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船”的诸葛亮聪明吗?——一节研讨课的收获
课程改革以来,一切都在变。这不,一种新的校本教学研究方式也应运而生:课堂即席研讨。这种研讨课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研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课的教师有问题可以停下来,向大家咨询或研讨;听课教师有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走上讲台,组织教学。
我有幸参加了这样的一节语文研讨课,收获颇丰。
那天,学的是《草船借箭》,参加研讨的一共有二十位教师。
课堂开始进行得非常顺利,当学到向鲁肃“借船”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时,出现了两种相反的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可也有一部分认为这件事本身非常平常,不同意,一时双方难分高下,争得面红耳赤。
教师一时也没了办法,于脆停止了教学,开始向听课教师诉说苦衷:“现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一争起来没完没了,常常弄得我没有办法。这个问题我又解决不了了,你们谁来操作一下?”教师这么说,学生的讨论也停止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这时本次研讨课的主持人教师站了起来,“类似的问题我们常常遇到,现在就这一问题我们进行研讨。大家想一想,可以畅所欲言。”
讲课的教师走下了讲台,站在了一角。
一位教师站起来,“
“那你试一试。”主持人发出邀请。
“行!”这位年轻的教师也不推辞,走上了讲台。
师:“同学们,什么叫神机妙算?”
生:“就是非常聪明。”
师:“仅非常聪明行吗?”
生:“就是特别特别聪明,就像神仙一样。”
师:“对了,有着非常聪明的才智,这决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同学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生:“同意。”
“好!”教师非常满意,“那你们看,诸葛亮知道鲁肃忠诚,所以大胆地向他借船,没有聪明的才智能做到这一点吗?”
《发问的精神》导学方案