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 

(解说: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学习侧重点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4.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解说: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初中学习的第五学期,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根据新教材阅读能力培养的这一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1、2。依据新大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3、4。) 

[自读程序] 

1.作者介绍(学生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自制电子作品,介绍丁肇中人物小传和图片)。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致知  诚意  正心  彷徨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2)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 

(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见解。 

3.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标注符号。 

(2)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概括得不到解决的疑问。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多媒体实验班级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4.重点细读,讨论交流。利用课后练习二,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展开大讨论或辩论,思考: 

(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实际反思自我。 

(3)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 

如果课堂讨论不够深入,可让学生以《浅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5.课外探究学习,拓展延伸课堂内容。 

(1)归纳概括探究主题 

教师将各小组解疑时留下的疑难问题汇总为1—5个探究主题,在班级公示。 

探究学习参考主题: 

①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 

②儒家思想浅探。 

③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④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 

(2)传授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步骤:A.确定主题;B.查询资料;C.概括结论;D.交流评价。 

(3)划分小组,明确任务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结成探究学习小组,在课下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将各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写成小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或制成电子作品。3—5天后,可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成果。 

(解说:学生作探究学习时,教师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1.协助学生完成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不要单打独做。2.帮助学生学会广泛查询、下载相关资料。3.指导.写作小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或解决制作电子作品的技术问题。4.探究题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结论,只要谈及一方面,掌握探究方法即可。) 

6.课堂小结,重申学习重点。 

(解说:在“自读程序”设计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工具书,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自学;动笔墨读书,用圈点批注法完成对内容的自学;用讨论交流法,实现对自学内容的反馈与纠正。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设平等民主的自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敢于质疑问难;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学会在主动探索实践中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味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3.在学生自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学生知识建构中,教师是学生经验建构的促进者;在信息资源利用中,是学生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在协作讨论学习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自读点拨] 

1.作者简介及文章.写作背景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qr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格物致知”注释补充 

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3.扣题开谈,适时立论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在各方面都体现了这类议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的特色。这篇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没了其真正意义”。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4.风格朴实,方法多样 

这篇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具体说来,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2)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表格如下: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反面事例 
 
通过实验了解付予性质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正面事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 
 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田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正面事例 
 

事例论证的好处: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它的好处是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3)运用对比: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解说:在进行议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议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文体特点来进行学习。自学点拨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外,还应点拨学生了解议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的一般常识,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事例论证的好处等。) 

[自读思考] 

1.在文中画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以及意义。 

2.用表格方式,梳理本文所举事例和阐述的道理。 

3.针对质疑,分组作探究学习,写出探究小报告或制作电子作品。 
<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3580.html

  • 上一篇范文: 《故乡》
  • 下一篇范文: 《论“基本属实”》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三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