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夜》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屠杀革命志士的滔天罪行;在白色恐怖下,人民反抗意    识正在增长;
  2.领会并学习细腻动人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领会并学习侧面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2.难点: 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抚慰:抚摩,安慰。
    *韵律:指诗词中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累赘:①多余、麻烦。②(文字)不简洁。③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文中          指拖累,重压。累赘léizhuì
    *希冀:希望得到。冀jì
    *滞钝:形容动作十分迟钝、不灵活。
    *幽寂:幽静、寂寞。
    *颓然:形容败兴的样子。
    *况味:情形、滋味。
    *矜夸:骄傲自夸。
    *撩拨:挑逗,招惹。撩拨liáobō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惘wǎng失意,精神恍惚。
    *晕眩:头脑发昏,眼睛昏花。yùnxuàn
    *郁抑:郁结压抑。指蓄积在心头的忧愁、气愤得不到发泄。
    *哀厉:形容声音悲哀而尖锐。
    *莫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 用语言说出、表达。状: 描绘,形容。

背景简介:
    叶圣陶先生的《夜》发表于1927年11月,它反映了“四·一二”大屠杀之后,一段白色恐怖时期人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1924年至1927年,是我国现代史上反对军阀的第一次大革命。1926年7月正式开始了北伐,使短时期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党内负责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党的领导权,致使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国民党蒋介石大权独揽,当北伐军乘势长驱攻克上海之后,蒋介石露出了反革命的真面目,以清党为名,在上海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大屠杀,使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变本加厉,在国统区实行了白色恐怖,对共产党人和革命队伍进行了野蛮的血腥屠杀,他们对共产党人和革命队伍的态度是“宁可错杀千人,也不放走一个。”在白色恐怖下,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被屠杀了。这篇小说《夜》鲜明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白色恐怖下人民的生活的一个侧面。文章所写的一对青年夫妇就是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千千万万革命青年中的两位志士。

难句解释:
  1.“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定定的,凄然失神。她想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
    前句描写老妇人因得知女儿女婿被捕后的内心忧闷、悲痛欲绝的神情。后句写孩子几天不见妈妈,经常哭闹,面容变得苍白,身体衰弱了。
  2.“她仿佛看见一辆汽车载着被捆绑的两个,他们手上足上是累赘而击触有声的镣铐。门首时时有徐重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总觉得害怕,以为或者就是来找她和孩子的”:
    前句中的“两个”就是老妇人的日思夜想的女儿女婿,“镣铐”表明他们已经被捕。后句描写老妇人内心害怕反动派会找到自己的住所进行搜查,加害她和小孙儿。
  3.“但她清楚地知道,他们同脸生横肉声带杀气的那些囚徒决不是一类人”:
    意思是老妇人完全相信她的女儿女婿虽然被捕,但和那些满脸凶相,杀气腾腾的强盗之类的罪犯是不一样的。老妇人充分相信自己的女儿女婿是好人,决不是坏人。
  4.“他不敢回想;然而那些见闻偏同无赖汉一般撩拨着他,叫他不得不回想。他想如果照样说出来,太伤阿姊的心了,说不定她会昏厥不省人事”:
    意思是指上文“那个弟兄”“同我谈”的“那些见闻”,不能告诉老妇人。可以推想,“那些见闻”的内容就是枪杀革命者时的令人惨不忍睹的场面。老妇人听到后将是受不住的。
  5.“他们怎样‘那个’的”:
    意思是他们怎样被枪杀的。作者不直接使用“枪毙”或“杀害”的词眼,表现了作者对烈士们的深切同情和崇敬心情。
  6.“‘甥女儿,我来看你了’,他默默祝祷,望她不要跟来了,连忙逃回小路”:
    这句的“她”指“甥女儿”,就是已牺牲的老妇人的女儿。这里表明舅舅知道甥女儿是冤死的,怕她变成鬼魂附身;一方面表现了人物胆小和迷信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刑场气氛冷森,场面恐怖。和上文舅舅误把“十七、十八”两个号码的书写看成“似乎手足蠕蠕而动的蛇样的东西”所反映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理状态是一致的。

解题:(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以《夜》为标题,⑴是因为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夜里,⑵同时也象征了中国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的黑夜之中。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极其阴暗、惨淡、可怕的夜晚: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这是老妇人所处的阴暗、惨淡而可怕的生活环境。灯火“黄晕”,已使人感到环境的阴森可怕,随时都可以使人晕倒,她怕得几乎连灯都不敢点,一点灯“反而加浓了暗淡”,这不仅反衬老妇人所处环境的可怕,而且象征着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使人感到窒息。
    接着描写夜间阿弟和那弟兄一起去野外刑场认尸的可怕环境: “两个人向野外走去。没有路灯。天上也没有星月,是闷郁得像要压倒头上来的黑暗,远处树木和建筑物的黑影动也不动,像怪物摆着阵势。偶或有两三点萤火飘起又落下,这不是鬼在跳舞,快活得眨眼么? 狗吠声同汽车的鸣鸣声远得几乎渺茫,好像在天末那边,却有细微的嘶嘶声在空中流荡,那是些才得到生命的小虫子。”在刑场上,阿弟看到了“种种可怕的尸体,皱着眉,咬着牙的,裂了肩穿了胸的,鼻子开花的,腿膀成段的,仿佛就将踢开棺材板一齐撞到他身上来”。这深刻揭露了反动派是用杀人的屠刀来维护黑暗统治的。这“黑暗”已使人感到“闷郁得像要压到头上来”,在这黑暗的世界里,只有“鬼在跳舞”,“快活得眨眼”;而在可怖的暗夜中,作者描写了在“天末的那边”却有“才得到生命的小虫子”“在空中流荡”,使读者在一片黑暗之中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暗示着革命的种子是杀不绝的!
    作者在小说中生动地描绘了由里(老妇人之家)到外(野外刑场)的阴森可怕的夜的环境,它象征了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的黑暗现实,预示了黑夜必然过去,黎明必将到来,这“夜”是不会长久的!

情节结构:
                   《夜》
    情节          明    线          暗    线          段落起止
                  (老妇人)         (革命夫妇)
    发端          静夜守候          革命被捕         1─16自然段
                     ↓                ↓
    发展          询问阿弟          惨遭杀害        17─42自然段
                     ↓                ↓
    高潮          死讯证实          遗书寄情        43─49自然段
                     ↓              &nb 《《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3843.html

  • 上一篇范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设计4
  • 下一篇范文: 《雨的诉说》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三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