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史论文 >> 正文

浅析汉代《诗经》学与两汉时期汉中文化的关系


  浅析汉代《诗经》学与两汉时期汉中文化的关系
  
  桂珍明a,楚宝阳a,尹学敏b(陕西理工学院 a.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b.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摘 要:《诗经》与其他四经相比是“五经”中能够更直接、全面了解汉中及其他地域文化的文本。以汉代《诗经》学中关于汉中所在地域的文化地理背景为基础,着重分析其中涉及到汉中地域及其他与两汉时期汉中文化特征形成、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探求汉代《诗经》学与汉中文化之间关系,并揭示汉代《诗经》学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汉代;诗经学;《韩诗外传》;《毛诗正义》;汉中文化
  
  中图分类号:K232;G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078-03
  
  “汉代诗经学”源于先秦儒家《诗》学,历经秦火之后,汉代各家对《诗》的文本传承、经义解释、学术研究而形成一项专门学问,又因汉代“五经”地位定型,故称“汉代《诗经》学”。《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渊薮和地域文化之结晶,“其中汇集的传说、神话、巫术、祭典、信仰、艺术原型、语言表象、名物制度、生活习俗、社会家庭组织形态等等”,都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它像《伊利亚特》《奥德赛》《旧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万叶集》等民族原典一样,是展开‘释读’方式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合适文本”[1]1,其中又包含了大量的地域民风民俗等文化因素,也是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文献。学术界多从学术史、《诗经》学与宏观文化层面进行论述,对于汉代经学中的《诗经》学与小区域文化的形成、流变关系研究,目前成果颇少,因而本文将以此为突破口,探求汉代《诗经》学与汉中文化的关系。
  
  一、汉代《诗经》学视域下汉中文化地理背景
  
  “汉中府,《禹贡》梁州之域”,①可知汉中在古“梁州”之域。“周、召者,《禹贡》岐阳之地名……至纣,又命文王典治南国江汉汝旁之诸侯。……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之采地”[2]8,再者《尚书·西伯勘黎》注云:“文王为雍州之伯,南兼梁、荆”[3]248,文王“兼梁、荆”与“文王典置南国江、汉”均证明汉中在南国王化之地。据《公羊传》载:“天子称三公……天子三公何?天子之相也,则何以称三?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4]49,“陕东所统之南国为‘周南’,则今南阳、襄阳承天、德安、光黄、汝、颖是已,陕西所统之南国为‘召南’,则今汉中、商洛、兴安、、顺庆、保宁是已”[2]10,“十五国风首为《周南》,次为《召南》。周南地区在汉中盆地西部及汉水上游一带,召南地区在汉中盆地东部及南阳一带,号称‘二南’。”[5]83可见“汉中”所在的地域必是《周》、《召》二南之地,故其文化地理基调必是《诗经》“二南”国风。
  
  二、汉代《诗经》学视域下汉中与周边地域的联系
  
  (一)汉中与周边地区的政治联系
  
  十五国风中的《秦风》、《豳风》、《魏风》、《王风》、《桧风》、《陈风》与汉中所在的周、召“二南”在政区上有联系。《秦风》的地域“秦地……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抚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故秦地于《禹贡》时跨有雍、梁,诗风兼秦、豳两国”[6]306《秦风》所处地域和《豳风》在一起,南兼雍、梁,故汉中必与《秦》、《豳》二风有直接的地域联系。《魏风》的地域“魏国……在晋之南河曲”[6]308,其地在山西南部、山西陕西交界处,即与《秦风》、《豳风》、《召南》地域相邻。《王风》地域“周地……今之河南雒阳、城、平阴、偃师、巩、缑氏。”[6]308,在今之河南,居《诗经》周南之北。《桧风》“桧者……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之间”[7]105,“洧水出自河南密县西南马岭山。水出山下,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之东北,盖马岭之统目。……洧水又东流与黄水合”[8]333-335,其地域在颍川,今之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等地。《陈风》“陈者,太氏之墟。淮阴,古陈国,舜后胡公所封也。”[7]98,其地域“今河南陈州府治附郭淮宁县,陈故都也”[9]462,《陈风》之地域在今河南南部且与《周南》之地毗邻。以上这些相邻区域与汉中在政治、地理上紧密联系,故汉中“夏时,汉中地区属梁州。……殷商时期,属巴方。……西周时期,将梁州并入雍州。……春秋时期,本区是蜀国的一部分。战国时期,为秦、楚、蜀、巴争夺之地。”[10]8-9从先秦到两汉,汉中郡先在东西方向上受巴蜀节制,后在南北方向上归秦管辖,至汉代亦如秦置汉中郡。
  
  (二)汉中与周边地域的经济联系
  
  汉中在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上,又在荆楚、巴蜀地区的中点位置,《史记·货殖列传》:“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唯褒斜绾毂其口。”扼南北交通要道,足见“汉中”为战略交通枢纽。《后汉书·公孙述传》记载:“蜀地……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扬”,足见汉中为其战略核心。同时汉中物产丰富,故秦“西有巴、蜀、汉中之利”,苏秦说:“取其(汉中)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富民也。”汉高祖刘邦以汉中为基地,萧何留守汉中源源不断地将汉中、巴蜀物资运给刘邦,成为其开大汉四百年基业之先河,即“汉中开汉业”。“自古以来,(汉中)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11]两汉时期汉中因商业发展与巴蜀、秦陇、荆楚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而在本区域自西向东的汉水、沟通南北的秦巴栈道则起到经济动脉之作用,因此汉中文化形成与发展必得益于与周边区域的经济交流。
  
  三、汉代《诗经》学视域下两汉时期汉中文化特征
  
  《诗经》之中,《周》、《召》二南系直接产生在汉水流域的诗篇,《大雅》、《小雅》则从汉水流域外的视角来刻画汉中文化,因而立足《诗经》来看两汉时期汉中域文化之特征,则必从汉水流域内、域外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诗经》“二南”国风所体

《浅析汉代《诗经》学与两汉时期汉中文化的关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334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