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五册11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素质教育目标

    f一)知识教学点

    1.语言的感情色彩

    2.掌握驳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的文体知识    .

    (二)能力调练点

    能用道理说服别人。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

  感受“中国脊梁”的传统美德。   

  二、学法引导

  讲授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文章的驳论方式:驳论证   

    2.难点

    为什么本文从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突破口”?

    3.疑点

    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中的“中国人”实质指什么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真正的中国人?

    4.解决办法

    可采用列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听《松花江上》歌曲

    2.读课文

    3.讨论分析:

    (1)对方的谬论论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

    (2)为什么本文从反驳对方的论证为“突破口”?

    (3)理清文章逐层推进的结构层次。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驳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的文体知识。

    2.能整体把握课文,研讨课文一、二部分。

    (=)整体感知

    文章批驳了“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种错误论调,学习时要能领会文章驳论证和驳论点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

    1.由《松花江上》歌词、曲导入本课学习。

    2.检查预习情况:

    (1)见下面字词。

    (2)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反问句,意即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

    2.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下列词语: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用谎话骗人。

    怀古伤今: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

    为民请命:请命,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2)(见前面“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3)驳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简介

    议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是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见解或主张的文章。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2688.html


  • 上一篇范文: 五册16课故 乡
  • 下一篇范文: 16威尼斯商人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三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