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章
课文题解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一篇包括若干章,一章记一件
事或几句话。《论语》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
理,是研究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论语》大概是孔
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课文选的两章是《论
语》中最为著名的篇章,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两篇
均为对话体议http://fanwen.oyaya.net/lw/Index.html>论文。
课文简析
《季氏将伐颛臾》一章,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而主
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对话中,冉有的观点表达得比较委婉,孔子的观点却颇
为鲜明,情绪上也显得慷慨激昂。开头举出理由,说明季氏不应该伐颛臾;接着
引用古语,运用比喻,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托辞;最后进一步讲明利害,申述理
由,表明自己反对“动干戈于邦内”的错误行为。全文层次会明,有说服力。这
篇文章中的有些警句,至今还被广泛引用。
《荷 丈人》一章记载了子路追随孔子周游天下时见到荷 丈人的一段地话,
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荷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孔子周游列国,不从事生产表示不满,并提出
尖锐的批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则为孔子辩护,认为孔
子从事政治活动是对人君应尽的责任。尽管知道这种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却也不
肯洁身自好而放弃责任。孔子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态度,比起隐士来是
积极的。
特点提示
1.孔子从三个方面分析季氏攻打颛臾是错误的: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
可攻打;二是颛臾是在鲁国境内,不必攻打;三是季氏为鲁国臣子,没资格攻打。
因此,孔子认为,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应拼死进谏。如果季氏实在不能
采纳他们的意见,那就应该辞去职务,不应该继续做官领取俸禄,以致同流合污。
2.文章结尾一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表现了
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季氏发兵讨伐颛臾是“醉翁
之意不在酒”,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示威,其真正目的是要削弱鲁君的实力,最
终达到篡夺鲁国的政治。孙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破了季
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论点。
3.《荷丈人》一章中,子路曰:“人仕无义……”这一段话是子路回来后
所发的一通君臣大义的议论,实际上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态度。孔子认为连长幼
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以废除呢?而荷丈人为了在乱世
之中保持自己的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间的大伦,是错误的。所以,孔子这种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问题思考
1.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抱着怎样的观点?
2.荷 丈人对子路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应如何认识?
《论语》二章由凹丫丫范文网教案频道http://fanwen.oyaya.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论语》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