曾国藩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

  无成”。

  h.庄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i,孔子时“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j.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d.乐业: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三、组织学生,分析“敬业”(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泛读节6和节7,回答:作

  者是怎样阐述“敬业”的?

2.引用朱熹的话,表明自己对敬业的理

  解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

  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

  鹜。”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请学生发言。

3.提问:“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该

  敬呢?”是哪一类问句?

4.结合课文,体会“为生活而劳动”与“为

  劳动而生活”有什么区别?可以借此

  提升学生的认识:劳动,不仅是谋生的

  手段,更是使生活充满意义的途径。

5.作者提出“职业的神圣”,他是如何论

  述的?补充讲解:在作者眼中,职业

  的本质,是劳作,“劳作便是公德,不

  劳作便是罪恶”。

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够做到敬业?节

  7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结合学生

  的回答,.总结:四个事例,形成两组对

  比,从正面论 《第5课敬业与乐业(人教版九年级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254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三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