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
《理发师》
建设小学 项雅丽
【教学理念】
《理发师》一课,我注重了三方面的设计理念
一、突出了音乐审美价值
《铁匠波尔卡》是约瑟夫·斯特劳斯的一首管弦乐曲,曲调欢快,体现了劳动者愉悦的心情,乐曲中突出的打铁的声音又使学生感到新奇和喜欢,符合学生的心理;歌曲《理发师》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全曲欢快热情,朗朗上口;大歌片的制作色彩明丽,内容活泼,为学生所喜爱;所使用伴奏的器具为筷子及尼龙纸,在音响的效果上达到和谐、完整、课后拓展的DVD碟片制作精美,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内容的组合都是学生所乐意学习和接受的。
二、注重了音乐的实践性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同样,音乐实践创造了音乐美,在课中,通过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唱一唱、探一探、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于到音乐活动中,享受音乐、创造音乐。
三、注重了音乐的生活性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聆听学习和运用多种方法去探索生活中的声音,使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并能尝试把音乐融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二册《巧巧手》中第二课时:
聆听《铁匠波尔卡》,学唱《理发师》,用生活中的器具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1、《铁匠波尔卡》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曲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劳动时的快乐心情。中间转为G大调,乐曲轻松跳跃,形成舞蹈气氛,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乐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
2、《理发师》是一首热烈、欢快而又不失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歌曲将模拟理发师手中的道具发出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xx xx丨xx xx丨”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的态度,娴熟的技巧,反映了劳动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目标】
(1)结果性目标:
学习用欢快、富用弹性的声音背唱歌曲《理发师》,能运用生活中的器具(如筷子、尼龙纸)为歌曲进行伴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2)体验性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能感受劳动的快乐。
通过探索、创编,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单纯枯燥的声音可以通过种种方法使之艺术化,变得丰富、悦耳,从而产生更加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及其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具、学具准备】
磁带、歌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DVD碟片。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