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史论文 >> 正文

刘小林:论清末国粹主义思潮


在清末政局动荡不安、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出现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的社会思潮。1905年“国学保存会”的成立以及《国粹学报》创刊是这股国粹主义思潮出现的标志。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他们大多是国学根底较深的革命党人,其中章太炎、邓实、刘师培为国粹主义思潮的举旗人。国粹派认为,“国粹”是“我们汉种的历史”,包括“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注:章太炎:《演说录》,原载《民报》1906年7月第6期,参见《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上册,446~455页,三联书店,1977。)”。他们提倡国粹的目的,一是“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鼓吹“革命光复”;二是从古代“良意美法”中寻找克服和避免资本主义弊端的对策,反对“醉心欧化”。

国粹主义思潮产生在20世纪初,乃是西方文化输入中国并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的结果。在中西、古今文化冲突融会的过程中,如何清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把保存发扬传统文化与吸收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近代民族文化,是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对此,国粹派提出了明确主张。

首先,国粹派认为,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侵略而来的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帝国主义文化;而当时中国思想界却对此不作分辨,推崇备至;甚至妄自菲薄,宣传中国文化落后,鼓吹“全盘欧化”。对这种错误倾向,国粹派坚决予以批判。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渗透中国,其中包括以传教、办学、开报馆为名的文化侵略。中国思想界由于长期封闭,对西方文明因缺乏深入了解而表现出极大兴趣,一股学习西方的热情勃然兴起。19世纪60年代开始,沿海各城市译风大盛,时人举凡西书皆读。19世纪末,了解和传播西学、“大购西书以归”蔚然成风。20世纪初,大批知识分子留学域外,学习西方之风愈炽。此时西方诸国已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在资本输出过程中加紧掠夺弱小民族,并污蔑东方民族愚昧和野蛮。对此,国粹派指出,这种西方文化输入,实质是帝国主义文化入侵。章太炎说:“外人所jì@①者,莫黄人自觉若,而欲绝其种姓,必先废其国学。”(注:章太炎:《清美同盟之利病》,参见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475页,中华书局,1977。)其时,西方列强。在中国办学堂,竟使山西等地士子“专崇欧语,几有不识汉文者”(注:章太炎:《清美同盟之利病》,参见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475页,中华书局,1977。)。为抵制帝国主义文化入侵,国粹派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注: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国粹学报》1期,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廿日。)同时,针对帝国主义分子滥用“进化论”,散布“先进民族应统治落后民族”、“西方应统治东方”等谬论,国粹派亦撰文批判。章太炎斥责基督教是侵略武器,认为当时流传于中国的基督教义是帝国主义侵略思想,并非宗教信条,人们所信奉的并非真正的基督,不过是“西帝”罢了(注:章太炎:《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参见《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273页。)。

与帝国主义文化入侵相呼应,此时国内出现了宣扬中国文化落后,“黄种注定被剿灭”的思想倾向。对这种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鲁迅批判说:“时势既迁,活身之术随变……制维新之良,用蔽其自私之体……倘其游行欧土,遍学制女子束腰道具之术以归,则再拜贞虫而谓之文明,且昌言不束腰者为野蛮矣。见中国式微,则虽一石一华(花)亦加轻薄,于是吹索挑剔,以动物之定理,断神农为必无。”(注:鲁迅:《破恶声论》,原载《河南》第8期,1908年12月;参见《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三卷,370~374页,三联书店,1977。)马叙伦批判说:“国有学而不能明,而转掇拾异域之学,使代统而为尸,此其罪俦于卖国。”(注:马叙伦:《@②天庐古政通志·申意》,《国粹学报》7期,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廿日。)值得注意的是,国粹派主张“保存国学”,反对“学奴”,并非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他们把“新学”视为资产阶级新思想的组成部分,提出“真新学者,未有不能与国学相挈合者也”(注: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216页,中华书局,1977。),主张“学无论中西,只要适宜且可行于国中者,皆当保存之”(注:黄维熙:《国粹保存主义》,《政艺通报》壬寅22期。)。

其次,国粹派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种种弊端,西方的道路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选择,主张到中国古代传统中寻找解救时弊的“灵丹妙药”。

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的狰狞面目日益暴露。正如列宁所言:“那里的资产阶级已腐朽透顶,从头到脚都沾满了脏污和鲜血——不是皇帝的鲜血,而是为了进步和文明在罢工中被枪杀的工人们的鲜血。”(注:列宁:《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全集》第18卷,151~157页,人民出版社,1959。)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引起国粹派的深刻反思。邓实在《帝国主义》一文中指出:“十九世纪为民族主义之时代,二十世纪为民族帝国主义之时代。”(注:邓实:《帝国主义》,《政艺通报》壬寅3期。)帝国主义时代是只有强权而毫无平等可言的世界,经济割据、军事扩张以及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是帝国主义的生存原则,资本主义社会并非乐土,其劳资对立、少数人以多数人的统治、资产者之横暴、武人之跋扈,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积重难返的弊病。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发展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方向。但是目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惑。邓实就谈到:“二十世纪之欧洲有不可避者两大革命。一曰女权革命,一曰生计革命。此两大革命不行,则世界之进化仍未达于极点,何也?盖现今世界上唯男子对于女子,资本家对于劳工犹占莫大之势力。使二者不变,则人类全体之幸福犹不可期,而世界之前途,终将复黑暗可也。”(注:邓实:《论社会主义》,《政艺通报》癸卯2期。)国粹派将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认为它是造成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那么,如何修补这些弊端呢?国粹派主张:“方今华夏凋瘁,国故沧胥,西来殊学,荡灭旧贯,怀古君子,徒用旧伤,寻其@③残,岂诚无故。老聘有言,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然则持老不衰者,当复丁壮矣。”(注:章绛:《国故论衡三卷》,《国粹学报》66期,宣统二年四月廿日。)其言表明,国粹派寄希望于中国古代文明,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寻找救时的药方。

第三,国粹派主张“复兴古学”,宣传国学,提倡国粹。

20世纪初,国粹派成员纷纷撰文,宣传“复兴古学”的重要意义。他们引经据典,从论述意大利文艺复兴入手,鼓吹学习其成功经验,把中国古代文化学术精华发扬光大。邓实指出:“昔欧洲十字军东征,载东方文物以归,意大利古学复兴,建泰氏以国文著述。日本维新欧化主义,浩浩滔天,三宅雄次郎,倡国粹保全主义。顾东西人士,无不知爱其国者,爱其国者无不知爱其学者。”(注:邓实:《国学保存论》,《政艺通报》甲辰3期。)章太炎宣称:“彼意大利之中兴,且以文学复古为之前导,汉学亦然,其于种族,固有益无损已。”(注:章太炎:《革命之道德》,参见《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310页。)国粹派极力强调“古学”的重要性,指出“今日欧洲文明,由中世纪倡古学之复兴”(注:许守微:《论国粹无阻于欧化》,《国粹学报》7期,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廿日。),从而将“复兴古学”与救亡图存、建立民族国家联系起来,表达了他们投身资产阶级革命的热切愿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之情。}*rd ^^:Zh5 2B MqEO4 &h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2911.html

  • 上一篇范文: 论雅典帝国
  • 下一篇范文: 韩国劳工阶级解放之路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